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该文研究了不同水质配制时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及老化一定时间后的粘度保留率 ,以HPAM降解与稳定的机理为指导 ,筛选出了两种粘度稳定性较好的驱油体系 ,它们在 75℃、隔氧条件下长时间老化后 ,粘度有增加的趋势 ,这对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进行三次采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的粘度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不同水质配制时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及老化一定时间后的粘度保留率,以HPAM降解与稳定的机理为指导,筛选出了两种粘度稳定性较好的驱油体系,它们在75℃、隔氧条件下长时间老化后,粘度有增加的趋势,这对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进行三次采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影响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外来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pH值、温度、各种金属阳离子、搅拌速度和时间等。通过对以上主要因素进行实验分析,指出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了现场配制时应控制的主要指标范围,对聚合物的现场配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庆油田萨南开发区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检测值普遍偏低的现象,本文研究了水质及溶解氧对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的影响,以室内研究结果为依据,对三东4#注入站三口井污水配制聚合物过程中添加稳定剂的效果进行了考察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厌氧、曝氧条件下在注聚井口取样,在厌氧、曝氧条件下检测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发现,溶解氧是影响污水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的关键因素,能引起井口黏度的大幅度损失,从而导致污水聚合物溶液井口黏度检测值普遍低于其真实黏度值;在厌氧条件下取样或在曝氧条件下添加甲醛取样,井口黏度检测值接近于真实值。同时加入稳定剂能明显改善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溶液黏度保留值,老化90天时的黏度保留率分别80%、70%、88%。  相似文献   

5.
化学添加剂对聚合物中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大庆油田利用暴氧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有效地解决了污水排放问题,但这也引起了有关氧对聚合物溶液性质影响的争论。应用实验对比方法,研究了脱氧剂、杀菌剂和稳定剂对聚合物溶液性质的影响,探讨了化学驱油剂性质对氧影响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脱氧剂、杀菌剂和稳定剂的加入将有利于提高化学驱油剂粘度的稳定性,改善化学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驱油过程中一部分聚合物随着产出水产出,产出水的合理处理不仅关系到聚合物资源再利用,而且关系到环境保护问题,该文利用大庆油田聚合物驱产出水与制聚合物溶液,对聚合物溶液的粘度损失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用产出水配制聚合溶液的粘度虽然会因水的高矿化度而受到影响,但注入地质受高矿化度地层水的影响却较小,用产出水配制聚合物从经济和技术角度来看是可行的,这为产出水配制聚合溶液的决策提  相似文献   

7.
驱油聚合物溶液粘度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驱油聚合物溶液粘度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氧对其影响是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但由于注聚周期长,造成粘度损失较严重;Mg^2+、Ca^2+的存在使聚合物溶液粘度稳定性变差;在低浓度范围(Fe^3+浓度小于10mg/L)内Fe^3+的影响较小,而Fe^2+使聚合物溶液粘度急剧降低,溶液长期稳定性变差。针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制了稳粘剂WN系列,采用胜利油田采油污水对其粘度稳粘效果进行了评价,经稳粘剂WN处理的污水所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粘度保留率达68.8%,具有良好的粘度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驱油用聚合物溶液粘度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油田广为使用的LVDVⅡ+型粘度计在所要求的测试条件下无法直接检测出粘度大于100mPa.s的聚合物溶液体系粘度值的问题,提出首先测量较低剪切速率范围的粘度数据并绘制粘度曲线,然后利用幂律方程对曲线进行拟合,再根据拟合方程计算出所需要的剪切速率为7.34s-1下的粘度值检测方法。将粘度大于100mPa.s的溶液体系的拟合粘度与流变仪实测粘度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的数据准确可靠,可在油田相关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磁处理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宏章  周开学  秦积舜  王军 《油田化学》2003,20(1):26-28,31
对不同质量浓度(500,1000,1500mg/L)的HPAM水溶液在流速12cm/s、温度30℃、不同磁感应强度(150、300、400、500mT)和不同峰数(1、2、3、4峰)下进行了磁处理,测定了磁处理前后30℃时的溶液粘度,发现溶液浓度越高、峰数越多,则磁化增粘效果最好(最高达29.8%),但实验关系具有多值性特征,说明在将磁化技术用于聚合物溶液增粘时,须针对所用溶液筛选最佳磁化参数。在30℃、150mT、3峰条件下磁化的1000mg/L HPAM溶液,在30-90℃范围内的粘度均高于相应未处理溶液,即磁处理可提高溶液的热稳定性。在40℃、150mT、3峰条件下磁化的加入NaCl的1000mg/L HPAM溶液(其粘度较不加盐的相应溶液下降90%以上),磁化增粘幅度随加盐量增加(10-120g/L)而减小,表明磁处理可提高溶液的抗盐性。在30℃、150mT、3峰条件下磁处理后的500mg/L HPAM溶液的粘度,在30℃下随放置时间延长而下降,下降幅度随放置时间延长而减,72h后仍高于未磁化的相应溶液,表明磁处理的HPAM溶液同样具有磁记忆效应。讨论了以上实验现象的机理。图3表1参9。  相似文献   

