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粮食与油脂》2016,(9):11-14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亚麻籽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萃取物亚麻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萃取压力为12 MPa、萃取温度为45℃、CO_2流量为16 L/h、萃取时间为60 min时,萃取率可达69.55%。经GC–MS测定,共分离鉴定出9种脂肪酸,其中6种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7.90%,3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1.80%。与传统的压榨法相比,超临界CO_2萃取法的出油率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5个品种亚麻籽为原料,分析和研究不同品种亚麻籽油的基本理化指标、脂肪酸分布、甘三酯组成,测定了亚麻籽及油中木脂素含量以及亚麻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结果表明:亚麻籽中粗脂肪质量分数为45%左右,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主要为亚麻酸(C18∶3/Ln),相对质量分数为49.20%~55.43%,其次是油酸(C18∶1/O),相对质量分数18.69%~28.21%,亚油酸(C18∶2/L)相对质量分数为10.85%~16.73%,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达到88%以上;亚麻籽油中主要的甘三酯为OLn Ln(17.27%~20.50%)和Ln Ln Ln(11.91%~17.0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亚麻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均达到6.59 mg/100 g以上;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分析测定亚麻籽和亚麻籽油中木脂素(SDG)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3%~3.69%和0.03%~0.22%。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亚麻籽油的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亚麻籽为原料,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亚麻籽油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亚麻籽油的较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90min,CO2流量50kg/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萃取得率为80.18%,其中亚麻籽油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4.71%、15.03%、43.81%.  相似文献   

4.
以亚麻籽为原料,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亚麻籽油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亚麻籽油的较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90min,CO2流量50kg/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萃取得率为80.18%,其中亚麻籽油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4.71%、15.03%、43.81%。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萃取GC-MS分析桂皮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超临界萃取技术从桂树皮中提取桂皮油,并改变萃取的温度和压力以得到最合适的萃取条件,然后通过气-质谱联用仪分析所得桂皮油的组分并对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对较低的压力下就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桂皮油。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为120bar,萃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为150min,桂皮油的得率为3.75%。另外利用气-质联用仪对桂皮油的组分和个组分的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鉴定出41个组分,其中主要组分有:桂皮醛、桂皮酸、丁香酚、T-依兰油醇、T-毕澄茄醇等。  相似文献   

6.
软枣猕猴桃籽油的超临界萃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正交实验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软枣猕猴桃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用气相色谱法对软枣猕猴桃籽油中脂肪酸种类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萃取温度为40℃,萃取压力为35 MPa,萃取时间为2.5 h的条件下,软枣猕猴桃籽油的出油率达到20.8%.软枣猕猴桃籽油中主要含棕榈酸、亚油酸和油酸.  相似文献   

7.
沙葱籽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野生沙葱种子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葱籽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4因素对沙葱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研究得出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5MPa、温度45℃、萃取时间120min、CO2流量35kg/h,在此条件下油脂萃取率为15.00%。利用GC-MS对沙葱籽油分析,发现沙葱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63.24%)和油酸(15.99%),占脂肪酸总量的86.65%;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7.93%)为主,占脂肪酸总量的13.35%。用常规方法对沙葱籽油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得到的沙葱籽油各项理化指标均良好,产物纯度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8.
猕猴桃籽油的超临界萃取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猕猴桃籽油确定了超临界提油的工艺,并对猕猴桃籽油及脱脂粕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期为猕猴桃籽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大红八角整果为原料,考察超临界CO2不同萃取条件对油树脂萃取及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八角油树脂的最佳条件为原料粉碎后过1.50 mm孔径筛,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2.5 h(5 L容积萃取釜,CO2体积流量50~60 L/h)。在此条件下,油树脂相对于原料的得率为12.83%,挥发油萃取效率为92.31%,用GC-MS方法对八角油树脂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其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D-柠檬烯、龙蒿脑等,反式茴香脑的相对含量为83.74%。  相似文献   

10.
以亚麻籽为主要原料,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方法对其中的油脂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优化试验,得出提取亚麻籽油的最优条件。最佳提取条件为:萃取温度36℃、萃取压力为40 MPa、萃取时间为121 min,提取率为90.22%。  相似文献   

