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茶氨酸是茶叶中含有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特殊氨基酸。目前,人们对茶氨酸的生理功能研究主要集中于降血压、抑制肿瘤、松弛神经和提高学习记忆力等方面,而对缓解运动性疲劳功能的研究相对较少。阐述了茶氨酸延缓运动性疲劳功能及其机理研究,提出由于茶氨酸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以茶氨酸为主体的保健食品、运动饮料或运动营养品将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茶氨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茶氨酸是茶叶的特征氨基酸。综述了茶氨酸的性质、提取制备方法及应用,茶氨酸的含量与茶叶的滋味正相关,茶氨酸在医药、保健、食品行业有极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马建勋  刘伟 《河南化工》2007,24(9):23-24
介绍了一条新的合成茶氨酸的路线,即由价格低廉且易得的L-谷氨酸加保护基团邻苯二甲酰基(pht),使L-谷氨酸分子内脱水生成N-pht-L-谷氨酸酐后,与乙胺二氧六环溶液反应生成中间产物N-pht-L-茶氨酸,最后脱去保护基团得到L-茶氨酸.该法简单、经济、高效.  相似文献   

4.
米曲霉氨基酰化酶拆分DL茶氨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L-茶氨酸经乙酰化可生成N-乙酰-DL-茶氨酸,然后利用米曲霉氨基酰化酶拆分N-乙酰-DL-茶氨酸可以获得L-茶氨酸。本文对氨基酰化酶酶促反应也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和底物浓度等因素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转化温度40℃、转化时间30h、pH为7.0和底物浓度0.2mol/L时,目的产物L-茶氨酸的产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茶多酚、茶多糖和茶氨酸的联合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博  管从胜 《现代化工》2011,31(12):48-52
以日照绿茶为实验原料,利用水溶剂提取法,通过正交实验及单因素平行实验的方案,分析了料液质量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对茶多酚、茶多糖和茶氨酸联合萃取效果的影响;通过对萃取剂选择以及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性能研究,确定了茶多酚、茶多糖和茶氨酸联合分离提取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可有效地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茶多糖和茶氨酸,茶多酚的提取率为13.85%;茶多糖的提取率为1.76%;茶氨酸的提取率为0.19%。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测定高含量茶氨酸的新方法.将茶氨酸用浓盐酸水解为乙胺,以8.0 mg· L-1茶氨酸标准溶液为参比,在570 nm波长处进行差示光度测定.结果表明,茶氨酸浓度在8.0~10.0 mg·L-1范围内△C与△A呈线性关系;9.2 mg· L-1茶氨酸溶液的相对标准偏差≤0.3%.该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准确度高,结...  相似文献   

7.
茶氨酸是茶叶中的主要成分,在医疗保健和食品加工方面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本实验以都匀毛尖为原料,超声辅助提取其中的茶氨酸,用分光光度法测试含量,探究了时间、温度和溶剂量3个单因素对茶叶中茶氨酸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茶氨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提取时间为50 min,提取温度30℃,固液比为1∶40。  相似文献   

8.
L-茶氨酸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 茶氨酸是绿茶的主要呈味成分 ,可由L 谷氨酸 γ 乙基酯 (Ⅰ)为原料 ,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Ⅰ在吡啶溶液中与三苯基氯甲烷在 40℃下反应 48h ,接着与乙胺水溶液在室温下反应 48h ,再在乙酸水溶液中回流 5min脱去三苯甲基 ,得到L 茶氨酸 ,产率为 39% ,质量分数大于 98%  相似文献   

9.
以黄芪和莲子为原料,辅以白砂糖和复合稳定剂,研制黄芪莲子口服液。以感官得分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口服液组分的最佳配比,同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其抗运动性疲劳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该口服液的最佳配方参数为黄芪提取液浓度5%、莲子浆液浓度10%、蔗糖浓度4%、复合稳定剂浓度0.9%,感官得分为89.16分,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黄芪莲子口服液可显著延长小鼠游泳力竭时间,且明显增加体内肝糖原、肌糖原含量与乳酸脱氢酶活力,并有效降低乳酸浓度水平,因此,可较好缓解机体疲劳。  相似文献   

