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库水气界面温室气体的排放通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常用监测技术有TDLAS法、静态箱法、涡度相关法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因而使用范围也存在较大差别。文章以大伙房水库为例,分析了水库的基本概况,并对水库温室气体通量监测技术进行了分析,了解了影响水库气体排放通量的主要因素,并对遥感技术在水库气体通量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东平湖沉积物酶活性与水体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018年9月布设23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沉积物和表层水样品,分析沉积物中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采用顶空法和双层扩散模型估算水气界面N2O、CO2排放通量;采用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法探讨影响酶活性与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沉积物脲酶、...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小型水域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采用温室气体快速分析仪-密闭式静态通量箱法对湖北宜昌市三峡大学求索溪冬季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CH4和CO2)进行了24 h连续观测。观测结果显示,CH4和CO2的变化呈正相关,CH4和CO2全天均处于释放状态;CO2通量与气压、水温呈正相关,与气温、p H值、溶解氧、叶绿素a呈负相关;CH4仅与气压呈正相关而与其他环境因子均呈现负相关;CH4和CO2在10:00和21:00左右同时接近全天的平均值,该时段可作为单次采样时间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水库温室气体源汇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清江流域水布垭水库为研究对象,在2010年5月到2011年4月之间开展了6次水气界面二氧化碳交换通量的原位观测试验,获取了水库坝前、上游和支流库湾等重要区域二氧化碳交换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的基础数据。对实测资料的分析表明,水布垭水库水气界面二氧化碳交换通量时空差异性较大, 在排放状态下,交换通量从上游到坝前逐渐升高,在吸收状态下逐渐降低,夏季交换通量较低,气温低时较高;二氧化碳交换通量时空分布受到气温、溶解氧、叶绿素以及水体碳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平均气温逐渐升高,导致大量的冰川、积雪融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人类正常生产生活。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温室气体浓度提升,水库作为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水库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过大,为科学控制水库产生的温室气体,降低温室气体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文章在简要分析水库温室气体排放途径的基础上,阐述其监测途径,并重点从物理、化学等方面探讨影响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的因素,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清江流域水布垭水库温室气体交换通量监测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水库温室气体源汇变化,选择清江流域水布垭水库作为研究案例,在 2010 年 5 月和 10 月开展了2次原位观测试验,获取了水布垭水库水气界面二氧化碳和甲烷交换通量、水体上空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垂直变化规律及水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水布垭水库 2010 年 5 月份水体上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在 0.5 m 高度以下最高,其中表层水温对水库水体二氧化碳源汇地位具有重要的影响; 2010年 10 月份水布垭水库水气界面二氧化碳和甲烷交换通量呈排放状态,平均通量分别为3 740.92 ±1 872.56mg·m -2·d -1和1.22±0.57mg·m -2·d -1,但比世界温带和热带主要水库要低得多,接近于中国太湖和东湖等自然水体排放水平;二氧化碳通量的空间分布从上游到坝前呈现升高的趋势,而甲烷的空间分布趋势则呈现相反的趋势。研究将为我国水库温室气体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示范案例,为开展水电清洁能源开发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7.
分析总结了水库排放的二氧化碳与甲烷两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测量方法。通过文献与具体的实际测量,着重分析了应用于水库温室气体排放测量的一些主要方法。目前水库温室气体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水化学法、薄边界层法、浮箱法、红外激光法、涡度相关通量法、遥感卫星空间监测法。通过对测量方法的分析比较,指出各类方法之间的优缺点。介绍了在实际测量研究工作中对已用测量方法进行的改进。通过对水库温室气体的不同监测方法的分析,得出了较恰当的水库温室气体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科技与环境保护部李翀教授24日在"气候变化"专题讨论会上作了题为《三峡水库温室气体监测与减排效益》的发言。李翀介绍了对三峡水库水体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的范围、方法、过程与结果。李翀介绍说,通过对三峡水库温室气体的原位监测研究发现,三峡水库不是CH4威胁源,三峡水库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低,三峡水电是低碳能源。三峡工程作为我国水电开发的典型,其拥有的巨大的低碳、减排效益,体现了水电这一能源形式  相似文献   

9.
某富营养化池塘夏季温室气体通量的昼夜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富营养化浅水池塘昼夜性的温室气体通量特征,利用DLT-100温室气体分析仪高采样频率的优势,通过48 h的在线观测,获得了宜昌野猪林池塘夏季CH4和CO2扩散和冒泡释放的昼夜性通量数据。观测点F点水气界面总CH4和CO2通量分别约为595.2,1 450.8 mg/(m2·d),CH4和CO2气泡排放量分别占到总排放量的99.7%和3.0%。观测期内冒泡存在高度时间变异性,最大的一次CH4冒泡释放速率为424.28 mg/(m2·h),占2 d内总气泡释放量的35.75%,而大多数时段的CH4冒泡速率低于20.0 mg/(m2·h)。监测期内CH4和CO2扩散通量的最高值分别为各自最低值的6.0和6.5倍。监测表明,富营养化浅水池塘夏季CH4通量非常高,且主要以冒泡方式释放;而CO2通量明显响应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交替的新陈代谢作用,存在昼夜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李哲  王殿常 《水利学报》2022,53(2):139-153
当前,围绕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水电碳足迹评价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或模糊的地方,制约了水电行业开展温室气体核算与管理。对此,本文首先梳理了水库修建及运行在“淹没、阻隔、重建、消纳”等四个方面对温室气体通量产生的影响。结合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的概念性框架,探讨了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的科学内涵与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对水库蓄水前后温室气体通量变化评估的技术路径。之后,本文提出了水电碳足迹是指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内各种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CO2eq)排放总量。综述了全球范围内水电碳足迹评价案例,认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涵盖项目前期准备、施工建设、运营维护与拆除恢复等四个阶段,但当前在碳足迹评价方法、系统边界划定、评价结果的解读与使用等方面仍尚未有更明晰、规范化的答案。未来,建议进一步加快水库温室气体源汇变化监测评估与水电碳足迹评价的标准体系建设;深化水库碳循环与温室气体通量的基础研究,支撑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完善水电生态环境综合绩效管理体系,创新水电企业温室气体管理制度;积极推动水电在应对气候变化与“双碳目标”实现路径中找准定位、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