10.
大庆油田利用污水配制化学驱油剂己成为油田污水利用的一种选择。油田污水含有硫酸盐还原菌(SRB)、腐生菌(TGB)、铁菌(IB)等,很大程度降低了化学驱油剂的性能。针对现场需求,应用室内曝、厌氧实验方法,研究了氧对化学驱油剂黏度和界面张力的影响;同时,对杀菌剂在曝氧和厌氧条件下的杀菌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曝氧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和三元复合体系的黏度要高于厌氧条件下的黏度值,其配制的三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要比厌氧条件下的界面张力值低,杀菌剂可以一定程度改善驱油性质。利用曝氧采出污水配置化学驱油剂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稠油掺表面活性剂水溶液降粘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理论分析(包括原油乳状液理论及最佳密堆积理论)、微观分析(包括红外光谱分析、透射照像分析及显微照片分析等)及室内实验数据等3个方面对稠油掺活性水降粘机理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结果认为:稠油掺活性水降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破乳降粘,第二阶段是乳化降粘,起主要降粘作用的是乳化降粘。吸附作用有利于降低摩阻,对降粘效果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2.
甲基二乙醇胺(MDEA)脱硫溶液发泡影响因素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DEA脱硫溶液发泡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文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单因素发泡实验,对可能影响MDEA溶液发泡性能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排序分析;再通过多因素发泡实验,采用BP神经网络法对发泡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出影响MDEA溶液发泡性能的主要因素是脱硫溶液中的Mg2+、气井缓蚀剂、液烃、DEA、Fe2+、Fe(OH)3、FeS等污染物质;根据这些污染物的性质,对它们在脱硫溶液中的发泡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防止MDEA脱硫溶液发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驱油过程中一部分聚合物会随着产出水产出,产出水的合理处理不仅关系到聚合物资源再利用,而且关系到环境保护问题。该文利用大庆油田聚合物驱产出水配制聚合物溶液,对聚合物溶液的粘度损失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用产出水配制聚合物溶液的粘度虽然会因水的高矿化度而受到影响,但注入地层后受高矿化度地层水的影响却较小,用产出水配制聚合物从经济和技术角度来看是可行的,这为产出水配制聚合溶液的决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丁慧  丁俐  宗倩宇  李美蓉 《油田化学》2016,33(3):527-531
为揭示水溶性和油溶性降黏剂对采出液破乳脱水的影响,研究了聚氧乙烯醚型水溶性降黏剂(SH)和不饱和酸酯聚合物型油溶性降黏剂(SL)对胜利油田陈庄稠油采出液破乳的影响,通过扩张流变法和扫描电镜从界面膜角度分析了两种降黏剂对稠油采出液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SH浓度由0 增至3 g/L 时,采出液油水界面扩张模量由20.09 mN/m降至3.02 mN/m,脱水率由47.62%增至66.67%,界面黏性模量和弹性模量降低,相角由18.43o增至29.43o,SH分子可增大沥青质之间及胶质与沥青质之间的距离,使界面膜强度减小。SL 浓度由0增至3 g/L 时,油水界面扩张模量由20.09 mN/m增至34.76 mN/m,脱水率由47.62%降至6.80%,界面黏性模量降低的同时弹性模量增加,相角由18.43o降至9.83o,SL可增强沥青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沥青质表面呈现“鱼鳞”形状的规则排布,结构紧密,界面膜强度增强。SH有利于稠油采出液破乳脱水,而SL不利于稠油采出液破乳脱水。图12 参14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溶液在油藏孔隙中的流动及微观驱油机理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研究了粘弹性聚合物溶液在盲端孔隙模型中的流动与驱替特性。微观流动实验和数值计算结果均表明,随着事物溶液粘性弹增强(Weissenberg数增大),在孔隙盲端及喉道中的粘弹性涡流加剧,涡流区域也随之扩大;计算得到的粘弹涡特征与Cochrane等给出的实验结果在定性规律上是一致性。这种粘弹涡可将孔隙盲端和喉道中的部位科油分散成油滴或油丝并携带至主流区,使之成为可驱动原油。所以,这种粘弹涡流效应是聚合物溶液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溶液及三元复合体系驱替盲端油的微观机理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三元复合驱的矿场试验也已了极大的成功,为进一步推动两种技术的应用和完善,充分认识其驱油机理,利用微观仿真模型,对比研究了不同粘弹性体系驱扫盲端残余油的过程,并利用界面化学理论,解释了驱油过程中产生的界面现象,揭示了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粘弹性效应作用的差异,界面,以及粘弹性效率对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聚合物溶液可以很好地驱替盲端油,但因刚性水膜的存在而不适于水驱后亲油或中性盲端残余油。三元复合体系有较强的驱替盲端残余油能力,一方面低界面张力可破坏水膜,三元复合驱替液深入盲端,另一方面,体系的粘弹性则使三元复合驱替液接触到更多的残余油。  相似文献   

