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利用镍铬-镍硅铠装热电偶测量了两台同类型600 MW自然循环亚临界参数锅炉部分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管段的炉内管壁温度,测量时对热电偶与管壁的接触点处进行了防磨和保温处理,介绍了测点的布置工艺。在锅炉不同稳定负荷下对上述管壁温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证明在炉内的实测温度高于炉外测量的温度。在低负荷下,实测温度可以与表盘显示温度保持较好的一致,二者的测量偏差在10~40℃范围内;然而在锅炉较高负荷下,虽然由于时间过久多数测点已经失效,但在高温再热器处仍然测得炉内壁温与炉外壁温的差值约在60~100℃范围之内,且随着负荷增加其差值有增加的趋势。中高负荷下必须更加重视锅炉受热面壁温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机组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炉内壁温在线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顾山 《热力发电》2008,37(4):47-49
由于大容量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锅炉不同烟温区、不同管组、不同负荷下壁温差不同,传统的根据炉外温度测点推算炉内管子壁温的方法已不适用,而应采用在线监测系统全面监测所有管子的炉内壁温.介绍了常州电厂超临界600 MW机组锅炉在线监测系统的功能和过热器再热器温度工况的特点,该系统在水冷壁和屏式过热器有结渣和积灰时也能准确监测末级过热器的炉内壁温.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电厂超超临界锅炉在中低负荷下存在水冷壁出口中间点温度过热度低的问题,从锅炉设计和实际运行结果分析出发,提出减小锅炉屏式过热器受热面面积的改造方案,并通过对改造前后的锅炉进行全面的热力校核计算,分析在不同负荷下屏式过热器面积减少量对煤耗、过热器各受热面进出口蒸汽温度、过热器减温水量以及高温过热器和再热器平均壁温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负荷下随着屏式过热器面积减少量的增加,煤耗略有增加;过热器减温水量减少;水冷壁出口中间点温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受热面中只有屏式和低温过热器进出口蒸汽温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温过热器和再热器平均壁温均升高,但增加幅度较小。因此,从热力计算分析结果来看,减少屏式过热器受热面面积虽然煤耗略有增加,但在减少量选取合适的情况下是可以达到提高水冷壁出口中间点温度的作用,从而提高机组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200 MW燃煤锅炉高温对流受热面壁温测试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对流受热面壁温计算方法,对在面第二发电厂2000MW机组锅炉高温过热器和周热器进行了4种不同工况下的壁温计算,计算如果与在该炉实测的壁温值比较接近,分析和讨论了不同工况下的壁温特性,对改进设计和运行方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某电厂3期2台680MW机组配置了2台超超临界直流锅炉.锅炉高温受热面、过热器、再热器采用的为SA-213TP347H,A-213S30432,SA-213TP310Hcbn型奥氏体不锈钢管.在机组运行过程中,超温或温度急剧波动都会使受热面管道内壁产生氧化皮;当机组停运后,降温或温度急剧变化时,氧化皮因与母材的膨胀系数不同而脱落,造成受热面管道堵塞,最终导致超温过热爆管.  相似文献   

6.
大型锅炉过热器爆管是造成机组强迫停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大多数的爆管都是由管壁超温引起的。因此,为了准确了解锅炉屏式过热器(屏过)的壁温分布情况,在大别山电厂超临界600 MW机组锅炉屏式过热器上进行了炉内外壁温测试,实时采集了炉内壁温及炉外壁温的变化数据,找出了屏式过热器炉内外壁温的关系,并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二者的关联模型,并进行了三维壁温分布计算分析。利用所拟合的屏式过热器炉内外壁温的关联模型及炉外可长久保留的测点测量出的温度t0,可以预测发生超温管段的炉内温度。此外,利用该模型还可验证屏式过热器三维管壁温度计算程序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新的锅炉高温对流受热面壁温计算软件的实际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广发 《热力发电》2004,33(9):37-39
对受热面壁温计算的经典方法进行改进与完善,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应用软件,用此软件对一台670t/h锅炉高温过热器频繁超温爆管的原因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了简单、有效的改造方案,改造后高温过热器没有再发生过超温爆管事故,保证了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试验数据及运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壁温计算方法及计算结果准确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漳泽发电厂4台原苏制锅炉调节受热面、高温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超温变形、爆管、泄漏等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炉内燃烧组织不佳、燃烧中心上移、沿炉膛宽度和高度存在较大的热偏差、炉膛出口折焰角太小、高温受热面积灰严重、制粉系统三次风连接管路不合理等是造成高温受热面超温爆管主要原因.通过燃烧优化调整试验,严格控制炉膛出口烟温,减小沿炉膛出口宽度方向的热偏差,并对系统进行适当改进后,有效地解决了受热面超温泄漏的发生,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对漳泽发电厂4台原苏制锅炉调节受热面、高温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超温变形、爆管、泄漏等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炉内燃烧组织不佳、燃烧中心上移、沿炉膛宽度和高度存在较大的热偏差、炉膛出口折焰角太小、高温受热面积灰严重、制粉系统三次风连接管路不合理等是造成高温受热面超温爆管主要原因。通过燃烧优化调整试验,严格控制炉膛出口烟温,减小沿炉膛出口宽度方向的热偏差,并对系统进行适当改进后,有效地解决了受热面超温泄漏的发生,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循环流化床锅炉过热器减温器发生堵塞的问题,经分析堵塞节流套的物质主要为四氧化三铁.究其原因,机组频繁大幅、快速升降负荷导致锅炉高温受热面内产生了大量的氧化皮并使减温器内氧化成为四氧化三铁.建议停炉期间必须严格检查高温受热面的氧化皮生成情况,保持给水品质合格.锅炉运行期间必须坚持不超温运行,并建议在可能超温的位置加装管壁温度测点以提供及时的监控.  相似文献   

