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河滩海地区是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保储增产的重要基地之一,相比辽河陆上地区,滩海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程度较低,对油气分布规律认识不足。为此,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滩海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对其油气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该区古近系受构造和沉积演化控制,发育沙三段、沙一段和东营组3套烃源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干酪根类型以混合型和腐殖型为主,生烃潜力巨大;油气分布规律存在地区差异,自西向东成藏主控因素依次为侧向运移、垂向运移、岩性封闭和垂向运移、断块聚集,且油气藏类型从油藏逐渐向气藏过渡;按油气分布情况可分为西部地区低压(常压)断阶式油气成藏模式、中部高压复合式油气成藏模式和东部高压断块式油气成藏模式;油气藏的分布、富集主要受生烃洼陷、输导格架和储层质量3大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海南月东构造带中北部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辽河坳陷滩海地区海南月东构造带的构造演化、断裂、储层特征,探索油气富集规律,认为该区油气成藏受多重因素控制。其中,构造因素起主导作用,储集层岩性、物性的变化以及油气疏导路径也对该区油气的富集起控制作用。整体上评价落实了研究区的地质规律,进一步指导该区精细地质研究与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滩海地区经过详查,其中1.4万km~2是前景很大的地区,分别是下辽河、黄骅、济阳、渤中四个含油气坳陷的延伸区,具有与陆上油区相类似的有利石油地质条件。构造发育的延续性决定了滩海地区主力生油层为沙三段和东营组下段,东营组和明化镇—馆陶组是主要储油层。滩海地区油气藏类型多样,其中披覆背斜、逆牵引背斜和古潜山油气藏所占石油地质储量比例较大。目前地球物理勘探已发现30多个有利构造区带,总体勘探程度很低,勘探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4.
南堡滩海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堡滩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原三维地震采集资料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油气勘探的需要。自2002年后,根据富油气凹陷油气成藏规律和该区的整体地质评价,对其进行了整体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部署。新一轮采集在科学设计和严格施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的采集技术并发挥现有设备条件,如细分面元观测系统、PATCH块束状观测系统、OBC海底电缆等,较好地解决了滩海地区三维地震采集中存在的诸多难题,并获得了高质量的地震资料,为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勘探取得重大发现提供了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埕海地区白云岩油气藏研究的不断深入,该油气藏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逐渐显现,并成为制约进一步勘探和开发工作的瓶颈。从埕海地区白云岩勘探实践出发,详细分析该区沙一下亚段白云岩生、储、盖等油气成藏条件的地质特征,探讨烃源岩、储集层裂缝发育以及白云岩厚度对油气富集成藏的控制作用,认为埕海地区沙一下亚段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沙一中亚段和沙一上亚段泥岩作为区域盖层,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歧东、张东和羊二庄等断层以及不整合面为歧口凹陷和歧南凹陷油气运移提供了优势运移通道,与多套储盖组合的白云岩储集层匹配,形成自生自储岩性油气藏或构造-岩性油气藏。进一步明确了埕海地区沙一下亚段白云岩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为油源条件、白云岩厚度和白云岩储集层裂缝发育程度,指出位于张东地区的赵东断层与赵北断层之间地区应为沙一下亚段白云岩勘探的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6.
民东地区埋藏浅,物性好,具备效益勘探潜力,随着勘探深入,油气富集及分布规律成为该区勘探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研究了民东-长春岭地区扶余油层的油源,应用地球化学参数在油气运移过程中的变化,结合油气疏导体系,分析了民东-长春岭地区油气运移的方向和主要路径,最终分析该区成藏特点,并预测出成藏有利区。  相似文献   

7.
八面河地区沙河街组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面河地区沙河街组充足的油气源、多类型的良好砂体、优越的构造背景和丰富的圈闭、良好的输导体系及古构造格局、有利的时空配置、稳定的区域性盖层,为研究区具有形成亿吨级大油田创造了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分布在纵向上表现为沙四段是油气最富集的层系、在平面上表现为继承性发育的鼻状构造带是油气富集的最有利区带,且断层明显控制了构造油气藏的形成和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8.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东南部油气成藏条件与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认识江汉盆地潜东南地区油气成藏特征,指导勘探有利区的选择,利用岩心、测井和实验资料,全面分析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东南部地区油气成藏条件,确定在盐岩的封盖作用下,该区油气以横向运移为主。据此特征,将研究区油气富集主控因素总结为:主力烃源岩和盐岩分布层段控制油藏分布层组;古隆起背景上的构造圈闭是油气富集的场所。进一步指出马王庙地区新沟咀组下段为油气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9.
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鹰山组为研究目标,利用地质剖析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征进行研究,探讨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与模式.研究表明: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油气藏为岩溶、裂缝改造而成的礁滩体岩性油气藏,油气分布主要受优质岩石物理相储层、目的层内外毛细管力势差、烃源岩控制;优相储层控藏作用表现为储层物性越好油气越易富集,毛细管力势差控藏作用表现为围岩与储层间毛细管力势差越大油气越易富集,烃源岩控藏作用表现为储层距油气充注点越近油气越易成藏.优相储层、目的层内外势差及烃源岩联合控制了塔中地区深层碳酸盐岩近源-优相-低势富油气地质模式,近源-优相-低势综合控藏指数小于0.5的区域不利于油气富集,控藏指数越大,油气富集概率越大,目前已发现的12个油气藏都分布在预测出的油气富集有利区带内,中古17井区-塔中72井区的北东地区、中古17井-中古22井区之间地区及中古44井-中古52井区的西南地区为潜在油气富集目标区.  相似文献   

10.
为厘清英买 2 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史与主成藏期,探索油气富集规律,借助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温度特征分析,从油气主成藏期、构造、断裂及储层研究入手,解剖油气富集成藏主控因素间的时空匹配关系。 研究表明,英买 2 地区奥陶系储层发育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晚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期等3 期烃包裹体,反映储层经历了 3 次不同期次、不同强度的油气充注,且以晚海西期的中质油气充注为主;研究区油气富集受控于主成藏期构造背景下断裂与储层的时空匹配;北北西向、北西向走滑断裂带及北东向逆冲走滑断裂带对储层发育和油气运移与调整均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3 组不同期次断裂带交会区是油气富集区,其优质储层和优势输导体系等成藏控制因素与主成藏期匹配良好。 在此基础上,对油气富集接替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