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抗(耐)甜菜丛根病新品种中甜一双丰17号(张甜201)是以抗(耐)丛根病品系抗1和高糖,抗褐斑病品种双丰8号杂交而成的普通二倍体甜菜新品种。该品种块根严重,含糖中等,工艺品质好,抗(耐)丛根病及褐斑病性强,在1994~1995两年国家“八五”科技攻关抗(耐)甜菜丛根病品种联合区试中达标,平均块根产量为3238.7kg/亩,比对照品种增产360.5%,含糖率(14.78%)提高3.39个百分点,产糖  相似文献   

2.
1双丰8号1.1主要特征、特性苗期子叶中等大小,下胚轴颜色为混合型(红色、粉红色占86%,绿色占14%)。叶丛姿势前期斜立,后期呈葡匐状,株高60cm,叶数的片左右;生育后期绿叶多,枯死叶少。根为圆锥形,黄白色,根皮粗糙,肉质紧密。抗揭斑病性强,根腐病罹病率低。根产量高、含糖率高,品质好,属于二倍体标准偏丰产型品种。1.2鉴定结果黑龙江省甜菜品种区域鉴定试验结果(3年平均),褐斑病害程度比对照品种轻1级,含糖提高1.明度,产糖量提高15.5%。生产示范试验提高产糖量问.8%。1983-1985年轻工系统国家甜菜品种区域鉴定…  相似文献   

3.
甜菜新品种吉甜205是由SB-102、SC-203两个自交系杂交而成的二倍体品种。该品种块根产量较高,含糖性状稳定,抗(耐)褐斑病能力强。在吉林省区域试验表现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比对照品种范育一号提高10.2%,0.5度、13.5%,在吉林省生产示范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比范育一号提高28.5%、0.5度、37.4%。是一个抗褐斑病能力较强、标准偏丰产型甜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单粒型甜菜杂交种中甜——吉洮单302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中甜--吉洮单302为单粒雄性不育杂交种,较丰产、高糖、高抗甜菜褐斑病,耐甜菜根腐病和丛根病。在1996-1998年的轻工国家区域试验(10个试验点)中,有6个点达到高糖型单粒甜菜国家选育标准,且含糖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达标点年度平均,与统一对照种HYB-13比,根产量提高3.87%,含糖率提高2.06度,产糖量提高19.24%。生产试验各点平均,与HYB-13比,根产量提高12.54%,含糖率提高1.99度,产糖量提高28.80%,褐斑病发病级数降低1.1级,根腐病率降低14.7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甜菜高效增糖剂喷施在甜菜叶面上 ,试验结果表明 ,在糖分积累期 ,甜菜枯死叶片平均比CK减少2 .3片 /株 ,褐斑病发病率比CK降低 4 .2个百分点 ,块根含糖率提高 0 .54个百分点 ,产糖量提高 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单粒型甜菜雄性不育杂交种-吉丹单一,由吉林省洮南甜菜育种研究所和丹麦Danisco公司合作育成。母本ms1002-34由Danisco公司提供,父本TM2-1046由洮南甜菜育种研究所从A2中选出。该品种块根产量高,含糖较高,较抗褐斑病。在1994-1996年吉林省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其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理比国产单粒对照种吉甜单一分别提高15.15%,0.29度和17.48%;  相似文献   

7.
甜菜二倍体多粒雄性不育杂交种ST21916是德国斯特儒博公司选育,2009年由武威三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甘肃,经2009 - 2011年参加甘肃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块根产量比对照甘糖五号增加22%,平均含糖率比对照提高0.33度,平均产糖量比对照增加24%.在2011年生产试验中,平均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2%、0.06度、22%,该品种丰产、含糖率稳定,抗(耐)甜菜丛根病、黄化毒病和褐斑病.2012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衰老程度叶片的研究结果表明,香料烟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速率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衰老程度加深而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随叶片衰老而提高。对不同部位(上部、中部和下部)和不同成熟度(欠熟、适熟和过熟)叶片的研究结果表明,同一部位的叶片随着成熟度的提高,其CAT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明显降低,POD活性明显提高。同一成熟度的叶片,其CAT和POD活性在下、中、上三个部位间呈“V”型变化。同一成熟度叶片的还原糖含量随叶片着生部位升高而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在下、中、上三个部位间表现为“V”型变化。同一部位不同成熟度叶片的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是适熟叶>过熟叶>欠熟叶;蛋白质含量变化则为过熟叶>适熟叶>欠熟叶。适熟期及时采收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香料烟叶。  相似文献   

9.
抗(耐)甜菜丛根病新品种中甜—双丰317号(张甜301)是以二倍体抗(耐)丛根病品系抗1和抗褐斑病性强、含糖较高的四倍体双丰415杂交而成的普通多倍体甜菜新品种。该品种块根产量高、含糖中等、工艺品质好、抗(耐)丛根病及褐斑病性强,在1994~1995两年国家“八五”科技攻关抗(耐)甜菜丛根病品种联合区试中达标,平均块根产量为2570.8kg/亩,比对照品种增产512.6%,含糖率(14.61%)提高3.98度,产糖量为359.3kg/亩,比对照增加1036.4%。在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试验点表现出较强的耐丛根病性。  相似文献   

