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构建开放性导师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切实培养和真正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前提之一,是建构起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指导制度和人才培养体系。为此,非常有必要在批判、借鉴牛津、剑桥大学的导师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根本要求,尝试性提出并积极建构“开放性导师制”。  相似文献   

2.
科研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是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迫切要求,它突破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与科研分离的状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良性循环。然而,当前高技术含量材料产业的国际激烈日趋竞争,我国在新材料领域的多项“卡脖子”技术亟待突破,这无疑对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材料产业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而科研育人则是新工科人才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该文基于国际科研激烈竞争与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背景,围绕如何实现学生思想价值引领、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系统性思维和与社会相适应的创新实践能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构建材料专业“以能力为核心”的科研育人培养新模式,形成面向高校学生的分阶段、多层次、全过程的成长型科研协同育人培养体系,探索包含动态成长、导师指引、朋辈领航及载体融合的科研育人实践路径,为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3.
从学生能力培养和时代要求出发提出了“四模块”式结构力学课程新体系,即经曲结构力学、计算结构力学、工程实际分析、结构实验分析,。其中经典结构力学主要讲授基础理论,其余三模块属于基础理论的深化与延伸并加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内容。实践表明,结构力学课程体系的此项改革,使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扎实,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无法满足新的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学与科研分离,实践与理论联系不够等问题,提出“两结合一夯实”多元驱动,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完成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建设。该模式以“科教结合”+“产教结合”为途径,夯实思政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研究、决策能力、协作能力综合素质的人才。“科教结合”是“项目教学法”与“逐级螺旋上升”相结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智能制造技术人才的需求,在原有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基础上,构建智能制造项目、工业机器人项目、机械传动与控制项目以及现代工程装备驱动与智能控制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水平与制造能力,以任务驱动方式,锤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产教结合”是“完善内部资源”与“深化外部资源”相结合,整合校内实习、实训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夯实思政教育是明确夯实思政教育建设目标,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使其融入课堂教学,有效利用课程思政信息化平台,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和能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伦理教育,使学生的主观意识和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进而培养信息化下德才兼备的制造型人才,实现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在南京召开的“第十二届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在高等教育界奏响了和谐理念的最强音。围绕“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理念、实践、创新”的主题,与会代表们就“大学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大学教育理念与和谐社会构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一致认为,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智力支持,高等教育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和谐社会要求,以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大学和谐教育机制,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智性教育”是运用智性的教育方式来塑造学生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开启人的思维、知觉与“智性”,最终激发他们不断创造与创新的能力。它与传统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着重智性启发而非技术训练”,其宗旨与通识教育颇有相通。目前各医学院校均已开设了医学心理学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许多尴尬。作为通识课程.其课程规划与设计应以智性的关怀为出发点,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顺应通识教育理念;同时,须整合通识课程教师资源,促进教师通识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为了响应国家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该校5个专业,365名学生展开创新创业教育相关问卷调查,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有迫切需求,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普遍存在的创新创业认知不足、创业创新师资队伍薄弱以及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文件,提出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形成创新创业校园氛围、合理设置课程内容,革新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和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引导和支持学生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活动、鼓励和资助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支持和鼓励学生加入“电力TRiZ创新创业工作室”,全面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推动创新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育人新生态。  相似文献   

