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品微生物检测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保证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的质量能有效提升食品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保障食品安全,为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概述了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概念、范围以及特点,指出了我国目前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中易出现的质量控制问题,并提出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为我国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食品安全的检测工作日益重要。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表明,食品中的微生物一旦超标,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因此,防止食品受到微生物污染是控制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阐述了微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注意事项、技术改进及其最新研究,为相关检测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食品种类的增加,我国各种市场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率大幅度提升,苏丹红、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对我国人民群众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所以我国应切实提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力度,拓展食品检测范围,切实提升食品抽样检测频率,并公开食品检测结果,以便于可以保证我国食品的安全性。食品实验室内部控制研究背景食品理化检测在食品安全监督检测领域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微生物食品中毒事件发生率不断增长,因此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找到一种可靠的食品微生物检测办法至关重要。LAMP法是在21世纪初期开发出来的恒温、连续性的新型核酸扩增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LAMP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越发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现阶段食品安全事件时常发生,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食品微生物检验作为食品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食品卫生质量评定、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食品安全管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策略,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是关乎民生问题的重要工作内容。在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背景下,全面完善食品检测工作方案,是提升食品安全工作效果的重要基础条件,同时是推动社会发展及进步的重要发展方向。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完善应用至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食品检测工作效果。本文对PCR技术的基本应用特点以及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全面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检验是食品安全把关的重要环节,而应用传统的培养法检测微生物难以做到及时、准确。PCR技术的出现为微生物快速检测开辟了新的途径,但该方法又难以区分食品中的死活菌。叠氮溴化乙锭(Ethidium monoazide bromide,EMA)与PCR技术相结合,可以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活体微生物,有效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将对近年来EMA与PCR、RT-PCR和LAMP技术结合用于食品中活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和改进检验技术手段成为当前食品检验的重要措施。微生物检验在食品安全检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以及数量,从而判断食品受污染程度。因微生物具有传播性强、分布广、潜伏性强等特点,在检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检验结果误差。本文以食品微生物检验特点入手,提出了提升检验人员技能水平、控制采样送检时间间隔、加强检验时的环境控制、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手段等提升途径,这对于进一步提升食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食品微生物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强调和重视食品微生物检测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对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概念、重要性及特点进行概述,并探讨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措施,以提升食品微生物的检测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0.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食品微生物检验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食品微生物检测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随着人类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微生物检测工作的科学开展能够有效提升食品安全,对我国现代食品行业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检测技术及方法、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等,为本行业工作人员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逐步增加。食品微生物检测作为一项食品检测工作,对于保证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较好地避免食用者出现重度或者身体不适等情况。当前,绝大多数的食品生产都会经过加工、运输等众多环节,在此过程当中,难免会被微生物污染。如果食品遭到微生物污染,就很可能导致食品当中出现微生物繁殖的情况,从而造成食品腐烂,最终导致人们食用后出现中毒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四川食品与发酵》2019,(6):130-135
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公共卫生问题,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占比较大。食品安全质量要求方面,对微生物的防控越来越严格。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受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关注和重视。质控品是给被测参数赋值的标尺,是数据准确性的决定因素。本文通过阐述质控品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探讨质控品的管理,充分发挥质控品在量值传递和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为提高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食品微生物检测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部分,可评判食品加工环境和过程是否达到规定标准,直接关系着食品安全。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微生物检测准确度,本文对基层食品检测中心的食品微生物检测主要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明确了当前食品微生物检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检测人员素质水平、积极引进微生物检验新技术等质量管理措施,以保障基层食品检测中心的食品微生物检测准确度,高效开展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在食品安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食品微生物检验流程较为复杂,在检验过程中容易受到样品质量、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和检验人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提升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必须采取有效质控措施。本文分析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殊性,从待检测样品、环境和仪器设备、检测人员3个方面论述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方法,以期为食品微生物检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出现,这是现代社会的一大重要问题,关乎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微生物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占比较大,据研究报告显示,每年因为微生物患病人数高达10.5亿人,儿童致死约为300万人,所以各个国家要重视这一问题,控制微生物污染食品的问题.运用微生物检测技术能更好地检测出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这项技术不仅能保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际、国内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安全。而由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作为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对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成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方面。针对目标微生物的有效检测,需要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方法。传统培养方法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通常需要数天甚至一周以上的时间才能报告检测结果。因而对货架寿命较短的食品在产品卫生状况方面的评估作用不大,难以满足食品生产厂家、监管部门等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正>食品生产过程中,为保证食品安全,在生产、流通环节,应当做好微生物检测工作。从过往经验来看,如果能够顺利完成食品微生物检测,势必能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同时保证人类的健康与安全。为了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便需要快速的检测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及其数量,文章主要分析了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快速检测法的应用,希望能为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是一种快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和实时检测等优点在众多行业微生物检测方面有广泛应用。因此,本文首先阐述ATP荧光检测技术的原理,并简单阐述其在几项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当前,食品安全已成为影响巨大的社会问题,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微生物的污染所导致的,而在食品检测方面,我国国标方面的要求不仅实验步骤较多,而且操作起来也十分繁琐,显然不利于食品的正常生产流通。因此,各种微生物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数量逐年上升,人们逐渐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对食品卫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食源性致病菌免疫学、PCR技术等新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各种微生物,在植物和动物的体表、体内也存在多种微生物。因此,动物性食物或由它们加工成的各种食品,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微生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检测食品原料在运输、加工、销售及储存等过程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已成为监控食品品质、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而培养基质量是否优良是决定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是否准确的基础因素之一,所以把好培养基的质量关是得到一个较为准确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