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调查资料,对入河排污口的分布废水排放方式、排污口入河废水量、污染物量、河流纳污量、流域水质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流域内共调查入河排污口1708个,其中连续掌上排放的1481个,间断排放的有227个;排污方式以明渠漫流排放为主,占排污口总数的69.7%;从排放的污水性质看,以工业废水为主。全流域废污 入河量约为41.7亿m^3,并且主要集中在一些大中型排污口;全流域调查的入河排污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门峡至高村河段入河排污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伟  樊引琴  王霞  李婳  谢晨 《人民黄河》2007,29(12):45-46
对黄河三门峡坝下至高村河段入河排污口和主要支流的水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污染物主要来自支流,以COD、氨氮为主,枯水期污染物输入量较平水期和丰水期大;排污口入河废、污水及污染物主要来自大中型工业排污口,应进一步加强枯水期工业排污口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3.
对黄河中游水功能区的入河排污口、支流口的废污水入黄量及污染物入河量进行分析评价,用黄河水功能区的接纳量与纳污能力对比,看其是否满足纳污能力的要求,从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4.
海河支流晋境内有44个市(县)入河排污,实测排污口360个,废水量3.5亿t/a,排放方式以明渠自流形式为主,以工业排污为主,工业废水中以煤炭业为主,其次是化工、冶金、造纸、电力行业。入河废水量按水系排列为:永定河水系、漳卫南运河水系、子牙河水系,主要城镇按排污量排列:大同市、长治市、朔州市、襄垣县、阳泉市、原平县、忻州市,入河污染物以COD、挥发酚、氨氮为主。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域内入河排污口分布、入河废污水量及污染物分布分别进行评价,运用等标污染负荷法确定了流域内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河流、主要污染区域。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现状纳污、污染可控及目标控制三种纳污模式下的污染稀释自净水量,结合黄河水资源可调控性,对三种纳污模式下水量的可保证性进行分析指出:现状纳污水平下,黄河干流所需污染稀释自净流量很大;要实现黄河干流水体功能目标,入黄支流必须满足入黄水质目标要求,入黄排污口必须满足国家排放标准;污染可控水平下,龙门以上河段所需流量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但龙门以下河段在枯水时段难以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6.
黄河花园口河段非离子氨长期超标,为保障水质安全,为管理提供依据,本文通过污染源调查及河段纳污量计算和对污染物在河道水体中迁移转化能力的分析研究,找出了超标原因主要是沿途支流伊洛河、蟒河污染所致.污染源主要是城镇工矿企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主要河流纳污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2001年山西省入河排污调查资料。介绍了全省入河排污口的分布、废污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支流口污染输送量。对主要河流的纳污总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入河排污的特征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入河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江  张立 《人民珠江》2003,(2):47-49
根据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广东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水体纳污能力、水体允许纳污量、最大允许入河量三组定量管理指标,对广东省主要河流、水库和入河排污口进行了指标计算,以达到对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目的,为水资源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入河排污口的入河量直接影响河流的水质状况,通过对入河排污口的监测工作,既可对污染源的排污起监督作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可以得到区域内的排污量。文章以近三年本溪站断面以下主要河流入河排污口及主要支流入河口现状为研究对象,探讨排污口及支流入河口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计算排污口废污水排放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对主要污染物进行评价,提出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为本溪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河干流青甘段排污口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黄河干流龙羊峡至五佛寺河段(简称青甘段)排污rI调查工作采用排污口监测和调查统计相结合的方式,其目的在于查清黄河干流青甘段入河排污口的数量、位置及排放特性、方式和规律,为水体功能区划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提供必要的条件。通过调查评价得出:目前黄河干流青甘段排污口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1998年大幅下降;区间支流水质状况有所好转,但部分污染物排放量仍有明显增加,碰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