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炭的综合利用与深加工对于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这不仅提高了煤炭利用率,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有利于环保。因此,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取得了较快发展。笔者综述了我国煤化工发展现状及前景,主要包括煤气化、煤液化、煤制烯烃及煤制天然气领域,呼吁加强煤化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煤化工产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化工技术是重要的能源战略需求之一。我国现已形成以煤焦化、合成氨等为主的传统煤化工产业和以煤气化、煤液化为核心的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完善的煤化工标准化体系有利于行业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全面综述了煤化工标准化工作的研究情况,统计了我国煤化工领域现行和即将实施的国家及行业标准,重点从煤气化、煤间接液化、煤直接液化、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等9个主要领域介绍了现代煤化工标准的制定情况并对新标准的制定提出建议。我国煤化工标准体系由基础标准、管理标准、产品标准和检验检测标准4大类构成。截至2019年1月,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煤化工领域已颁布实施国标、行标229项,其中,基础标准5项;传统煤化工领域标准154项,2019年1月后实施标准3项;现代煤化工领域标准70项,2019年1月后实施标准12项。传统煤化工标准类别覆盖较为全面,但应加快标准的修订更新工作以加速淘汰落后技术,助力化解产能过剩;现代煤化工标准工作虽然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展,但主要问题在于已颁布实施的标准多偏重检验检测方法类,而煤基产品类标准偏少且仅覆盖产业链少数主要产品,另外针对煤化工行业的环保、操作规程、技术装备、工程建设等标准空白较多。现阶段,标准化工作的任务仍以新标准的研发为主,应以煤化工产业的总体发展及相关国家政策为导向,加快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取水定额、三废排放及治理、清洁生产等节能环保类标准以及装备技术类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通过标准的建立规范和引导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相关标准建立的同时,应注重加强煤化工产业与发电、油气化工、钢铁、建材等其他行业的联系并建立相关的技术标准。未来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团体协调配合的新型标准体系的支撑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先进、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将更好地助力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林建飞 《煤化工》2018,(1):20-26
受低油价的冲击和国家经济转型的影响,经过多年快速发展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存在的盲目发展、产品同质化严重、经济效益不突出和环保压力大等问题日益突出,煤化工产品市场面临产能过剩局面,煤化工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精细化产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可以实现煤化工产业链差异化、高端化发展,是解决煤化工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介绍了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及煤制芳烃等现代煤化工项目产业链及精细化发展的情况,指出了我国煤化工精细化发展的未来趋势,并提出促进煤化工精细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明 《化工机械》2012,39(3):257-265
综述了我国现代煤化工行业的现状,着重介绍了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和煤制烯烃产业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装备状况和发展前景,分析、比较了主要产业的环境承载力,并根据我国煤炭资源和生产消费的特点对该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概述国内外洁净煤气化技术及其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相关产业政策,分析洁净煤气化技术的比选要素。在此基础上,本文以6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和40亿标方/年煤制天然气项目为例,分析探讨我国现代大型煤化工项目洁净煤气化技术的比选。  相似文献   

6.