11.
以亚麻籽为原料,利用夹带剂、超临界CO_2萃取装置提取亚麻籽油,确定最佳夹带剂以及夹带剂用量,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_2流量4个单因素,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亚麻籽提油率为响应值,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到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料液比(物料与夹带剂质量体积比)1∶0.8,萃取温度46℃,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时间50 min,CO_2流量5.5 L/h。在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下进行5次平行验证试验,得到亚麻籽提油率为37.98%。  相似文献   

12.
以青海省不同产地亚麻籽为原料,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亚麻籽油。以脂肪酸总峰面积为考察指标,优化脂肪酸甲酯化条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结合不同来源亚麻籽油中脂肪酸的差异,对其进行产地溯源。优化脂肪酸甲酯化条件为:时间60 min、酯化温度50℃、酯化反应试剂用量1 mL(1 mol/L KOH-甲醇溶液)。对优化后的试验条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性、重复性、稳定性、加标回收率均处于良好水平。运用优化后的条件测定青海40种亚麻籽油中5种脂肪酸含量,并作为亚麻籽油产地来源的判别指标,所建立的判别模型对样品的回代检验和交叉检验正确率分别为100%和92.4%,说明以脂肪酸作为判别指标进行产地溯源是切实可行的,这在今后的亚麻籽油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芜菁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芜菁籽油进行萃取,运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芜菁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1.65 MPa,萃取温度46.10℃,萃取时间80.40 min,在此条件下芜菁籽油得率为32.55%.芜菁籽油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70%,以棕榈酸(2.63%)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8.35%,主要以芥酸(47.18%)、油酸(17.53%)和亚油酸(8.43%)为主.  相似文献   

14.
朱莉  罗士数  张海德  李远颂 《食品科学》2010,31(24):151-154
目的:从槟榔籽中提取槟榔籽油,并测定其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槟榔籽油,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GC-MS)对槟榔籽油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超临界萃取的最优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20MPa、CO2 流量20L/h,槟榔籽油的萃取得率为17.81%。结论:槟榔籽油中主要含棕榈酸(9.10%)、亚油酸(15.46%)和油酸(11.26%)。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茶叶籽中萃取茶叶籽油,并利用GC/MS技术、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 MPa,分离温度55℃,分离压力8 MPa下萃取2 h,茶叶籽油的得率为15.4%;GC/MS分析共分离出24种化学成分,主要为油酸(59.52%)、亚油酸(17.84%)、棕榈酸以及硬脂酸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显示该茶叶籽油中茶多酚含量为0.54%、总甾醇含量1.88%,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中β-谷甾醇和豆甾醇分别为0.112%,0.954%.  相似文献   

16.
亚麻籽及亚麻籽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17.
亚麻籽及亚麻籽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麻籽及亚麻籽油吴艳霞(商业部西安油脂科学研究所)1综述亚麻籽(Flaxseed或Linseed)又称胡麻籽。是亚麻科、亚麻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亚麻的种子。春播秋收,生育期分早、中、晚熟三类。原产地有黑海、里海、高加索、波斯湾和中国的多源说,是世...  相似文献   

18.
采用索氏提取法和GC-MS法测定并分析了6个不同产地亚麻籽含油率及亚麻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亚麻籽含油率在36.59%~44.88%之间,含油率与产地的生长季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839 5,P=0.036 6);亚麻籽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5种脂肪酸分别是亚麻酸(53.36%~65.84%)、亚油酸(10.14%~16.39%)、油酸(10.03%~12.37%)、硬脂酸(3.98%~9.85%)和软脂酸(2.41%~7.9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7.51%~92.39%。综合含油率及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等因素,最终确定甘肃陇南作为优质亚麻籽油生产地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2萃取GC-MS分析八角茴香油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八角茴香油的质量,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在不同的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下,从八角茴香果中提取八角茴香油,并通过GC-MS分析方法测定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反式茴香醚,草蒿脑,茴香醛.本实验重点探讨这三种成分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可知其适宜粒度范围为0.5~2mm,最适宜萃取时间,萃取压强,萃取温度分别为:2h,200bar,50℃.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CO2萃取GC—MS分析八角茴香油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八角茴香油的质量,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在不同的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下,从八角茴香果中提取八角茴香油,并通过GC—MS分析方法测定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反式茴香醚,草蒿脑,茴香醛。本实验重点探讨这三种成分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可知其适宜粒度范围为0.5~2mm,最适宜萃取时问,萃取压强,萃取温度分别为:2h,200bar,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