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川中丘陵区小流域泥沙输移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泥沙输移比的概念做了进一步讨论,通过对川中丘陵区塘库淤积资料分析,认为川中丘陵区小流域泥沙输移比跟面积密切相关;对于面积小于1km^2的小流域而言,其泥沙输移比均小于0.7,得出该区的归槽率为0.48。同时分清了归槽率、侵蚀量和泥沙输移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长江上游泥沙输移比初探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景可 《泥沙研究》2002,(1):53-59
首先阐述泥沙输移比界定的三个条件一是粒级 ,二是时间 ,三是空间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长江上游泥沙输移比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可靠的侵蚀产沙量 ,对悬移质和推移质的分界线不明确 ,对坡面侵蚀产沙和重力侵蚀产沙在总输沙量中的权重缺少量的概念 ;针对上述问题对河道及沟道泥沙输移比的推理分析 ,再根据反映泥沙输移比的形态指标的定性分析 ,认为长江上游除丘陵宽谷区泥沙输移比会小于 0 .5外 ,高中山区长时段的泥沙输移比都接近 1(不包括泥石流在内的重力侵蚀 )。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生态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坡面处理措施的合理配置,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在河流治理过程中,必须要强化小流域中的沟道泥沙拦截工程的建设。基于此,就河流治理影响泥沙输移比的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泥沙输移比问题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泥沙输移比定义一直存在着不够准确清晰的缺点,对泥沙输移比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首次在泥沙输移比公式中引入粒径、时段因子,利用量纲分析推求了不同区域的泥沙输移比公式。从理论上阐明泥沙输移比并不是单纯与整个流域面积成反比,而是与流域产沙面积成反比  相似文献   

6.
泥沙输移比尺度依存及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沙输移比是连接流域地面侵蚀与河道输沙的纽带,是反映流域侵蚀产沙及输移能力的指标,对正确评价水土保持减沙效益与生态建设宏观决策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国内外泥沙输移比研究的系统梳理,探讨了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尺度依存及分形特征。分析认为:泥沙输移比在其内涵中深刻体现了对尺度的标定;国内外不同区域内流域泥沙输移比具有尺度依存性,并有严格的尺度域;泥沙输移比可以由分形维数来定量描述,即由1km2左右的典型流域单元的泥沙输移比值和流域的分形维数来建立尺度上推或下推的测算模型。本研究结果明确了泥沙输移比研究不能割裂“尺度性”这一学术认知,并为泥沙输移比尺度效应及转换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流域泥沙输移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角度,详细阐述了我国在泥沙输移比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果,指出:①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涉及到土壤侵蚀学、地貌学、地质学、生态学和环境学等多门学科,我国研究者所进行的泥沙输移比的研究还很不成熟,许多问题还处于定性描述或者推理性解释的阶段;②大部分泥沙输移比模型都是在几个特殊的区域利用20世纪60年代的观测资料建立起来的,针对目前流域内降水、下垫面状况均有改变的情况,需要应用新的观测资料,采取多种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的泥沙输移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洞庭湖承泄长江三口和湘、资、沅、澧四水的来水来沙。作者应用大量的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分析了全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东、南洞庭湖年际输沙、年内输沙、不同粒径的输沙特点和规律,并对产生这些规律的原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及泥沙输移规律,选取嘉陵江中游的支流李子溪为典型流域进行分析研究,在实地调查,野外测验及应用1960年-1991年实测降雨、径流、输沙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单因子相关分析和多因子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输水利沙量、最大输沙率计算方程。在此基础上,参照径流瞬时单位线原理,以线性时不变系统为基础,建立输沙瞬时单位线模型。通过输沙单位线与时段净侵蚀量的卷积得到流域出口断面的输沙率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量与泥沙输移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层次类剔法"的研究思路,估算了赣江各水文站控制流域的年均侵蚀量与泥沙输移比。结果表明,赣江流域年均侵蚀量1923.0万t/a,平均侵蚀模数237.6t/km2·a;流域内中、低山地貌类型区泥沙输移比大于0.9,丘陵和平原区介于0.5~0.9之间,流域平均为0.54;且土壤侵蚀强度和泥沙输移比分别与流域面积没有规律性的趋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栅格分布式水文模型并结合GIS技术,进行东江流域白盆珠水库子流域下垫面变化的洪水响应分析.根据该流域现状土地利用情景分析方法构建9种流域下垫面情景,选取大、中、小3场典型洪水过程,定量分析下垫面变化造成的洪水响应.结果表明:林地及其空间分布在截留降雨、消减洪峰和延缓洪峰滞时方面效果明显,故保护林地,特别是沿河道及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皇甫川流域的地貌特征,对2012年"7·21"洪水的水文情势进行了分析,发现次洪洪量、次洪沙量和洪峰流量等特征值均比历史上相似面平均雨量和雨强形成的典型洪水偏低。在对流域下垫面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此次洪水水、沙量偏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良好的植被条件、淤地坝削洪拦沙、河道内采沙改变了洪水演进环境等是此次洪水水、沙量减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下垫面变化条件下合河流域设计洪水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安江-海河模型,选取合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开展下垫面变化对设计洪水影响的研究。