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空产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质量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在分析航空产品质量评估特性的基础上,确定航空产品质量评估体系构建的方法与原则,提出从制造过程质量和试飞过程质量两方面来评价航空产品质量,以某型号的航空产品体系结构为例,构建航空产品质量评估体系,并建立航空产品质量评估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围绕航空发动机它机飞行试验,研究了发动机它机试飞平台飞机的选型原则、设计及建设重点等问题,对比分析发动机它机试飞与其直接配装飞机试验的试验方法差异,结果表明,发动机它机试飞的方法更简单、效果更好、风险更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以广泛用于新研发动机、航空发动机新概念/新技术演示验证及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3.
航空产品研制项目的风险识别特征-因子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航空产品研制项目结构复杂、风险因素多,直接应用现有的风险识别技术,难以高效、准确地识别项目中潜在的各种风险。本文提出了风险识别的特征-因子建模技术,建立了基于核对表和鱼刺图的特征-因子模型。并以航空产品研制项目为例,分析了风险识别的特征-因子建模技术的具体应用,为实现高效、准确地识别航空项目风险提供了实用的方法与工具,初步解决了航空项目中的风险识别难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智能实时监控系统由于数据野值导致的虚警,需要在监视系统进行故障认定前对数据野值进行识别和补正。针对实际航空发动机试飞数据的情况,设计了基于最小二乘拟合结合莱特准则的自适应野值识别算法;采用适应于发动机试飞监视的野值补正算法,达到实时监视中野值剔除的目的。通过仿真数据和实际试飞数据的验证,表明了此方法在试飞中应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航空市场正迎来蓬勃的发展。比如我国自行研制的两架大飞机C919成功试飞;国产最大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成功试飞;中国首台国产大型客机发动机验证机(CJ-1000AX)在上海装配完成。而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国内民航运输机队全年引进飞机424架,可想而知中国的航空市场有多大。在飞机制造领域有许多关键制造技术,对装备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改进的计划评审技术的航空项目风险评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航空项目风险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项目进度风险率为指标的评价项目整体风险水平的思想.针对经典计划评审技术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改进的计划评审技术的航空项目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用莫尔法确定重要活动的概率分布,用当量概率法对经典计划评审技术法计算的项目工期进行修正,以项目工期服从正态分布为基础,计算项目进度风险率,从而获得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最后,以某型飞机研制项目04段装配子项目为例,阐述了应用该方法进行风险评价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7.
装备的驾驶界面是人-机交互的主要接口,随着我国对装备研发的投入越来越大,开展驾驶界面设计方案评价可以有效节省研发成本和时间。结合驾驶界面的基本构成,分为主观评价法、实验评价法、仿真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4类方法概述了其主要评价技术。系统综述了近年来装备驾驶界面在视觉工效评价、操纵舒适性评价和布局合理性评价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类评价内容适用的评价方法。指出未来装备驾驶界面评价研究可以围绕自动驾驶界面、虚拟现实评价技术和情感化评价技术展开。  相似文献   

8.
基于直升机试飞数据,采用回归预测方法建立了振动预测模型。实现振动预测,提高了对飞行过程中振动情况的预知能力,可以有效地降低试飞风险。将预测结果与试飞结果进行对比,对异常数据的信号特征进行提取,还可以实现直升机振动故障的快速分析与定位。  相似文献   

9.
为开展航空装备实验教学,提出了构建航空装备通用实验平台的要求,分析了通用实验平台的构建原则,即通过功能分解划分模块,采用系统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案,建立起通用性、开放性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0.
工业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综述(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林娟  沈士明 《压力容器》2005,22(7):45-49,56
综述了工业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危险可操作性研究法、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法、原因-后果分析法、危险指数评价法、人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概率风险评价技术、基于可信性的风险分析方法、基于可拓方法的风险评价和模糊风险评价等,并简要介绍了各种方法的过程,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国外状态维修的发展趋势以及航空发动机状态维修,并就建立试飞阶段航空发动机状态维修系统平台,实现精确维修,减少航空发动机外场维修工作量等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2.
