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依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明确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的重点是建设分区适宜性、空间布局可行性和规划建设规模合理性。从综合管廊规划影响要素和布局评价因子出发,构建了综合管廊建设分区适宜性分析方法、布局可行性评价方法和规模合理性判断方法,为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的编制提供了科学合理性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莹  雷璇  许涛 《风景园林》2023,(S2):68-73
【目的】中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土地资源紧缺,工业废弃地再利用是盘活存量用地的重要方式,急需寻求切实可行的规划设计指引。【方法】生态文明时代的城市更新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的思想,以安徽省宿州市朱仙庄镇采煤塌陷区为例,探讨生态引领下采煤废弃地的再生规划设计方法。以严守生态资源安全底线作为分析的刚性约束条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分析区域生态敏感性,划定生态功能分区;根据土地类型和复垦适宜性,合理布局城市功能。【结果】结合安徽省宿州市朱仙庄采煤塌陷区的综合评价结果,提出采用圈层化、组团式发展模式的规划建议;并明确“以湖区为核心向外拓展不同层级、不同开发强度的城市功能分区,根据周边用地情况与发展规划,组团化布局不同城市产业类型,实现差异化发展”的策略。【结论】以生态视角评价采煤塌陷区并优化其再生设计方法,可为协调“三生”空间的优化布局提供参考,使得无效的废弃地转化成有效的城市资产,激活衰退的城市空间,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三塘湖油田生态环境保护指导思想为:“分区保护、分类防治、分级管理”。文章通过分析干旱荒漠区生态功能的划分,根据三塘湖油田开发区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环境功能重要性与敏感性的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区域生态功能分区,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计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南京主城区基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现有公共设施用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基于GIS构建南京主城区基层公共设施用地现状分析的方法体系,从公平性和可达性角度探讨现状基层公共设施用地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南京主城区基层公共设施用地分区优化方法,并针对不同分区周边用地资源情况、现状基层公共设施用地规模和布点、限制条件等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基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优化建议与措施,以实现基层公共服务的公平和均衡。  相似文献   

5.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定位的提升对城市公共设施的配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双新"的背景与形势,城市公共设施配置的标准与布局也应得以优化。本文以浏阳市主城区的公共设施配置为例,充分挖掘城区公共设施现状与规划情况,通过对城区公共设施供需及引力可达性的分析,对公共设施指标体系和用地布局提出优化策略,也为类似中小城市的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迅速扩张及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导致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本文以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为例,通过对影响生态环境的多因子综合评价分析,对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量化评价,划分出各级生态敏感区,为城乡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土地适宜性分区的空间发展研究——以泰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俊宴  杨扬  陈雯 《规划师》2008,24(11):66-70
通过地域开发适宜性评价和空间分区,能够合理地引导尽可能多的经济社会活动配置在低成本、高需求的地域,约束和控制生态价值高、开发难度大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均衡。以泰州市为例,根据其生态保护价值和经济开发需求,对市域100个基本空间评价单元进行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划分优先开发区、适度开发区、控制开发区、适度保护区和战略储备区,不同分区的发展方向和管制要求不同,为泰州市域空间的利用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评价基础。  相似文献   

8.
旧城改造要和谐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旧城改造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由于历史、政治和经济等方向的原因,我国城市的旧区,或多或少存在着布局混乱、房屋破旧、居住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市政和公共设施短缺等问题,影响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生态环境要素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重庆都市区用地空间布局和功能组团安排,对都市区进行了一次全覆盖的生态综合区划。划分7个一级分区,共包含37个二级分区,继而确定了各区的主导生态功能和生态建设发展方向,期待能在具有实施性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上指导城市建设,将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融入并落实到城市发展中。  相似文献   

10.
城市形态被描述为在特定的地方,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尤其受到来自于内外部经济发展动力和城市法规的影响与控制。聚焦中国城市法规,以南京市为例,本研究首先梳理了国家、省级及地方城市的相关法规条文,对涉及城市形态的划分为直接相关、间接相关和不相关三类,并总结出这些条文中对城市形态的规定,包括土地使用、建筑布局等强制性规定和城市景观组织等引导性规定。最后通过案例验证,在建立形态法规理论模型和空间关联评价图表的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法,从城市街区平面形态、地块建筑布局形态及街道界面形态等方面,对案例的实际现状与符合法规的理论模型进行图示比较,并结合关联评价图表分析城市形态和法规的关联性。本文研究验证了城市法规对城市形态的关联影响,不仅对我国相关城市法规和城市设计规定的修订具有参考价值,而且对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共服务设施是城镇整体生活水平与社会文明程度的代表,同时也是城镇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居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空间载体,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公众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关研究成为焦点,但这些研究多集中于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较密集的区域,而相对于布局松散、规模偏小的内蒙古草原城镇少有涉猎。本文以内蒙古草原城镇为研究对象,探索均等化视角下内蒙古草原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适宜性规划布局,为草原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母乳哺育设施建设是体现我国城市文明和人性关爱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全面开放二孩政策背景下,公共场所母乳哺育设施的供需矛盾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亟待探索该类特殊附属型设施规划编制的理论及方法。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哺育设施建设相关研究与实践,基于母乳哺育设施建设现实,厘清了母乳哺育设施配置理论基础,构建了母乳哺育设施规划框架。以国内首倡并实践"公共场所母乳哺育设施规划"的苏州市为例,结合规划框架提出了协调总体布局、分类供给体系、分级配建标准、分区规划落实和地方法规保障的空间配建策略。通过母乳哺育设施为代表的附属型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探索,助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将让城市更有"温度"。  相似文献   

