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化工》2003,(1)
中国兰星 (集团 )公司将在上海建 2万 t/a聚甲醛装置 ,计划 2 0 0 4年投产 ;大庆油田甲醇厂计划 2 0 0 4~ 2 0 0 5年在大庆建成 2万 t/a聚甲醛装置 ;云南云天化公司计划将其 1万 t/a聚甲醛装置扩能到 1.5万 t/a。此外 ,海外一些公司也在加快投资中国聚甲醛的生产 :PTM工程塑料公司 (日本宝塑公司、韩国工程塑料公司、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和 Ticona公司的合资企业 )正在南通建设 6万 t/a聚甲醛装置 ,计划 2 0 0 5年投产 ;旭 -杜邦聚甲醛公司 (旭化成和杜邦的合资企业 )也在张家港建设 2万 t/a聚甲醛装置 ,将于 2 0 0 5年投产中国聚甲醛装置的…  相似文献   

2.
在最近举行的“2005年全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形势发布会”上,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秘书长郑恺表示,我国工程塑料市场近几年以超过GDP3倍的速度增长,2004年需求量达到113万t,比2003年增加了26%,其中尼龙(PA)需求量为19.2万t,聚碳酸酯(PC)为62.4万t,聚甲醛(POM)为18.7万t,聚酯(PBT、PET)为9.4万t,改性聚苯醚(MPPO)为3.3万t,预计2005年我国工程塑料需求量将会突破135万t,2010年将达到264万t。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工程塑料需求增长较快,在今后几年内我国工程塑料增长将达到15%。预计2004年全年五大工程塑料的市场需求量将达到95万t以上。其中尼龙(PA)将达20万t,聚碳酸酯(PC)达45.5万t,聚甲醛(POM)14万t,PET和PBT合计达8.5万t,改性聚苯醚(MPPO)达3万t。估计2005年我国工程塑料的市场总需求量还将继续增长,需求量将达到167万t。其中PA将达40万t,PC为78,POM25万t,PBT和PET合计为18万t,MPPO达6万t。  相似文献   

4.
《塑料工业》2005,33(12):I0001-I0002
2005年我国工程塑料总需求量预计达到万吨,聚酯树脂(PET、PBT)合计10万吨,124万吨左右,其中聚酰胺21万吨,聚碳酸酯72万吨改性聚苯醚3万吨。预计到2010年,国内工程塑料需167万吨,其中聚酰胺40万吨,聚碳酸酯78万吨,聚甲醛25万吨,聚酯树脂PET和PBT合计18聚苯醚6万吨,其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0%。巨大的市场将为从事本行业的企业带来商机与挑战。,聚甲醛18求量将达到万吨,改性同时,  相似文献   

5.
韩国LG化学公司在中国广东省投资1 160万美元建设工程塑料掺混物装置,该装置将生产2万t/a掺混物,定于2003年3月投产。到2010年,将使该装置产能扩增至5万t/a,并计划于2010年在中国建设第二套5万t/a掺混物装置。GE塑料、杜邦和拜耳等公司占据全球工程塑料掺混物的大部分市场,到20  相似文献   

6.
《塑料制造》2006,(4):42-42
各有关单位:2005年我国工程塑料总需求量达到124万吨左右,其中聚酰胺21万吨、聚碳酸酯72万吨、聚甲醛18万吨、聚酯树脂(PET、PBT)合计10万吨、改性聚苯醚3万吨。预计到2010年,国内工程塑料需求量将达到167万吨,其中聚酰胺40万吨、聚碳酸酯78万吨、聚甲醛25万吨、聚酯树脂PET和P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5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综述了我国热塑性工程塑料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饱和聚酯等通用热塑性工程塑料的高性能化,热塑性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醚酮类、聚四氟乙烯等特种工程塑料的实用化,以及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通用塑料的工程化研究进展,展望了今后热塑性工程塑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徐株宏 《化学世界》1990,31(4):145-151
<正> 三十多年前聚甲醛在市场问世,从而揭开了工程塑料向金属等传统材料挑战的新时代。工程塑料和通用塑料没有明显界线,通常,工程塑料的耐热性在100℃以上,抗张强度在500kg/cm~2以上。聚甲醛,聚酰胺(尼龙),聚碳酸酯,改性聚苯醚,热塑性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称为现代五大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工程塑料需求增长较快。2004年,五大工程塑料的市场需求量达到0.95Mt。其中尼龙(PA)0.20Mt,聚碳酸酯(pC)达0.46Mt,聚甲醛(POM)0.14Mt,聚酯(包括PET和PBT)达85kt,改性聚苯醚(mPPO)达30kt。预计2005年我国工程塑料的市场总需求量将继续增长,达到1.67Mt。其中PA将达0.40Mt,PC为0.78Mt,POM0.25Mt,聚酯为0.18Mt,mPPO达60kt。  相似文献   