11.
研究设计了基于空气测定法原理,简单实用、高精度的温度继电器温度特性自动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是用电阻加热炉模拟温度继电器周围的环境温度,通过控制加热炉内温度的变化,从而测得温度继电器的动作温度。系统按设定的控温曲线对温场温度进行控制,并采用模糊算法,采取最小二乘法误差校准,将电阻加热炉炉丝按功率进行分组,并在试验腔的检测段放置孔板,使测试区域的温度均匀,有效提高了系统检测精度。经测试该系统测试精度满足要求,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4线制测温原理在气象地温数据观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动气象观测中所用地温传感器PT100有很好的温度-阻值线性关系。基于这一线性关系,介绍了4线制测温原理,它不但消除了地温传感器引线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而且还可以精确测量出地温传感器的阻值。再通过辅助控制电路,一个4线制测量通道可以测量多个地温数据。在投入运行的气象自动观测产品都是运用了4线制测温原理去测量地温,运行结果和实验室检定结果表明4线制测温原理能满足气象规范对地温测量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超低温保存箱项目研发中使用Pt100铂电阻检测箱内温度,发现Pt100铂电阻对接线方法、测温电路、AD值校正等环节要求细致,各环节正常才能保证最终测得箱内温度真实。文章对测温线路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分享设计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温变应力已成为危害变电站支撑式管母系统结构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硬管母绝缘子的结构应力约束,文中研究了硬管母系统安装温度对其运行温变允许范围的影响。基于ABAQUS搭建了变电站支撑式管母系统有限元仿真模型,分高温与低温两类情景开展了传统1/2安装法的管母系统温变结构应力仿真,建立了温变与应力之间的量化拟合数学模型,针对高温、低温安装均不利于管母运行允许温变结论,给出了考虑安装温度的支撑式管母滑动金具安装位置计算方法及工程应对策略。研究成果可为变电站硬管母系统的工程安装和安全运行提供指导,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减温水是保证其受热面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但减温水的投入会严重影响机组的经济性。通过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的壁温特性试验,结合受热面管道的安全性,提出提高减温水投入的触发温度,降低减温水量;同时试验测量喷水减温的延迟时间,认为喷水减温的投入时间在考虑再热蒸汽温度变化趋势的同时,需要兼顾喷水减温的延迟时间,精准控制减温水投入。提高减温水触发温度和优化喷水减温投入时间均可减少减温水量,大幅提高锅炉运行经济性,也可防止减温器管道受到频繁热冲击,保证受热面管道安全,该方法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热电阻、热电偶是工业上常用的测温元件,是实现温度检测和控制的重要器件.温度传感器应用广泛、是发展最快的传感器之一.热电阻常用的有铂电阻和铜电阻,铂热电阻测温范围为-200~960℃;铜热电阻常用来做-50~+ 150℃范围内的工业用电阻温度计;热电偶测温范围下限达-270℃,上限达1800℃.  相似文献   

18.
当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流过OPGW的短路电流会使OPGW发热升温。当温度超过200℃时,不但会影响OPGW的性能(光纤的着色层变硬、退色,能量损耗增大),而且易造成OPGW发生鸟笼现象、断股现象。短路电流容量是衡量OPGW温度特征的尺码,文章介绍了有关标准,对各种典型结构的OPGW进行了短路电流容量和温升关系的分析,从而说明设计和选用OPGW时,遵循OPGW标准规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升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温度采样电路的采样精度和速率,针对传统温度采样方案存在的硬件干扰波动大、软件执行效率低以及无法消除不同个体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性能差异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优化软硬件性能以及消除温度采样电路整体偏差的方法。通过优化硬件采样电路来消除共因干扰,结合软件的过采样算法并利用Steinhart-Hart方程建立精准的数学模型,再对该温度采样模块进行温度标定进一步消除整体偏差。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使得温度采样精度由原来的±1.624℃提升到±0.030℃,极大的提高了温度采样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