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事故不断被报道, 因此建立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源性疾病控制至关重要。食源性致病菌的传统检测方法周期较长、检测步骤繁琐, 不适用于快速检测, 因而快速、简便、特异的检测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从生化鉴定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技术、代谢技术以及噬菌体鉴定技术等方面介绍目前国内外用于食品致病菌检测的技术, 并对这些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 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食源性致病菌是诱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在众多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中,PCR检测技术因具有特异、敏感、简便、快速等优点而得以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的包括多重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IMS-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PCR-ELISA技术、EMA/PMA-PCR技术和DPO-PCR技术等在内的食源性致病菌PCR检测技术及其衍生技术仍存在成本高、效率低、质控差等缺陷,未来应向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通量、高重复性、简易、经济方向发展,以适应食源性致病菌对检测技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应对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发至关重要。目前在基层监管执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以免疫学为基础的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和免疫磁珠分离技术;以及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PCR技术和环介导等温扩增等技术。本篇综述对上述技术的检测特点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还对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领域极具有发展前景的双功能抗体检测技术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文章分析了目前食源性致病菌快检的技术瓶颈主要在于所有快检技术的建立很难绕过致病菌富集和分离的过程,这一步骤很大程度上延长了食源性致病菌快检所需的时间。研发高效、快速的致病菌富集分离技术是真正实现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封莉  黄继超  刘欣  黄明  周光宏 《食品科学》2012,33(21):332-339
食源性致病菌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地检测出食源性致病菌的存在是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环节。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利用免疫学、代谢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其中免疫学技术由于快速简便和低操作要求等特点便于目前的普及,而分子生物学方法则是致病菌检测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溯源分型,是根据微生物的生化特征或基因特征,对不同来源微生物间的关系迚行分型溯源。通过对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型研究,精确分析食源性致病菌的特征,查找食源性致病菌的来源,为有效应对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持。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测序技术的发展,微生物溯源分型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传统的溯源分型斱法主要是表型分型和基因型分型,本文以沙门氏菌为例介绍了食源性致病菌溯源分型技术的最新研究迚展,综述了食源性致病菌分型技术中的生化分型法、血清学分型法、抗生素耐药分型法、基于蛋白质指纹图谱分型技术、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重复序列扩增分型技术、有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技术、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析分型法、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法等技术,为做好食源性致病菌的监管工作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6.
食源性致病菌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开发针对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有效的检测技术迫在眉睫。在诸多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手段中,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因具有比传统分子及免疫学检测技术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等更快速、灵敏、特异、简便以及实用性强等方面优势,现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应用。本文将对RPA技术原理及其衍生技术包括直接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Direct-RPA)、重组酶聚合酶扩增侧流层析技术(RPA-LFD)、重组酶聚合酶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技术(RPA-ELISA)、实时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al-time RPA)、RPA微流体等技术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建立快速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对控制农产品和食品从生产、加工、运输、仓储、口岸通关到销售和消费各个环节的生物性风险至关重要.由于传统病原微生物检测耗时长且操作较繁琐,不能及时检测出食品中的病原菌.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对食品安全监测要求的提高,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各种食品中,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对提供安全的食物和预防食源性疾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传统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耗时耗力,因此建立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尤为重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核酸检测技术具有简便、耗时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着重介绍近年来用于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核酸检测技术,包括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x-PCR,m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聚合酶螺旋反应(polymerase spiral reaction,PSR)、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并对其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进行总结,旨在为开发出简单、快速、有效、准确的检测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食源性致病菌是困扰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一直被认为是微生物检测的“金标准”,但其操作繁琐、周期性长已不能满足市场对高效的需求,如何准确、高效地检测出食源性致病菌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的关注。文章通过对食源性致病菌各种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将近几年快速检测技术进行汇总,以便了解各快速检测技术的特点,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为满足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及市场监管的需要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常规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代谢学检测在快速检测当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不同检测技术的主要特点和普及情况,为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时和准确的菌株分型数据能够快速检测暴发集群,为正在进行的感染控制和公共卫生应对活动提供信息,对于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爆发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种细菌分型方法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对几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溯源分型技术进行综述,包括血清分型技术、噬菌体分型技术、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PCR技术(Rep-PCR)、低频限制性切割位点PCR技术(IRS-PC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A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RFLP)、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cgMLST)、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以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等。针对不同技术的原理对其所适用的环境进行阐述,并对分型溯源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为流行病学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步,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已经发展到了研究生物大分子的阶段.综观目前出现的一些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新型技术,发现DNA探针技术、PCR技术等检测技术,具有敏感、特异和快速的特点,已经成为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重要工具.未来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将向着高敏感性、高特异性、操作便捷的方向发展,这就依赖于目前已有技术的改进创新、多种检测技术的联合使用及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食源性致病菌是食源性疾病的首要病因, 由其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食品安全的主要威胁,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形势更严峻, 应引起重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障食品安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风险评估实际应用过程中我国学者对国外模型构建的利用和优化, 并总结我国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为更好地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成为人们的重点关注问题。食源性致病菌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使用可靠、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保证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现如今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其在食品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免疫学、生物学、生物传感器技术等基于生物技术在食品中致病菌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进展,并提出双功能抗体在食品检测领域的研究前景,以期为食品致病菌的微生物快速检测与筛查技术提供方法以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肉品易受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借由现代检测技术快速可靠的鉴别及检验肉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肉品典型致病菌污染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分子诊断法、免疫分析法、光谱检测法及电子鼻检测法等致病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在分析现有技术存在主要问题的同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肉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食品安全已成为当今世界性公共卫生热点,而食源性致病菌是食源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生物致病因素,感染后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和多种感染性腹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针对致病菌的检测技术多种多样,灵敏度、特异性及检测速度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基于核酸扩增的技术很难避免样本中存在的死亡菌体对检测结果的  相似文献   

17.

食源性致病菌严重危害食品安全。传统的致病菌检测方法费时耗力,难以应对现代食品安全检测快速、简便的需求。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等温核酸扩增法以及基于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的核酸检测技术等,已被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为保障食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联用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和免疫层析技术成为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核酸扩增和侧流层析试纸联用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其优缺点,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源性疾病也是逐渐增多,食源性疾病更多的是由食源性致病菌引发的。能够针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相对准确的检测,是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关键性的环节,现在传统的检测技术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耗时长、效率低,所以更加快速和灵敏的新型的检验技术已经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问题,这篇文章对利用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快速、有效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各种最新型的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问题。  相似文献   

19.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会引发广泛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传统的平板菌落计数法是目前检测致病菌准确且通用的方法,但它耗时费力,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因此,开发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和毒素的技术并提供实时结果,对保证食品安全和减轻食源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和鉴定方法相继出现和发展。该文总结了振动光谱学、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生物传感器3种最有潜力的检测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以期为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提供思路,并为食品产业选择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系统地介绍了几种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如免疫学检测、生物学检测、代谢学检测等方法以及这几种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