采用MatrixX平台实现航空电子装备的实时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空电子装备的特点,以无线电罗盘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实时仿真的功能与设计思路,在建立了各功能电路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给出实现航空电子装备实时仿真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航空发动机飞行试验长期缺乏专用的数据分析处理软件,试飞工程师只能采用人工手动方式处理海量试飞数据。随着试飞架次和试验数据的逐年增加,数据处理存在耗时长、效率低等缺点,严重影响试飞任务的高效进行。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航空发动机飞行试验数据分析处理软件,实现了发动机飞行试验数据全自动处理,相比人工手动方式减少了95%以上数据处理时间,极大提高了试飞工程师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航空飞行试验新一代网络化遥测技术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航空飞行试验技术的发展,对飞行试验遥测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在综合试飞和多机协同试飞等需求的牵引下,伴随着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航空飞行试验遥测技术正逐步从传统的"单向、点对点的遥测"向"双向、多点对多点的空地一体化遥测和遥控网络"模式转变。在此过程中,复杂无线信道环境下基于双向无线网络的遥测传输技术面临着多径传输、多普勒频移和时变等严峻挑战。首先介绍网络化航空飞行试验遥测技术的发展和现状;然后,重点分析国内外主流的飞行试验遥测技术发展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剖析新一代航空飞行试验遥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技术挑战和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应用延迟时间模型,描述航空装备多部件系统的故障过程,在维修事件分析的基础上,以费用率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多部件维修费用率模型,通过设计迭代算法对模型求解,实现了航空装备多部件预防性维修周期优化。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造型评价中主观评价方法缺少定量数据支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眼动参数的造型评价方法。以航空座椅为研究对象,利用SMI公司的RED遥测型桌面式眼动追踪系统,采集了14名被试在对8种航空座椅造型进行评价时的眼动数据,并获取了被试对航空座椅外观造型的主观评价值,建立了以多项眼动参数为输入的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航空座椅外观造型评价模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其它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的评价结果优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研究结果有助于航空座椅设计企业提高座椅造型评价的效率,降低成本并缩短开发时间,同时,也有助于航空公司的座椅选型工作。本文利用眼动参数建立的造型评价模型结准确率较高,适合进一步推广应用,为产品的造型评价提供了一种更为高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介绍了抖振发生的机理,及对飞机结构的影响,指出了飞机抖振边界试飞的目的。在总结对比抖振试飞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飞机抖振的试飞方法收敛转弯法。在机翼不同位置安装振动传感器,对试飞数据进行均方根分析和自功率谱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抖振响应和迎角的关系,发现抖振响应主要集中于机翼二阶模态频率,确定了抖振初始迎角,综合各个飞行状态的数据,得到了飞机的抖振边界,为今后飞机的抖振试飞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镇燃气聚乙烯(PE)管道事故具有高风险性、高危害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综合运用故障树分析(FTA)、层次分析(AHP)和灰色理论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利用故障树分析法确定城镇燃气PE管道的主要风险因素,并根据基本事件的割集重要度、概率重要度和关键重要度选取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三层AHP城镇燃气PE管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然后,运用灰色理论构建层次灰色评价模型来计算综合评价值,确定管道风险度;最后,将该方法运用于某个燃气PE管段的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管段的综合风险等级为一般,需进行相关的监测与检测,与实际情况符合。该案例研究表明,变权-灰色理论评价模型是一种有效的风险评价方法,可以对城镇燃气PE管道进行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9.
以某航空专用铣床的铣头部件研制过程为例,介绍了基于Siemens NX和Sinumerik的航空专用装备再制造方法,分析了设计装配调试过程中的要点,总结了实施步骤,为航空专用装备再制造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产品族划分是产品族体系构建的首要环节。针对油料装备的产品族划分问题,提出基于功能-原理-结构模型的产品族划分方法。在分析油料装备的功能-原理-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定义了油料装备间功能需求相似度、原理相似度、结构相似度的计算方法,建立相似度矩阵,采用模糊聚类法得到油料装备产品族划分结果。实例证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