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米波极化雷达的反隐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简要分析了雷达目标隐身与反隐身的原理和主要的技术途径,重点分析了米波谐振雷达实现反隐身的机理,然后以典型的万能级(WN)米波雷达为例介绍了米波雷达的现状,给出了其所采用的关键技术。最后,就应用米波雷达反隐身中的极化信息利用、频率优选、米波雷达固有缺点克服和目标识别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米波雷达具有反隐身优势,通过有效克服传统米波雷达的主要缺陷,可以大幅提高米波雷达的性能。对此提出"先进米波雷达"这种新型米波雷达的概念。首先,从频段和功率孔径积两方面优势分析了米波雷达反隐身的有效性。然后,分析了传统米波雷达的主要缺陷及其根本原因。最后,通过米波雷达发展历程的介绍,重点提出空域覆盖、测量精度、抗干扰和目标识别等是先进米波雷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同时分别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指出用先进米波雷达反隐身是经济高效的反隐身路径。  相似文献   

3.
米波雷达由于其频段反隐身以及不在反辐射导弹制导频段内等优势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米波频段内充斥作广播电视等通信干扰信号,因此接收机抗干扰设计是米波雷达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文中给出了基于频域的多级滤波技术以及基于射频数字化采样时钟优化选择的接收机外界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地抑制米波雷达接收机工作频带外以及频带内的干扰信号,并可应用于米波雷达射频数字化接收机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雷达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晓华  樊元东 《半导体情报》1999,36(4):35-36,40
综述俄罗斯雷达技术发展的新动态及WN级米波雷达的反隐身能力和反反辐射导弹能力。重点讨论了WN级雷达的模块化设计思路及其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综述俄罗斯雷达技术发展的新动态及 W N 级米波雷达的反隐身能力和反反辐射导弹能力。重点讨论了 W N 级雷达的模块化设计思路及其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米波雷达在反隐身和抗反辐射导弹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现代防空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多径信号的存在,往往对米波雷达测高带来困难。该文紧密结合阵列米波雷达特点,在阵列多径信号模型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以传统最大似然(ML)算法为基础的3种米波雷达测高方法:基于时空级联ML算法的测高方法;基于改进的时空级联ML算法的测高方法;基于精确最大似然(RML)算法的测高方法。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理论性能分析,梳理了3种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实验,最后给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内外隐身飞行器装备的迅速发展,米波雷达再次成为雷达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米波雷达具备阵元少、隐身目标反射面积大、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势,但基于米波频段较低的特点,俯仰维度波束宽度较宽,易受多路径影响,从而对米波覆盖空域、测高精度等性能产生了影响。结合当前数字阵列雷达技术发展,从米波雷达系统设计的角度,针对提高米波测高精度、空域覆盖连续性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将多输入多输出等新技术融入到米波雷达设计中来应对多路径问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简要回顾了米波雷达发展历程,阐述了米波雷达反隐身的有效性,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其作战效能的地形遮蔽、同频段干扰、地面反射影响等几种主要因素,并分别进行仿真,给出了仿真结果以及阵地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隐身武器的出现,反隐身技术也随之而出现。在隐身与反隐身斗争中,其核心问题是雷达的截面积,而雷达目标的截面积(RCS)与极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本文分析了RCS与极化间的关系、阐述了隐身目标的极化特性,利用极化捷变技术与其它雷达技术相配合,是可以达到反隐身目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雷达实现反隐身探测和反电子侦察通常是矛盾的,反隐身探测需要提高雷达发射机功率,而反电子侦察需降低发射机功率。通过对雷达的探测性能、反隐身技术以及反电子侦察干扰技术的分析,从战术和技术综合的角度出发,提出采用超视距体制雷达、多波束一维相控三坐标转达、双/多基地雷达结合干扰战术使用,实现雷达反隐身、反侦察测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雷达隐身成为军事科学研究重要任务与要求。首先对雷达隐身技术与反隐身雷达技术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反隐身雷达技术的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对反雷达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米波雷达具有很好的反隐身性能。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的波形分集具有高自由度特点,使MIMO雷达在检测和参数估计等方面具有更多优势,故米波MIMO雷达受到广泛研究。而测高是米波MIMO雷达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针对米波MIMO雷达测高问题,最大似然和广义多重信号分类方法是米波MIMO阵列雷达测高方法行之有效的算法,但其计算量大,工程中难以接受。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块正交匹配追踪(BOMP)预处理的方法来降低计算量。首先对MIMO阵列接收数据稀疏化处理,然后通过数学操作将其变形至适合于BOMP算法的信号模型,然后利用粗栅格得到角度粗估计。并以此为初始值中心,取MIMO雷达波束宽度作为搜索范围。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降低搜索类测高算法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13.
米波雷达拥有反隐身、抵抗反辐射导弹的特长,其工作频率低,波长长,天线尺寸比较大。文中针对数字阵列米波八木天线的阵面稀疏庞大结构特点,探索机电联合仿真优化来解决米波雷达天线研制中的困难。通过天线参数优化、天线口径优化和天线精度优化等机电联合仿真优化,研究出新构型的八木天线,提高天线单元布置密度,降低雷达天线体积和质量,即能使雷达机动快速架设,又能确保天线的指向精度,满足雷达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4.
雷达网反隐身性能评估——雷达网综合发现概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科技局部战争中,隐身飞机是防空雷达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雷达组网是实现反隐身的一种有效技术。以隐身飞机F-117A为对象,提出了隐身飞机姿态角的概念,根据姿态角得到计算雷达探测概率所需要的雷达截面积;提出了雷达网综合发现概率的概念和以“高度分层,平面分格”的描述方法,建立了雷达网综合发现概率数学模型,依此从雷达网发现隐身飞机的能力方面对雷达网反隐身的能力予以评估;在此基础上编制出性能评估软件,可为雷达网反隐身的实际应用和评估提供一定参考;经过运行分析发现在由3部分米波雷达和2部米波组成的雷达网的综合发现概率较单部雷达的发现概率平均提高约5%~20%。  相似文献   

