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彦朝  曹云恒  高博  王艳  陈宵 《中国调味品》2012,37(1):62-65,73
了解辣椒制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检测辣椒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肠毒素的情况,为开展辣椒制品安全风险评估,企业及产品分类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参照GB 4789.10-2010对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培养,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进行生化鉴定,同时用全自动荧光酶标免疫测试系统(VIDAS 30)检测分离菌株携带肠毒素SEA-SEE情况.结果:从705份样品中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总检出率为2.98%.其中干辣椒制品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油辣椒检出率为3.34%,发酵辣椒制品检出率为5.63%,其他辣椒制品检出率为1.32%.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11株葡萄球菌肠毒素阳性,总检出率为52.38%.其中油辣椒葡萄球菌肠毒素阳性率为46.67%,发酵辣椒制品葡萄球菌肠毒素阳性率为75.00%,其他辣椒制品葡萄球菌肠毒素阳性率为50.00%.辣椒制品样品产地涉及15个省(区、市),从4个省(区)产的辣椒样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并携带肠毒素.结论:不同类型辣椒制品污染程度存在差异,不同产地辣椒制品污染程度存在差异,辣椒制品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风险,并且产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占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为临床诊断和现场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本实验依据国家标准GB4789-2010、GB17012-1997等方法,对食物中毒标本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培养,结果 6份腹痛、腹泻病人的呕吐物标本中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9份可疑牛奶中有7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食物中毒标本及分离的阳性菌株作肠毒素定性测定,13个阳性菌株C型肠毒素检出率100%。结论:该中毒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C型肠毒素中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样本进行检测,查明食物中毒原因,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参照国家标准方法GB4789.10-2016,对采集样本进行细菌学检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食物中毒事件中5名患者洗胃液、食物、分离菌株,均检测出E型葡萄球菌肠毒素。3株分离菌株PFGE分子分型提示来源不同克隆株,除了产生E型葡萄球菌肠毒素外,还有B、C、D型。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由不同PFGE型别的产毒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物引起,菌株产葡萄球菌肠毒素的型别不完全相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应关注多污染源及菌株肠毒素基因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云南省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 并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 为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6年从云南省16个地州市农贸市场、超市及酒店餐馆采样并监测14大类食品, 共计23723份。检测方法按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进行。结果 23723份样品中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75株, 总检出率为2.85%; 7年的检出率从0.92%~11.13%, 2010年检出率最高, 2016年最低, 总体呈下降趋势; 全省16个地州市, 检出率在0.99%~6.91%, 其中昆明市、普洱市、丽江市检出率较高; 14类食品中有11类检出, 检出率在0.23%~6.68%, 其中肉与肉制品、速冻米面制品、餐饮食品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严重; 4种不同的采样环节检出率在0%~5.83%, 其中生产加工环节检出率最高; 不同季节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预包装和散装样品的检出率分别为0.96%和3.94%, 散装食品检出率明显高于预包装食品。结论 云南省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严重, 需从食品的原料、加工、运输、储藏以及销售等全过程进行控制, 从而有效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5.