8.
《新技术新工艺》2006,(7):49-49
为配合支持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方针和政策,满足工程技术职业教育市场的迫切要求,2006年6月,CAXA教育培训计划推出全新“CAXA数字化设计制造教学平台”,该平台是专门配合各类工科院校进行现代数字化设计、工艺、数控加工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和实训环境,旨在帮助各院校培养符合现代制造业需要的高级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该计划将在“十一五”期间,与全国3000所院校或培训机构合作设立CAXA教学培训中心,开展数字化设计制造教学工作,培训师资15000人,培训学生或学员150万人。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电机及拖动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完成教学目的,利用硬件电机实验平台和多软件仿真平台技术进行电机实验课程的实物运行和虚拟仿真,将实验室的电机及电气技术硬件实验平台与电工技能与实训仿真软件、维修电工综合技能仿真软件、电工仿真软件及MATLAB仿真软件进行结合,共同开展“电机及拖动基础”实验实训课程教学,通过实物实验培养学生实际电路的接线和操作能力,锻炼学生处理实际电路故障问题的能力,通过多软件仿真平台实验培养学生的电路分析和设计搭建能力,运行结果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课程不完全受上课地点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实现学生课外灵活就地安排进行电机仿真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灵活思考能力,降低了实验室的设备损耗,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准确性,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及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研究生教育1978年开始大规模招生,已形成了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基地,“211工程”建设是建设我国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211工程”建设在学科发展、科研水平提高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离不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为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的建设而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机电类专业是高职院校最为重要的专业之一,受到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面临挑战更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做好机电类专业学生就业工作,不容忽视。目前,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就业协同联动机制未建成、就业服务时间安排有局限、就业指导设置内容待拓宽的问题。对此,把学生就业融入“大思政”格局,勠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必定会为解决当前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以“三全育人”理念作为分析的视角,梳理其与学生就业工作有关的因素,探究解决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策略,提出通过拓展主体维度合力育人、贯穿时间维度长效育人、融通空间维度协同育人的方式,确保就业工作的协作、长效和融通,提升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拓宽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发展道路,进而构筑起就业育人新格局,服务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国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以下问题:高等教育不是企业,不能实行企业化经营;高等教育服务不是用学费可以购买的商品;高等学校不是“教育工厂”,高等学校毕业生不是商品,高等学校不能通过出卖作为商品的毕业生而营利;高等教育不是最赚线的行业,不能办成最赚线的行业,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能过高估计我国居民的高等教育投资能力;不能不适当地提高高等教育的学费;受教育者和家长不是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提供者,靠居民投资高等教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难题;不能过分夸大发展高等教育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一直是党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教界志士仁人共同努力的方向。4月30日,在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发起、举办的“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高层论坛”上。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专家们热议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纷纷为高等教育质量“把脉”、“号诊”,旨在充分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理论与评价体系。本刊上一期从“质量文化”、“教学质量”、“质量评估”等方面刊载了6篇笔谈文章,本期再从“本科教育质量”、“大学制度”、“质量的涵义及其评价”以及“质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等视角刊载4篇文章组成笔谈之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智能制造战略实施,智能制造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各类智能装备层出不穷,催生了新兴技术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智能装备维修行业人才需求逐年增长,智能装备维修人才培养显得愈来愈重要。“智能装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是职业院校电气及装备制造类专业学生智能装备维修技能形成的专业课程,也是培养智能制造行业维修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动手的精神品质的重要实践途径。该文针对职业本科学生具备“解决较复杂问题和进行较复杂操作”两个能力的培养,以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维修能力培养为研究对象,以“智能装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为实践教学案例,以“课堂革命”为抓手,在总结部、级、路、点、直、管、交、校“八字”检修方针基础上,认真分析总结智能装备技术特点和机理,提出“面板压缩直观法、表面检查静电法、查寻结构相关法、测试数据流程法、分析过程对比法、排除故障归纳法”六种故障压缩方法,总结出“正面示教、方面示教”两种课堂教学手段,归纳出“设备识图能力、知识更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3种能力培养方法。总结归纳出的智能装备维修“六二三”教学法,创新发展了智能装备维修理念,该方法对加强职业本科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生“两...  相似文献   

15.
郑健 《中国机械》2014,(8):79-80
“工学一体化”的结合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它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工学一体化教学方法探索分为四部分:注重教学任务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探索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结合并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融”教、学、做、产、赛”一体的教学中,是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完成“工学一体化”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机械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受到不断地挑战.为了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致力于在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为了加强机械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针对机械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开创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教育进入新时代,地方高校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普通高校的发展速度逐渐从“校园大,学生多”向“质量高,能力强”转移。在国家“双一流”的建设背景下和“专业认证”的浪潮中,地方高校也在努力打造自己的一流专业,争取让本专业达国家标准,走向国际水平,得到世界性认可,也能逐步提升专业建设能力,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文章从分析专业认证的必要性及我校专业认证过程中问题,联系我校“一流专业”建设方案,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以期对地方高校车辆工程一流专业建设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的社会理想和目标追求,是“人人平等”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展。目前,我国已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初始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开始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无可讳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面对不同社会阶层共存的现状,绝对的机会均等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应当联系国情来理性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力求达到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基本平衡状态,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平等、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岗位竞争异常激烈。不少大学生靠“挤占”低学历者的工作岗位而获就业。此现象与多数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出现的情况相似,因此被称为“低层次就业”或“教育过度”现象。对此,马丁·特罗的“改造工作论”却有另一番解读:大众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的是技术精英,由于其拥有更丰富的应用与职业技能,因此一旦从事低层次工作,便能较好地发挥创造性来改造和改善“低层次”工作状况;“教育过度”有时是个体为提升自身素质而对教育产生的需求,这种需求产生的教育过度具有不可控和不确定性,未必都是政策失误所致。显然,“改造工作论”的观点更全面、客观与积极,它以独特的视角将“低层次就业”与个体发挥创造性联系起来。这或许能为化解大学生的就业困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制造业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迅猛发展,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适应我国机械工程专业领域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需求,探索“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机械设计能力培养教学改革意义重大。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在长期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从课程大纲、教学内容、课程目标、质量监控等方面,对北部湾大学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机械设计类基础课程“三维实体建模与仿真”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基于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以“三维实体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实践改革过程为依托,介绍机械工程专业学生三维设计能力培养教学改革过程,对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及创新能力为目的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同时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和学校定位,以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港口机械”的发展提供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推动学校教学体制改革,旨在提升机械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和推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高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推进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