15.
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现代战场环境中出现的雷达隐身与反隐身课题。阐述当今世界上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现状及主要代表形式,分析其技术实现途径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隐身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空中机动目标的探测变得越来越困难。米波谐振雷达具备超低空探测目标和低仰角测高的能力,利用目标谐振区的特性,可使目标RCS比通常情况提高10~20dB,同时又具有探测距离远、不易被反辐射导弹攻击的优点。在分析常见隐身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计算了金属球体的RCS,从理论上得出了利用谐振效应可以使目标RCS显著增加的结论,并结合主要隐身手段,分析了米波谐振雷达的特点及反隐身的原理,最后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丽梅  王瑛 《现代导航》2012,3(3):215-218
在现代战争中,雷达必须兼具隐身与反隐身特性才能在战场环境中处于优势地位。本文论述了实现雷达隐身和反隐身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0632999雷达产品的防护设计和防护技术[刊,中]/龚光福//雷达科学与技术.-2006,4(4).-249-256(D) 0633000实时信号处理系统CPCI接口设计[刊,中]/竺红伟//雷达科学与技术.-2006,4(4).-228-232,248(D) 0633001资源预留协议在宽带雷达通信网中的应用设想[刊,中]/郁军//雷达科学与技术.-2006,4(4).-213-217 (D) 0633002对流层折射模型修正及对应的雷达求高公式[刊,中]/吴晓芳//雷达科学与技术.-2006,4(4).-209-212 (D)在研究了对流层大气折射经典模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之后,基于最小方差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性能优越的修正模型,并针对美国国家标准局中央无线电波传播实验室规定的指数关系的大气层参数数据,通过与经典模型相对比.验证了该修正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参4  相似文献   

19.
反隐身雷达发展纵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身飞机的巨大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反隐身雷达技术的研制与开发,现代雷达在研制上皆将反隐身探测功能作为其主要性能之一。本文主要阐述国外若干典型的具有反隐身功能的雷达型号与技术。这些型号与技术皆属于美国、俄罗斯及法国正在装备或研制开发的反隐身雷达,反映出当今反隐身的技术水平及21世纪初反隐身雷达发展的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以雷达方程为基础,介绍了雷达隐身原理,分析了雷达隐身技术,讨论了雷达隐身的技术途径;与此同时,分析了雷达隐身技术的局限性,由局限性入手介绍雷达反隐身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