10.
2003年美国工程塑料需求量为204.1万t,其中,ABS占29%、PC占22%、尼龙占22%、热塑性聚酯占9%、PPO占7%、聚甲醛占5%、其它占6%。据Freedonia集团预测,美国至2008年对工程塑料需求的年增长率大于4%,2008年需求将超过249.5万t,价值101.6亿美元。分析认为,ABS、PC和尼龙在今后4年内将占市场3/4。聚碳酸酯(PC)增长最快,它可与其它聚合物混配成低成本合金,  相似文献   

11.
《工程塑料应用》2008,36(1):44-44
近年来,工程塑料以其优异的性能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国内通用的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酰胺(PA)、热塑性聚酯(PBT、PET)、改性聚苯醚(MPPO)等五大工程塑料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工程塑料的总需求量将达到167万t;未来数年内工程塑料市场需求量还将持续快速地增长,我国的工程塑料产业将步入产需两旺的佳境。  相似文献   

12.
<正>内蒙古乌审旗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地有意在乌审召生态化工园区建设年产4万t聚甲醛项目。据了解,项目计划投资6.36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2亿元,年利税额2亿元,利润总额1.6亿元。这位负责人表示,聚甲醛是重要的通用型热塑性工程塑料,产能仅次于聚酰胺(PA)和聚碳酸酯(PC),居第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乌审旗有关负责人最近表示,当地有意在乌审召化工园区建设年产4万t聚甲醛项目。据了解,项目计划投资6.36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2亿元,年利税额2亿元,利润总额1.6亿元。这位负责人表示,聚甲醛是重要的通用型热塑性工程塑料,产能仅次于聚酰胺(PA)和聚碳酸酯(PC),居第三位。计划建设该项目的原因是,我国聚甲醛树脂的消费主要分布在电子、电器和日用消费品领域,其中电子电器需求量占总需求量的55%,日用消费品占20%,汽车工业占15%。汽车工业和电子电器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支柱产业,今后上述产业在我国仍将获得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据美国《化学工程进展》报道.今后2年内巴斯夫公司将扩增亚太地区工程塑料混配料生产能力.届时巴斯夫在该地区的工程塑料混配料生产能力将超过10万t/a,2005年6月,巴斯夫已将马来西亚关丹的混配料生产能力从3万t/a扩增至约4.5万t/a。此外,巴斯夫正在上海浦东建设4.5万t/a混配料生产装置,并将于2006年底投产。  相似文献   

15.
公司动态     
巴斯夫扩大亚太地区工程塑料产能未来 10年, 预期亚太工程塑料市场将以年均8%的速度持续增长。巴斯夫为了满足亚洲工程塑料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 计划在未来两年扩大亚太地区工程塑料混炼装置的产能。2005年第一季度, 在上海浦东新建一套 4 5万t/a新装置, 计划 2006年底投产; 2005年第二季度, 把马来西亚PasirGudang装置产能从 3万t/a提高到 4 5万t/a。两家工厂均生产Ultramid 聚酰胺和Ultradur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PBT) 共混物。两套装置全部完工后, 巴斯夫在亚洲的工程塑料产能将增加到 10万t/a。巴斯夫与日本东丽位于马来西亚关丹的…  相似文献   

16.
郑宁来 《塑料》2014,(4):42
<正>日本三菱化学公司旗下的三菱工程塑料公司,将在广东建造复合树脂调配计划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建造一座复合树脂调配工厂。该厂将是三菱与中石化燕山石化合资10万t/a BPA(双酚A),和6万t/a PC(聚碳酸酯)项目之外的一个独立项目。  相似文献   

17.
简讯     
《煤化工》2007,35(2)
云天化6万t/a聚甲醛项目于2007年4月中旬在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奠基。该项目采用波兰共聚甲醛技术,总投资20亿元,由3套2万t/a装置组成,预计一期工程2008年7月投产,后续2套装置将在2010年全面完工投产。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6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综述了我国热塑性工程塑料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饱和聚酯、改性聚苯醚等通用热塑性工程塑料的高性能化,热塑性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醚酮类、聚四氟乙烯等特种工程塑料的实用化,以及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通用塑料的工程化研究进展,展望了今后热塑性工程塑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9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综述了我国热塑性工程塑料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饱和聚酯、聚苯醚等通用热塑性工程塑料的高性能化,聚苯硫醚、聚醚酮类、聚四氟乙烯等特种工程塑料的实用化,以及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等通用塑料的工程化研究进展,展望了今后热塑性工程塑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8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综述了我国热塑性工程塑料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饱和聚酯、改性聚苯醚等通用热塑性工程塑料的高性能化,热塑性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醚酮类、聚四氟乙烯等特种工程塑料的实用化,以及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通用塑料的工程化研究进展,展望了今后热塑性工程塑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