13.
郊野单元规划是根据所在镇(街道、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对集中建设区外郊野地区的用地规模和结构布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所作的一定期限肉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落实集建区外现状建设用地减量化任务的实施规划;是指导集建区外土地整治、生态保护和建设、村庄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规划编制和土地管理工作的依据。梳理了郊野地区现有的规划并分析了郊野地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导向,结合松江区新浜镇郊野单元规划实例,总结了目前上海郊野单元规划的作用、意义和主要肉容,提出了郊野单元规划需要继续深化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邢忠  朱嘉伊 《城市规划》2017,(11):89-96
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的公平绩效评价是衡量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与否的重要内容。引入耦合协调发展理论,构建城市绿地公平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各片区生态效益、路径效率和生态需求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三者各向不同分值片区集聚;(2)尽管考虑了各片区生态需求的不同,但整体绩效最佳的片区仍集中于城市中心;(3)大多数片区更容易因为生态效益的降低造成绿地服务水平的失衡,继而导致整体绩效的降低。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城市绿地服务易与社会经济要素捆绑,形成空间上公共服务的马太效应,认为应从提升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入手,合理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指数,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做出规划决策。  相似文献   

15.
为落实“上海2035”总体规划,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内涵,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载体,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社区。上海市新一轮单元规划要求向上承接总体规划,向下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调整,重点统筹协调生态空间、公益性设施和文化风貌等底线型内容,落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选取上海市黄浦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采用步行指数方法,试图揭示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可步行性和合理性,以及与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布局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上新一轮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可步行性较高的街坊主要分布在老西门街道和半淞园路街道;单元规划居住用地空间布局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格局具有高度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编制与优化布局提供参考,并可为其他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开发边界是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统筹调控区域城乡空间、生态空间的制度安排,是保障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的公共政策,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杭州市把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的重要内容,作为城市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布局的基础性依据。在划定方法上从区域整体和长远发展要求出发,以"谋取最大公约数"的理念,结合人口、设施和经济活动的布局需要,通过部门协商统筹,将依法依规梳理出的18个空间管制要素整合形成满足各项要求的"空间一张图",坚持于法有依、空间落实、多规融合、简便易行。制定了《杭州城市开发边界实施规划》,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分类处置开发边界外的现状建设,细化开发边界外空间保护利用要求,促进开发边界内外功能融合,建立包括制定条例、动态监控、政府考核、社会监督等方式在内的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公共设施的适宜性布局是城乡居民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权利的基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公众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也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合理规划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相关研究成为焦点。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差异较大,尤其是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内蒙古草原聚落,其离散型地域特征加剧了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难度。研究选择典型区域(内蒙古正镶白旗)草原聚落,以点带面对空间形态及住民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探讨草原聚落公共设施布局体系结构与公共服务设施适宜性布局方法,对可装配轻体系统的应用做相应的研究和讨论,提出适应性较强的公共服务空间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18.
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新加坡新市镇的建设组织、规划特点、结构模式。对新加坡不同阶段新市镇做了对比分析,总结了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新加坡新市镇的不同发展特点:其系统逐步完善,并引入地铁、轻轨等,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教育设施等布局均衡;剖析了典型新市镇的结构模式:布局基本围绕由轨道交通站展开的新市镇中心呈组团式布局,由新市镇、邻里、组团3级结构组成,等级规模相对合理,公共配套分级设置,使用方便。研究认为新加坡的新市镇建设适应了不同时期的居住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其布局及空间环境、公共配套不断完善,至1990年代形成了成熟的规划建设模式,对上海的新市镇规划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以及国家层面积极推动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推动了政府财力支持下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快速发展进程,为改善农村地区总体上严重落后的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重要契机。然而时代的发展,也同样推动了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的演变。为此,主要从基本概念、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内容及功能类型、层级体系等方面进行归纳并剖析主要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着重从村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层面结合案例进行探讨,提出了选址优先考虑覆盖性的基础上还应充分考虑市场化导向,以及设施建设布局方面的适当集中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全球失智老人数量最多的国家,不断增长的失智老人群体对专业化的养老机构需求迫切。然而,当前中国能够满足失智老人特殊照护需求的养老机构很少,对失智老人行为模式、空间需求的认识和研究不足,更缺少专业的护理环境设计应对。本研究通过对北京两个空间布局相异的失智老人特殊护理单元中公共空间的调研,连续观察记录了老人对公共空间的使用方式与行为。对比分析后发现公共空间中空间布局、家具细节、空间氛围、物理环境等环境因素对老人的空间利用、交流行为、活动开展等行为均会产生影响。最后对失智老人护理机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