10.
L-茶氨酸是绿茶的主要成分,本文研究了L-茶氨酸性能特点,并用L-谷氨酸为主要原料,以化学合成方法生成L-茶氨酸.  相似文献   

11.
雷斌  李宏  晏育松 《硅酸盐通报》2014,33(8):1978-1983
混凝土材料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损伤和破坏,即在应力和应变的反复作用下所发生的性能变化称为混凝土疲劳.本文就混凝土疲劳损伤研究、疲劳断裂研究、疲劳概率分析、疲劳预测模型分析、疲劳数值模拟、疲劳分析软件概况以及疲劳荷载谱处理等方面,分析探究了混凝土疲劳机理研究取得的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L-谷氨酰肼为底物酶法制备茶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廉价的底物L-谷氨酰肼代替L-谷氨酰胺,成功地合成了茶氨酸,并且对该酶促反应的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结果表明,以L-谷氨酰肼为底物时,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约是以L-谷氨酰胺为底物时的78.3%。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为:pH=10,反应温度40℃,n(L-谷氨酰肼)∶n(乙胺)=1∶10,L-谷氨酰肼初始浓度0.3mol/L。利用以上条件进行了茶氨酸的小量制备,投料L-谷氨酰肼50g,乙胺140g,反应40h,L-谷氨酰肼的摩尔转化率达84.1%,经离子交换树脂分离产物,得到31.8g高纯度茶氨酸。该结果显示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天然橡胶的疲劳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天然橡胶的疲劳特性,着重归纳了天然橡胶的破坏机理及影响其疲劳破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酶法制备茶氨酸,研究了碱性条件下阴离子交换树脂对茶氨酸的吸附与分离. 结果表明,强碱性树脂对茶氨酸的吸附性能优于弱碱性树脂,且其吸附容量受pH值的影响较小,pH=9.0时凝胶型强碱性树脂HZ202对茶氨酸的平衡吸附量可达96.3 mg/g. 对HZ202吸附茶氨酸的吸附等温模型及动力学、热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茶氨酸在HZ202树脂表面为非均一分布,Spis模型可较好模拟其吸附等温线数据;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显示,不同温度下吸附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DG均为负值,表明吸附为自发的放热过程;吸附过程的焓变DH=20.9~418.4 kJ/mol,可判断其为化学吸附. 茶氨酸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受化学反应控制,提高茶氨酸初始浓度可提高吸附速率.  相似文献   

15.
The strength of bare silica fiber in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s decreases as the NaCl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Static fatigue measurements in deionized water (pH 6) are compared to those in a 2 mM solution of NaCl (pH 5.2), both at 90°C. The pretransition stress corrosion parameter, determined from the power law, is 33 in deionized water and 18 in the NaCl soution. The effect of BaCl on the reaction mechanism in the pretransition region is investigated. The failure rat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urface charge of silica raised to the second power.  相似文献   

16.
以L-谷氨酸为起始原料,经邻苯二甲酸酐保护、酰化开环、肼解脱保护等反应合成了7种茶氨酸类似物,结构经EA、IR、1HNMR、13CNMR和MS进行了确认,并测定了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活性。结果表明:2-氨基-5-氧代-5-[(4-羟基苯基)氨基]戊酸清除自由基活性最强,0.002 mol/L时清除DPPH自由基率为90%,0.004 mol/L时清除羟自由基率达95%;2-氨基-5-氧代-5-[(4-氨基苯基)氨基]戊酸次之。由此可见,茶氨酸类似物中5位连有苯基或所连苯基对位有供电子基团时,可提高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活性,且随对位所连基团供电性的提高,清除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7.
橡胶疲劳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动态载荷下疲劳对橡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影响橡胶疲劳的因素、橡胶疲劳性能的研究方法及橡胶疲劳的机理。指出橡胶制品的疲劳寿命取决于橡胶的抗疲劳断裂性能 ,研究橡胶的疲劳特性对于结构抗疲劳设计和疲劳寿命预报模型的建立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高分子材料疲劳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塑料和橡胶的疲劳过程,研究了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因素(如高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橡胶改性、交联)和环境因素(如氧气、氢键的介质、频率、水分)对高分子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