将合河流域的洪水系列分为1980年前、后两个部分,针对两个系列分别率定模型参数;再根据1980年后的参数来重新模拟1980年前的洪水,通过模拟出的次洪径流深和洪峰的变化幅度来反映下垫面变化对设计洪水的影响;同时,利用径流深的模拟结果修订设计洪水,并计算设计洪水的变化幅度。结果表明,合河流域的自由水蓄水容量和河网水消退系数均变大,流域的调蓄能力变大,设计洪水的洪峰值在减小;地下水过度开采与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导致该流域设计洪水减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柳河各个河段及支流含沙量、输沙能力、径流等情况,掌握流域内水土流失状况的分布,探讨流域内的变化规律,为柳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下垫面变化对设计洪水的影响,选择漳卫河南运河河系的安阳流域为研究区,建立考虑下垫面变化的新安江-海河模型,分别用1980年前后的次洪资料对其进行参数率定,根据参数变化来反映流域下垫面的变化:然后采用1980年后的参数重演1980年前的洪水,通过计算出的次洪径流深和洪峰的变化幅度来反映流域下垫面变化对洪水的影响;最后用此变化幅度对典型站设计洪水系列进行修订。结果表明,自由水容量和河网水流消退系数均呈增大趋势,导致同等降水条件下流域内径流深和洪峰明显减小,且洪峰的减小幅度大于径流深的减小幅度。在设计洪水修订时,中小洪水径流修订幅度远大于大洪水的修订幅度。认为流域内地下水开发、水利工程和平原区灌溉工程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是洪水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湿润的屯溪流域、半湿润的东湾流域为研究区,对比分析了经验方法、数值平均法、频率平均法三种方法,先修正得到两流域的CN值查找表,再结合下垫面分类信息和土壤地形指数建立水文分区表,用屯溪流域18次和东湾流域16次降水的水文数据进行了模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频率平均法水文分区得到的合格率为屯溪94.44%、东湾87.50%,数值平均法水文分区得到的合格率为屯溪88.89%、东湾81.25%,经验方法水文分区得到的合格率为屯溪88.89%、东湾75.00%;就流域而言,土壤地形指数累计频率高的流域模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Most process-based sediment dynamic models ar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TC) of flow.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diment TC and its characterized variables are found to vary widely, depend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watershed and the underlying hydrological processes. This study has aimed to incorporate various widely used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equations (TCEs) in a process-based sediment dynamic model, and to evaluate their relative performances in estimating suspended sediment dynamics at a river basin scale.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modelling approach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a case study area (Abukuma River Basin, Japan), and then elaborates various parameters used in different TCEs with their useful impacts on modelling outcomes. The results of the case study have demonstrated that some of the TCEs are not suitable for simulating basin scale sediment dynamics. The TCEs that consist of more hydraulic parameters representing the flow and sediment transport processes have produced better outcomes.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上游流域地表侵蚀与河流泥沙输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丰富的野外考察、调查及实测资料基础上,将长江上游流域地表侵蚀与河流输沙作为一个完整系统,综合分析了地表物质的侵蚀~堆积~归槽~输移过程,探讨了流域产沙特性及泥沙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9.
定量评估河川径流的变异规律,开展其归因诊断分析是变化环境下制定应对策略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基础.以水资源匮乏的泾河流域为例,首先,采用3种潜在蒸发计算方法(Penman-Monteith方法、Priestley-Taylor方法和Hargreaves-Samani方法)评估径流对气象因素和下垫面因素的敏感性;其次,采用B...  相似文献   

20.
《人民黄河》2016,(3):1-4
运用有序聚类法、MWP检定法和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孤山川流域场次洪水的水量、沙量和降雨量,认为天然时期和人类活动影响时期的分界点为1979年。利用天然时期的水文资料建立了次洪降雨—水量—沙量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1979年之后次洪水量和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影响时期的1980—2010年,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次洪水量减少的影响分别占65.7%、34.3%,对次洪沙量减少的影响分别占72.9%、2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