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品中重金属镉污染状况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镉是一种蓄积性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的肾脏、骨骼、消化系统等组织都可产生不可逆的损害作用,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本文简述了我国目前食品中重金属镉的污染情况及其来源与危害,比较了国内外对食品中重金属镉的限量标准,并对食品中重金属镉的检测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以期为食品中镉的控制、监督和检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9):122-127
铅是一种蓄积性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的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文中简述了我国目前食品中重金属铅的污染情况及其来源与危害,比较了国内外对食品中重金属铅的限量标准,并对食品中重金属铅的检测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食品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有铅、汞、铬、砷,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将对食品重金属污染来源危害进行分析,探究食品重金属污染检测方法,以期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现代食品检测中,重金属检测技术逐渐得到重视。为实现食品中重金属污染情况的科学检测,本文概述了食品中重金属含量过高的危害性和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了食品检测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汞是一种对人类和动植物具有相当大毒害作用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肾、肝脏等组织都可产生不可逆的损害作用,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本文简述了我国目前食品中重金属汞的污染情况及其来源与危害,比较了国内外对食品中重金属汞的限量标准,并对食品中重金属汞的检测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以期对食品中汞的控制、监督和检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汞是一种对人类和动植物具有相当大毒害作用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肾、肝脏等组织都可产生不可逆的损害作用,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本文简述了我国目前食品中重金属汞的污染情况及其来源与危害,比较了国内外对食品中重金属汞的限量标准,并对食品中重金属汞的检测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以期对食品中汞的控制、监督和检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食品安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人体食用含有重金属污染的食物后,会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威胁人体健康。为了了解某地市售部分食品当中的重金属含量,结合当地食品风险监测方案的基本要求,随机采集了部分食品,并对其进行了检测。关于食品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分析所谓重金属,就是指金属比重大于5,如铅、锌、镍、铜、钴等。重金属无法生物降解,但却能够逐渐累积在食品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污染主要指由汞、镉、铅、铬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引起的污染,随食品进入人体后会导致多种疾病。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中重金属污染问题受到更多的关注,各类食品中重金属含量和形态的检测需求日益增加,发展便捷高效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十分必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受到广泛应用的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及样品前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检测技术中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方法原理、应用实例和优缺点。同时,对样品前处理方法中常用的消解技术和重金属富集技术进行了概述,并对目前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各类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食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以及检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重金属污染所带来的危害以及重金属检测方法的概述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谷物作为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受到重金属污染的风险日益加剧。其中,铅、镉、铬、砷和汞等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危害,长期随谷物摄入可能导致中毒和慢性疾病。由于谷物广泛应用于各类饮食和加工食品中,重金属的积累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本文综述了重金属污染农作物的自然途径和人为途径来源、谷物中重金属检测方法及相关法规和标准,同时针对谷物中重金属的膳食风险进行评估,进而阐述谷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控制措施和技术手段。通过评估谷物中重金属污染对膳食安全构成的潜在风险,明晰谷物质量安全的潜在威胁,以期为保护我国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中重金属铅污染状况和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元素铅,具有多亲和性和蓄积性,食品中若是含有重金属铅,会直接损害人体的免疫、神经、消化以及造血等系统,危害重大,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食品中重金属铅的检测和管控。本文通过介绍食品中重金属铅的来源和危害,研究当前食品中重金属铅污染状况,并列出食品中重金属铅的具体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的摄入可使人体的蛋白发生不可逆转的变性而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食品中具有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含量越发受到关注,但重金属的总量往往很难表示其污染特性及危害。食品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决定其生物可利用率、毒性和迁移,是食品安全检测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样品前处理、分析检测、联用技术等方面综述了食品中重金属的元素形态分析方法,包括固相萃取等前处理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等分析检测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等联用技术,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优点及不足。最后,探究了其研究发展方向。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发展将推动重金属形态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的进步,而联用技术将成为未来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的摄入可使人体的蛋白发生不可逆转的变性而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 食品中具有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含量越发受到关注, 但重金属的总量往往很难表示其污染特性及危害。食品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决定其生物可利用率、毒性和迁移, 是食品安全检测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样品前处理、分析检测、联用技术等方面综述了食品中重金属的元素形态分析方法, 包括固相萃取等前处理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等分析检测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等联用技术, 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优点及不足。最后, 探究了其研究发展方向。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发展将推动重金属形态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的进步, 而联用技术将成为未来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食品污染现象的加剧,食品中含有重金属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常见的汞、镉、砷、铅等重金属出现在食品中,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从食品中重金属的来源以及危害进行分析,并研究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及其发展,以期提高对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效果,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日益引起人们关注。重金属是一类具有高密度和毒性的金属元素,包括铅、汞、镉等,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可通过空气、水、土壤等途径进入食物链。长期摄入重金属超标的食品会导致慢性中毒,对人体各个系统造成损害,尤其对儿童和孕妇影响更大,因此对食品中的重金属进行检测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技术及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期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中常会存在重金属污染的情况,且一些有毒的重金属物质在污染食品后,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重金属污染物的概念,分析了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和重金属污染物对食品造成的污染,提出了预防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策略,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是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而重金属污染则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检测技术来确定食品中重金属的含量以及种类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在污染危害监测的基础上,对食品重金属检测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常见重金属危害以及来源的分析,探讨了重金属的快速检测技术以及定量检测技术,以此来不断地完善技术体系,且最大程度地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食品重金属污染事件常见报道,重金属在人体内积累后,可通过干扰人体蛋白质和酶的运输而产生生理毒性。因此,重金属的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生物传感检测技术因其方法构建灵活、特异性强、检测效率高和易于便携化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药物分析、环境检测和食品安全领域。尤其在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检测中,生物传感方法可提供灵活多变的检测策略,且易于实现现场快速检测。本文总结了食品重金属污染的传统检测方法和新型检测方法,重点介绍了荧光、表面增强拉曼、电化学、场效应晶体管等生物传感器的优缺点,为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检测和控制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检测新技术的发展,为规范食品安全和提高食品质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食品中重金属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不加以管控,任由被污染的食物流向市场,会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本文首先分析了食品中重金属物质的主要来源及产生的危害,然后对现有的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纸质材料是当前传统食品接触材料之一,用途广泛,但在制造过程中添加的颜料、助剂、油墨等可能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本文从实际纸质食品接触材料的常见重金属检测研究入手,深入分析其检测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