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渤海某油田至FPSO海底管道因掺水外输而导致了严重内腐蚀,本文通过分析该平台的历史生产数据,海管漏磁内检测数据、旁路式内腐蚀检测数据综合进行分析评估,找到产生腐蚀的原因.经评估,确定海底管道主要受到CO2腐蚀,该结论由管道的腐蚀形貌、垢样分析数据中得到验证,为今后该管道的运维管理提出相关建议,尽快采取措施保护.  相似文献   

2.
海底管道腐蚀产物对缓蚀剂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底管道中的腐蚀产物对缓蚀剂效率的影响,对海底管道运行过程中缓蚀剂的使用提出建议。方法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现场作业条件进行CO2腐蚀实验,采用失重法测定海底管道钢试片的全面腐蚀速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试片微观表面形貌,实验评价已发生腐蚀试片和清除腐蚀产物试片的全面腐蚀速率和缓蚀剂效率。结果在经过CO2预腐蚀并覆盖腐蚀产物膜后,高效缓蚀剂H的缓蚀效率为75%,低于直接作用于裸钢时的缓蚀效率90%。清除腐蚀产物后,缓蚀剂H的效率为80%,比未清除前的缓蚀效率有所提高,低于常用的缓蚀剂效率设计值85%,且试片的全面腐蚀速率有所降低。结论在海底管道投产后,应避免初期缓蚀剂加注不当或不足发生的CO2腐蚀,如果通过铁离子含量检测等方法已检测发生比较严重的 CO2腐蚀,应及时采取清管和后续预膜措施,必要时应及时调整缓蚀剂加注剂量或缓蚀剂类型。  相似文献   

3.
海底管道发生泄漏的原因有多种,例如外力损伤、内部腐蚀等。南海某油田海底管道在投产几年后发生了腐蚀泄漏,通过对海底管道泄漏前的生产数据进行管道失效长度分析、冲蚀分析和腐蚀速率模拟计算,给出了该管道发生腐蚀泄漏的原因,为以后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海底集束管道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相对短距离的油田内部油气集输、注水、加热、提气、控制电缆等,是一种新型的油田内部油气集输方案。海底集束管道系统在世界上已有较多应用,但在国内尚无先例。本文对海底集束管道系统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介绍了其腐蚀与防护情况。  相似文献   

5.
海底天然气管道腐蚀与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底管道的腐蚀是影响管道系统可靠性及其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对海底输气管道在海洋环境的腐蚀产生机理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介绍海底输气管道的腐蚀防护措施,对防腐涂层和阴极保护设计、使用以及目前腐蚀防护措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某湿气海底管道内腐蚀防护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某湿气海底管道的内腐蚀防护措施进行探讨,运用理论分析、预测软件模拟计算和实验室实验等方法,对包括材料选择为碳钢、合金钢内衬和合金钢内衬加碳钢组合的三种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比较了海底管道完整性评估的各项技术。对1条长距离干气海底管道开展了内腐蚀直接评价,通过工艺计算确定该管道内部介质流型,并计算各运行工况下的积水临界倾角,再结合管道实际高程和倾角识别腐蚀高风险位置。  相似文献   

8.
选用某海上油田已经运行十五年的海管,结合宏观与微观分析、理化性能检测、SEM、XRD等技术手段,对海管腐蚀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估。结果表明:海管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但存在轻微的二氧化碳腐蚀。最后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并利用基于腐蚀速率的预测方法,对海管的剩余寿命进行评估,得出海管的剩余寿命为28年。  相似文献   