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种定量检验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B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SN/T1895-2007《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计数法PetrifilmTM测试片法》、Brird-Parker琼脂+RPF(兔血浆)快速培养法三种方法检测同一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100CFU/mL~102CFU/mL,三种方法计数结果无明显差异,103CFU/mL浓度时,SN/T 1895-2007与快速培养法相近,但均与GB 4789.10-2010有显著差异,且GB4789.10-2010计数值较高。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应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使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Baird-Parker平板计数法和3M Petrifilm~(TM)测试片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优缺点。方法采用GB 4789.1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SN/T 1895-2007《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计数法Petrifilm~(TM)测试片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高浓度菌液(102 CFU/mL)时,国标法和测试片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差异,测试片法计数较困难,国标法检测结果值更准确,但测试片法在简便性、检测时间等方面都优于Baird-Parker法。结论对不同样品进行检测时应注意根据实际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PCR法扩增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肠毒素基因以了解该菌肠毒素基因携带情况,比较食物中毒和食品监测来源菌株中肠毒素基因检出率差异.方法 合成sea、seb、sec、sed和see五种肠毒素基因特异性引物,用常规PCR方法扩增食物中毒和食品监测来源菌株中各自肠毒素基因,同时采用mini-VIDAS检测食物中毒来源菌株中肠毒素.结果 110株菌株中有30株检出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27.3%,肠毒素基因阳性菌株均只检出1种肠毒素基因.其中来自2起食物中毒的14株菌株均检出seb型肠毒素和相关基因,检出率为100%.来源于食品监测样本的96株菌株中有16株检出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16.7%,包括sea型4株、seb型2株、sec型4株、sed型6株.结论 在宁波市食品监测中所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携带的肠毒素基因主要有sea、seb、sec和sed四型,而seb型肠毒素是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所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上海市食品样品(生牛乳、生鲜肉、水产品、速冻食品、果蔬、豆制品)505份,按国标GB 4789.10—201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和鉴定,并利用PCR技术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505份食品样品中有117份检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检出率为23.2%,其中生鲜肉检出率最高,为32.9%;其次为生牛乳和速冻食品,分别为26.3%和26.7%;其他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相对较低。该实验结果基本上反映了上海市各类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状况,为监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及追溯污染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温州市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分析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毒力基因分布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征。方法依据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进行菌株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mini-VIDAS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分别进行肠毒素及其基因的检测,PFGE法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4类食品388份样品中有16份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12%,其中生畜肉和生禽肉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3.89%(5/36)和11.11%(4/36)。所有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100.00%,16/16),其次为红霉素(56.25%,9/16),多重耐药率为18.75%(3/16),未检出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及其基因检测阳性率均为56.25%(9/16),其中seb、seg基因检出率较高,均为37.50%(6/16)。PFGE图谱分为12种PFGE带型。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温州市食品中存在一定的污染率,且具有分子多态性、产肠毒素率及毒素基因携带率较高的特征,提示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实验室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沙门氏菌的检测能力,增强实验室竞争能力,本实验室参加了贵州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组织的乳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沙门氏菌定性检测能力验证。根据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GB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与《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菌检验》的要求,分别对QC-001B-4金黄色葡萄球菌待测样品和QC-001A-5沙门氏菌待测样品进行增菌、分离与鉴定。两个待测样品中,其中QC-001B-4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QC-001A-5未检出沙门氏菌,2个样品检测结果均获得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餐饮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 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 为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GB 4789.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对广州市5类500批次餐饮食品进行检验, 并经VITEK 2鉴定。结果 500批次餐饮食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 检出率为1.80%, 其中熟肉制品和凉拌菜、寿司食品检出率分别为3.33%和3.00%。结论 广州市餐饮食品整体情况良好, 但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安全隐患, 需加强对易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熟肉制品和凉拌菜、寿司等重点品种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食品的污染情况 ,采集 6类 2 0 4件食品 ,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采用GB 4 789— 1994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 ,用minVIDAS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肠毒素 ,用K B法进行药敏试验。在 2 0 4件食品中检出 4 4件金黄色葡萄球菌 ,总检出率2 1 5 6 % ,其中生奶的检出率最高 (39 39% ) ,生肉、水产品次之 (33 33% ) ,熟肉制品、乳制品检出率分别为 6 0 %和 5 0 % ,冰激凌中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4 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有 2 7株产生肠毒素 ,占 6 1 36 %。在药敏试验中 4 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10 0 %对苯唑西林耐药 ;93 18%对青霉素G耐药 ;86 4 0 %对阿莫西林耐药 ,对丁胺卡那、头孢三嗪、头孢唑啉、万古霉素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肉、水产品的污染比较严重 ,特别是产生肠毒素的菌株存在着引起食物中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探讨基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789.10-2016鉴定银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rgenteus)的适用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采用GB 4789.10-2016第一法与PCR鉴定方法(目的基因为nuc1或NRPS)同时对19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和6株银白色葡萄球菌分离株进行鉴定,比较两者结果。结果表明,GB 4789.10-2016和nuc1-PCR方法将银白色葡萄球菌错误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而NRPS-PCR方法可以区分两者。研究表明:在GB 4789.10-2016的基础上,结合NRPS-PCR建立一套检验流程,可鉴定并区分金黄色葡萄菌和银白色葡萄菌。  相似文献   

14.