煤化工技术进展及产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现代煤化工的发展符合我国油、气短缺,煤炭相对丰富的国情。分析了国家相关煤化工产业政策,综述了煤气化、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甲醇、甲醇制烯烃等煤化工领域的技术进展及产业现状。尽管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但总体来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现代煤化工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仍然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国内煤化工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奉奇 《河北化工》2011,34(1):5-7,50
介绍了国内煤化工行业的现状,详细介绍了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项日的技术、经济情况,指出通过开发下游产品,合理利用CO2来改善产品单一、节能减排压力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历经十余年高速发展的煤化工产业迎来政策收紧,国家能源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遏制煤化工产业过热发展,并将西部煤化工项目全部踢出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这个消息也引起很多人士的高度关注,已有多家国有大型企业闻风而动,纷纷撤离煤化工产业领域。回顾最近几年来,由于国家政策放松也让中国各个地区有经济实力的相关企业投资了该项目。煤化工项目顷刻间投资如潮,特别是在中国地区已有产能比较大的情况下,依然还进行频繁投资一拥而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我国煤化工行业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甲醇制烯烃、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煤制气产能,采用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SWOT分析法)研究了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的内部竞争优势、劣势和外部竞争的机会、威胁,总结了煤化工产业、产品、成本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全球石油资源短缺的结果,考虑到中国的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石油和天然气短缺的能源资源结构的现实,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补充短缺的石油资源的战略选择。煤炭资源为原料生产通常是从石油资源生产低碳烯烃,芳香烃等大宗化工原料,煤炭转化油的发展,天然气和其他替代燃料,将是未来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我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烯烃、芳烃和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是转变我国能源发展模式,保障能源安全,优化煤炭消费结构和建设煤炭强国的需要。本文围绕煤炭深加工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典型煤化工项目现况,阐述了煤炭转化的关键技术,简要分析了煤炭深加工主要产品的市场。  相似文献   

12.
杨建良 《辽宁化工》2014,(2):190-192
中国是世界上页岩气资源储量最多的国家,而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工作目前才刚刚起步。综合市场、管输设施、产能、成本等各方面因素,预测近5~10年内,国内天然气市场供不应求的格局难以改变,煤制天然气项目10年之内不会因页岩气开发而降低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3.
概括了我国发展煤制烯烃产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介绍了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及我国煤液化制烯烃研究的进展状况,阐述了煤液化技术在乙烯、丙烯制备方面的应用,指出了煤液化技术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空间及巨大的研究价值。煤液化技术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和国家安全以及缓解我国原油紧缺的压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指出了发展煤液化技术是保证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缓解环境恶化、解决石油短缺、优化能源结构、保证能源供应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贵州化工》2007,32(6):16-16
煤炭直接燃烧的生产率较低,污染严重,每年煤炭燃烧引起的二氧化硫污染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惊人;而清洁、高效的现代化煤化工技术,却大大有利于环境保护,并且能充分发挥煤炭的经济价值。中国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内蒙古包头甲醇制烯烃(MTO)煤化工项目已经开工建设,规模达到年产60万吨;宁夏甲醇制丙烯(MTP)煤化工项目也已开工,规模为年产52吨。神化集团正在和另两家公司联合开展研究,在中国西部的两个不同地点建设3个煤炭间接液化厂。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能源结构,有利于煤化工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我国能源结构特点出发,结合包头煤化工项目在综合利用煤炭资源方面简单地给阳予介绍。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我国煤化工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伯适 《中氮肥》2002,(1):10-12
介绍煤的气化与液化技术和甲醇与甲醇后加工技术,认为煤的洁净利用技术是我国21世纪煤化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从投产项目、在建项目及开展前期工作三个方面论述了2014年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和煤制芳烃的产业形势,并对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电石和焦炭行业形势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2015年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煤制油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发展煤制油产业要注意的问题,分析了我国煤制油的发展前景,指出煤制油产业应作为一种技术战略储备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丽 《洁净煤技术》2008,14(6):11-13
针对重庆地区煤质资源特点及结合目前市场实际情况,提出在此地区可以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如煤气化生产甲醇、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煤间接液化,不仅可以减轻燃煤和传统煤化工行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且可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并提出了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可行性工艺,发展新型煤化工行业在重庆有着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0.
运用比较优势原理,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不同能源和化工产品过程的能源转化效率数据出发,分析论证了在我国能源生产体系中,这三种化石资源作为原料应处的分工地位。结论认为,当前三种化石资源的分工现状是基本符合比较优势原理的,在进一步发展煤化工对石油、天然气的缺口进行填补时,煤制合成氨应优先于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应优先于煤制成品油。文章还对如何利用价格工具引导形成不同能源产业分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