9.
采用宏观检查、力学性能检测、腐蚀产物成分分析等对某弃置海底油水混输管道的回收管段进行了评价,并通过水质分析、结垢趋势预测、细菌测试以及室内腐蚀模拟试验对该管输送介质的腐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管道内壁腐蚀严重,输送介质具有强腐蚀性,腐蚀以CO2腐蚀为主,并存在垢下腐蚀和细菌腐蚀。基于回收管段的腐蚀检测评价结果,给出了该油田新建海底油水混输管道腐蚀控制和完整性管理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利用SEM、EDS、XRD分析了海上某油田海底管道腐蚀穿孔失效原因,并利用高压釜挂片试验模拟了不同海底工况条件下影响管线腐蚀的因素。结果表明,海底管道内部垢样主要由CaCO3、BaSO4等组成,并形成了"垢下"腐蚀环境,最终导致管线由内至外腐蚀穿孔;在高压釜模拟试验中,硫酸盐还原菌(SRB)+细砂+碳酸钙硫酸钡垢层最符合海底管线现场工况。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防腐蚀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在多相流条件下如何对油田集输管线介质进行腐蚀因素研究和数学模型建立,并研究了集输管线介质流速、含氧、pH值、矿化度、温度、二氧化碳分压、含水共七个因素对20#管材的腐蚀影响趋势。本文研究内容采用的多相流腐蚀评价装置获国家专利,其设计思路和评价方法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含水油井在应用缓蚀剂防腐蚀时药剂的适应性对防腐蚀效果的影响,对缓蚀剂的适应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和现场应用评价,对缓蚀剂防腐蚀技术在高含水油井中的应用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腐蚀控制是CO2驱的关键技术,国内外CO2驱油田普遍采用普通碳钢(J-55、N-80等)油套管通过添加缓蚀剂的措施来控制腐蚀.国内普遍采用0.076mm/a作为腐蚀速率控制值,而国外则没有统一的标准.0.076mm/a来自于标准《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从测试环境、腐蚀源和腐蚀环境来看,直接把它作为CO2驱油田腐蚀环境条件下的选材与腐蚀控制衡量指标是不合理的.通过最危险工况条件下油套管的强度计算所获得的寿命周期内允许的平均腐蚀速率可以作为发生均匀腐蚀材料的选材依据.没有必要设定一个平均腐蚀速率标准值来作为CO2驱油田腐蚀环境条件下优选和评价缓蚀剂的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预测管道腐蚀速率并得到精度较高的腐蚀速率预测模型,采用已有统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三次指数平滑法,建立管道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对腐蚀速率数据进行拟合与预测分析;然后,得出预测模型中最合理的权重系数α;最后,通过与一次指数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三次指数平滑法预测精度较高,预测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结论。结果表明,三次指数平滑法预测模型符合管道腐蚀速率的特点,对有效预测管道腐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内外127个管线钢自腐蚀速率与当地土壤电阻率数据,建立了自腐蚀速率与土壤电阻率的关系式,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近中性及碱性土壤环境中,管线钢自腐蚀速率与当地土壤电阻率的对数近似成反比关系,管线钢自腐蚀速率符合weibull分布,随着土壤电阻率降低,腐蚀数据更加离散;管线钢在酸性土壤中的自腐蚀速率往往比在相同电阻率的近中性和碱性土壤中的更高.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液态单相和汽液两相介质环境中二回路低碳钢管道发生不同程度流动加速腐蚀(FAC)和冲刷腐蚀(EC)降级的宏微观形貌与壁厚分布等基本特征,并根据腐蚀机理及其特征研究了二回路管道失效敏感点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沈哲  康留香  李丛妮 《表面技术》2021,50(5):253-260
目的 通过分析陕北延长油田某联合站集输系统管线的腐蚀行为,找出该区块集输系统的腐蚀原因,进而提出控制腐蚀的有效方法.方法 基于灰关联分析理论,分析了集输系统采出液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管线设备腐蚀的影响程度.应用EDX能谱仪和DXS-500全自动三维成像显微镜,对集输管线内腐蚀产物和Q235钢进行表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合成适用于该集输管线的缓蚀剂,通过极化曲线和缓蚀性能评价对缓蚀剂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管线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pH值、S2?、SRB、CO2、Cl?等,能谱分析得出腐蚀产物主要组成有Fe、O、C、S元素.采用投加50 mg/L氧化性高效脱硫杀菌剂和50 mg/L缓蚀剂的措施后,挂片表面光滑且呈红色和黄色,坑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坑的深度大幅度减小,最大腐蚀深度由80.937μm减少到16.25μm,腐蚀速率降低到0.0324 mm/a,缓蚀率达到90%以上.结论 Cl?破坏金属表面钝化膜、CO2和H2S协同作用共同影响着金属的腐蚀速率.采用氧化性高效脱硫杀菌剂配合所合成的缓蚀剂来控制腐蚀完全可行,可有效解决集输管线的腐蚀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英东 《防腐保温技术》2007,15(1):34-35,42
本文介绍了大庆油田集输油管道腐蚀的概况,指出管道腐蚀主要是以外腐蚀为主,腐蚀形态为氧浓差腐蚀。通过实例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减缓腐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温高压釜动态模拟实验,采用失重法研究了含水率和CO2分压对X80管线钢在油水混合物中腐蚀速率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 (SEM)、能谱 (EDS) 和X射线衍射技术 (XRD) 等技术手段表征腐蚀产物表面形貌、清理腐蚀产物后试样的表观特征和腐蚀产物成分。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加,X80钢的腐蚀速率单调增加;X80钢的腐蚀速率随CO2分压的增加而增加,分压为1.5 MPa时,产物膜最致密;X80钢在油水混合物中的腐蚀产物主要由FeCO3构成;CO2分压一定时,总压的改变对X80钢的腐蚀程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利用试验获得结果作为建模样本,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线性)对管线钢的腐蚀速率建立了预测模型,用VB6.0编制了程序进行计算与预测。将模型预测结果与现场实测的数据进行对比,考察模型的合理性。经分析,发现此模型适用范围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准确,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