了解校园周边熟食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及其肠毒素基因的分布情况。采集校园周边农贸市场及其路边小摊的熟食样品89份,采用国家标准GB4789.10-2016和PCR方法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采用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21种肠毒素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共分离出7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率为79.78%,其中,农贸市场和路边小摊的熟食污染率分别为80.70%(46/57)和78.12%(25/32);检测的21种肠毒素基因中,sec、see、seh、sel、sep和ses未检出,其他15种基因型被检出,包括3种传统肠毒素基因和12种新型肠毒素基因。7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46株菌株检出携带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64.78%(46/71)。46株携带肠毒素菌株中,sex检出率最高为86.96%(40/46),sei和sem为32.61%(15/46),sen和seo为30.43%(14/46),set为21.74%,seg为13.04%,sea、seb和ser为10.87%,sej和seu为6.52%,sek和seq为4.34%,sed为2.17%。通过本研究发现校园周边农贸市场及路边小摊的熟食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率和肠毒素基因携带率均较高,新型肠毒素基因检测率高于传统肠毒素基因型,研究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谱携带情况,探讨与食物中毒发病相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类型。方法:取食品中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通过PCR技术检测样本18种不同型的肠毒素基因的携带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品中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主要检出sea、seb、sei、seg、sel、sem、sen等基因,其中sea基因检出率最高,达到77.27%;sei、seg、sem、sen基因具有相关性,检出率为9.09%;seb、sel基因的检出率为4.55%。结论:在食品中主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a、sei、seg、sem、sen、seb、sel等基因,其中,sei、seg、sem、sen基因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升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检测能力,增强实验室竞争力。方法依据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国家标准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和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的要求,分别对1~#~5~#金黄色葡萄球菌待检样品和6~#~10~#沙门氏菌待检样品进行增菌、分离和生化反应鉴定。结果 10个待测样品中,2~#、4~#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7~#检出沙门氏菌,10个样品均取得满意的结果。结论通过参加能力验证工作,可以较好地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了解河北省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对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调查,并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方法 2013年从河北省11个设区市餐饮环节和流通环节采集8类4 251份食品样品。按照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 8类4 251份食品样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77株,检出率为1.81%,除婴幼儿食品外均有检出,检出率在0%~3.37%之间;不同包装类型和不同类型采样地点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河北省8类食品中的速冻米面食品、流动早餐和烧烤食品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较重,街头食品、零售加工店和学校周边小商铺是重点关注治理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监测江苏省网店自制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及耐药特点。方法 GB478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选取无锡、常州、盐城等3个监测点,采集我省范围内的网店自制食品共214份,进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的检验。对分离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葡萄球菌肠毒素检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3株,总检出率为6.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单增李斯特菌4株,未检出沙门菌。3份样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超出国家食品限量值。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6株产生葡萄球菌肠毒素。结论 江苏地区网店自制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比较严重,产肠毒素比例高,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青霉素产生普遍耐药, 对四环素、万古霉素和利福平耐药率较高, 对苯唑西林、环丙沙星、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呋喃妥英等耐药率相对较低;对耐莫西沙星、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和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恶唑有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及其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其引起的食物中毒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子。目前共发现22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或类肠毒素(SEA-SEE、SEG-SET、SElU、SElU_2和SElV),其中具有催吐活性的被定义为肠毒素,没有催吐活性或者尚待验证的被定义为类肠毒素(SEl)。传统肠毒素SEA~SEE被报道是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主要肠毒素类型,但是大多数新型肠毒素或类肠毒素与食物中毒的关系还没有被真正认识。本文对近几年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与食物中毒的关系、肠毒素的表达调控以及肠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更好地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新型肠毒素致病性,为今后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人畜共患的食源性致病菌,并且能够产生不同种类的毒素,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E)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一类主要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在食物中毒事件中的检出率最高,毒性最强,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编码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的基因sea是由噬菌体携带并在菌体之间传播的。本研究主要综述了编码SEA的噬菌体与SEA之间的关系、SEA的分类、在不同的食品基质中环境因子对SEA产生量、sea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及SEA新型的检测方法等,并介绍了目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研究的难点及研究方向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