10.
微区框栽、田间试验和示范对比田均证实增产菌明显增加甜菜块根产量,并有提高含糖率的趋势。拌种处理对苗期立桔病、叶喷处理对中后期褐斑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增产菌处理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植株氮、磷、钾的吸收能力、明显增加根中细胞分裂素(DHZRs)、赤霉素(GA_(1·3·4·7))、生长素(IAA)的含量,降低根中脱落酸(ABA)含量,导致根中DHZRs+GA_(1·3·4·7)+IAA与ABA比率增高。上述结果是甜菜施用增产菌丰产增糖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1.
对生产上应用的15个多倍体甜菜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方差分析表明它们在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3个性状的表现不同,根产量性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含糖率性状与对照有1个品种达到显著水平,有4个品种达到极显著水平;产糖量性状与对照相比有1个品种达到显著水平,2个品种达到极显著水平。褐斑病性状差异不明显。甜研系列普通多倍体品种的经济性状表现总体上优于其它供试品种:遗传单粒型多倍体品种的各项经济性状指标相对较差。遗传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褐斑病级与根产量、含糖率及产糖量呈负相关外,其余3个性状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甜菜新品种双丰14号的选育过程。该品种是二倍体多粒型雄性不育杂交种,其母本为二倍体多粒型双丰5号雄性不育系,父本为二倍体多粒型品系双丰10—6—25和双丰10—6—84。双丰14号品种属于标准型(N)抗病品种,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抗褐斑病性强,适应性广泛。在1987~1989年黑龙江省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其平均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比统一对照品种双丰8号(CK)提高9.8%、0.7度和15.3%;在1990~1992年的生产试验中,其平均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比CK提高11.3%、0.66度和17.1%。在我国北方地区栽培条件下的种植密度为60000~75000株/公顷。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田试验对芳香型、中性型、吃味型3种不同质量类型香料烟品种成熟叶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含量、比叶重、硝酸还原酶活性、脯氨酸含量等,芳香型品种明显高于中性型品种,且上部叶高于中部叶,说明芳香型品种在云南保山的适性较强,特别是云香巴斯玛1号表现更好。吃味型品种脯氨酸含量较低、丙二醛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较高,说明其抗逆性较弱。   相似文献   

14.
经1991~1992年的比较试验,德国KWS公司和法国德普雷公司的耐丛根病甜菜品种在感染了丛根病毒土壤环境条件下种植,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耐丛根病性能,个别品种耐丛根病性能较强。但该类品种在无丛根病或轻度感染丛根病地种植,均表现不抗褐斑病,含糖分较低。  相似文献   

15.
甜菜主要性状遗传力及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点试验和分期测定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从繁茂期始,甜菜经济性状的遗传力稳定且较高,其大小顺序为含糖率>根产量>产糖量;甜菜抗褐斑病性的遗传力较高,且病害发生级数与收获期含糖率及产糖量呈显著的基因型负相关;甜菜地上部分诸性状的遗传力较低,但繁茂前期长势、绿叶数、株高与收获期含糖率呈显著的基因型负相关;甜菜根颈长、根颈直径、根体直径以及根冠比的遗传力较高,且其繁茂前期与收获期根产量呈显著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正相关,根头长遗传力较低,根体长遗传力最低。  相似文献   

16.
甜菜生产用种主要依靠进口,来源不同的品种表型各异,甜菜高产高糖的表型特征,是育种和栽培管理最直观和简捷的指标.本研究利用丰产和高糖两种类型的2对甜菜品种为材料,通过连续两年对不同类型甜菜营养生长期叶片的形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各指标与甜菜产量和含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丰产型甜菜品种在整个生育期的叶片长度和生育前期叶面积...  相似文献   

17.
甜菜新品种吉甜302以多粒雄性不育系为母本,以四倍体品系为父本,采取3:1配比杂交育成。该品种经1990-1992年省内品种区域试验,1992-1993年生产示范,该品种表现适应性广,抗病力强,块根产量,产糖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旱涝急转对花生生理生化的影响,以不同旱涝耐性的3个花生品种中花8号(抗旱)、豫花15(耐涝)和湘花2008(旱涝兼耐)为材料,进行不同梯度的先旱、后涝连续处理,比较不同花生品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旱、涝急转的胁迫过程中,干旱对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甚于湿涝。一定强度的旱或涝胁迫总体上均可使花生叶片的4种抗氧化酶POD、SOD、CAT、GR活性提高,随着胁迫的加深活性降低,复水后活性回落至对照水平,且旱甚于涝。MDA含量总体变化趋势是干旱胁迫下各品种花生叶片中MDA含量有所升高,并于复水解除干旱胁迫后恢复至对照水平;而湿涝处理阶段,MDA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在胁迫解除后有所降低。中花8号、豫花15、湘花2008等3个花生品种具有显著不同的水分适应性,中花8号抗旱性更强而耐涝性较弱,豫花15抗旱性较弱而耐涝性强,湘花2008抗旱性中等而耐涝性更强,为水分广适性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