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博是当前最流行的在线社交媒体之一,有效地检测出微博用户的社区结构,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微博社交网络的结构和用户的行为特征,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然而,现有社区检测算法大多只考虑社交网络节点之间的直接链接关系,忽略节点自身的内容特征。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增广网络的快速微博社区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融合社交网络的链接信息以及用户在微博上所发布的博文内容信息构建增广网络,然后以模块度为目标函数快速挖掘增广网络中的主题社区。通过真实微博社交网络的实验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高效地检测出社交网络的主题社区。
  相似文献   

2.
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NS)已融入到大众生活中。人们将自己的信息上传到网络中,并通过社交网站管理自己的社交圈子,由此造成大量的个人信息在社交网络上被公开。文章基于Twitter平台,设计实现了Twitter用户关系网的社区发现。通过实时采集Twitter用户信息,重建人物关系网,改进Newman快速算法划分社区发现人物关系网。文章通过可视化的界面呈现用户的社区关系,提供用户网络行为,为决策者的舆情监控或个性推荐提供了参考凭据。  相似文献   

3.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已成为社会舆情的战略要地。对于社交网络中隐含主题社区的发掘,具有较高的商业推广和舆情监控价值。近年来,概率生成主题模型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在数据挖掘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一般而言,LDA适用于处理文本、数字信号数据,并不能合理地用来处理社交网络用户的关系数据。对LDA进行修改,提出适用于处理用户关系数据的Tri-LDA模型,挖掘社交网络中的主题社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Tri-LDA模型,进行机器学习所得到的结果基本能够反映社交网络上真实的主题社区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4.
社交网络给每个社会中的人提供了自由表达个人情感、观点、兴趣、建议等言论的平台。用户在这些平台上发表的言论、所做的行为以及用户在平台上建立的社交圈子也给数据挖掘带来了新的数据和机会。提出了一种利用用户在微博上的公开数据信息实现对该用户的MBTI个性维度进行分类分析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基于对用户微博数据的分析,提出了能够表征用户心理和行为的文本和非文本特征,然后采用三种机器学习的分类方法—提升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贝叶斯逻辑递归来对微博用户的个性进行分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微博数据的挖掘可以在不同MBTI个性维度上达到75%~90%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文中针对社交网络中特定用户展开个性化关键传播用户挖掘研究,目标是在线性阈值传播模型的基础上,挖掘出能够最大程度影响网络中特定用户的节点集合.尽管在社交网络影响最大化问题方面已存在相关工作,但该文工作偏重于针对网络中的特定用户展开,该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企业有效的进行个性化产品营销.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LT模型的个性化关键传播用户挖掘问题的解决框架.首先,在线性阈值模型的基本传播机制下,提出一个随机函数来模拟基于LT模型的个性化关键传播用户挖掘问题的目标函数,该随机函数具有较小方差的理论保证;然后,提出一个有效的求解算法从网络中挖掘针对特定用户的关键传播节点集合,理论证明该算法具有(1-1/e)的近似精度保证.实验使用真实的社交网络数据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基于活动的社交网络(EBSN)中,群组中聚集了具有相似兴趣的用户,并为用户组织并举办线下活动,在社区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理解用户加入群组的原因和群组形成的过程在社交网络的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本文通过基于活动的社交网络中的一些相关内容信息,比如社交网络中的标签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来辅助推荐系统更好地为用户预测对于群组的偏好.本文提出了SEGELER (pair-wiSE Geo-social Event-based LatEnt factoR)模型,并使用这些社交网络中的信息,来为用户的兴趣进行预测.通过在真实的EBSN数据集上进行实验与验证,本文的模型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对于用户偏好的预测,也可以缓解冷启动问题.  相似文献   

7.
面向O2O服务的移动社交网络个性化可信群体识别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促进了移动社交网络和O2O服务的高度融合。在订购O2O服务时,人们已习惯先通过移动社交网络咨询O2O服务信息;待服务完成后,再通过移动社交网络发表对O2O服务的体验感受。由于移动社交网络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用户需要有效识别出可信的用户群体,以对这些服务体验和反馈信息的可靠性进行核实。目前,可信群体识别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云计算和在线社交网络领域,且大多采用全局信任的计算方式,未考虑用户的个性化信任因素,无法适用于面向O2O服务的个性化移动社交网络。针对这一问题,对Advogato信任模型进行扩展,考虑用户的互动程度、社交圈子相似性及兴趣相似性,采用信任容量优先最大流搜索方法建立用户的个性化信任网络,并将识别出的可信用户群体排序输出。基于真实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可信群体预测的准确度、漏检率及Top排序范围方面比现有方法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使用率也在不断提高。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以及其多样性的特征,用户可能同时具有多个社交网络的账号。如果能够识别出同一用户在不同社交网络中的账号,就能够整合出该用户较为全面的信息,从而挖掘出一些隐藏的信息,对于好友推荐、广告推荐、信息扩散的研究也很有帮助。目前用户识别研究主要是基于用户属性的用户识别和基于社交关系的用户识别。随着用户越来越注重个人隐私保护,社交网络的数据获取限制越来越严格,用户识别也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跨社交网络用户识别也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整理和归纳了跨社交网络用户识别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社区结构作为真实复杂网络所普遍具有的一个重要的拓扑特性,最近10年内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解决社区挖掘策略时间复杂度过高、缺少与用户交互等问题,讨论了社交网络节点中心度、度的幂律分布等特性,提出了"关键子网络"和"社区框架"的概念,设计了社区框架挖掘算法MCF(Mine the Community Framework)和社区框架钻取算法DCF(Drill Down the Community Framework),其中MCF算法用于挖掘社交网络的社区框架,DCF用于对社区框架进行钻取,从不同粒度展现社区结构。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表明,MCF算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挖掘出反映复杂网络社区状态的社区框架,DCF算法可以以用户交互方式实现高质量的社区划分。  相似文献   

10.
随着Facebook的上市,社交网络再次成为全球的焦点,网络中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用户数据,通过对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价值挖掘,社交网络引领其他互联网领域的应用率先进入大数据时代。本文描述了现阶段社交网络的特点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并对其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