17.
低渗储层由于孔喉细小,开发过程中入井液进入储层后容易造成严重的水锁伤害。在分析水锁原因的基础上,开展了水锁伤害评价实验,研究了水锁伤害变化规律,并首次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解除水锁伤害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外来液侵入岩心后初期水锁伤害率高达85%以上,经返排后水锁伤害有较大幅度降低,水锁伤害程度与小孔隙中外来液的滞留量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通过降低表面张力可以大幅度降低岩心水锁伤害率。通过实验认为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测得小孔隙中外来液的滞留量计算水锁伤害程度;提高返排量和降低入井流体的表面张力可以降低储层的水锁伤害。  相似文献   

18.
乙烯装置急冷油粘度控制及减粘塔运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勇  洪晓江 《石油化工》2004,33(3):258-262
针对国内外急冷油减粘技术现状,分析了急冷油粘度增加对循环系统的危害,介绍了旋流分离技术应用于急冷油减粘的工艺过程,该技术克服了其它减粘方法存在的一些缺陷。指出提高减粘塔顶温度的同时增加参与减粘的急冷油喷淋量,降低减粘塔顶温差、控制好塔釜液面是进一步优化减粘塔操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高温高压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过程中,高密度甲酸钾完井液与酸液混合会产生白色沉淀物。优化完井液性能,以实现高密度甲酸钾完井液与酸液良好的配伍性。方法通过分析甲酸钾完井液与酸液析出沉淀规律、固相沉淀物组成、甲酸钾在酸液中解离度和KCl在酸液中的溶解度,揭示了甲酸钾完井液在酸液中的析出机理。结果酸液的酸性环境增大了甲酸钾的解离度、降低了KCl的溶解度,溶液中K+与Cl-产生吸附,并最终以KCl晶体析出。结论基于上述析出机理,优化构建了一套完井液配方,密度在1.10~1.50 g/cm^(3)可调,与酸液配伍好,高温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河南油田稠油降黏中存在的问题,考察了氟碳表面活性剂在河南油田稠油降黏中的作用。通过室内筛选评价,制得氟碳-碳氢表面活性剂降黏体系,考察了降黏剂浓度及配比、酸碱度及温度对降黏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配方体系为0.2%FC-01氟碳表面活性剂+1%YN碳氢表面活性剂。该体系对河南油田不同区块的不同黏度的稠油在35 70℃、pH值3 11范围内的降黏率均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