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城市主义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住区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臻  郑宙青 《华中建筑》2005,23(Z1):10-14
新城市主义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该文试图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方法,以及新城市主义对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指导意义,并以浙江金华市金东新区居住新区设计为例,介绍了新城市主义方法在中国城镇居住区规划中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新城市主义理论在我国本土化为研究点,思考了如何正确看待新城市主义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具体适用性,以及与我国本土规划思想的辩证关系,以期为我国的城市建设试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燚 《规划师》2006,22(6):18-21
江门市北新城区居住小区规划首先明确用地周边各种设施的布局情况,以此确定住区内合理的公共设施布局;采用"自由式、曲线型"住宅布局,形成内环交通;构建识别系统、"两轴串四景、八星聚一廷"的景观结构,以实现多样化,构建步行社区.  相似文献   

4.
过街楼是一种特定建筑的统称,它跨路而建,底层可以通行,内部可以停留,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设设计。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形式,它在当今的住区设计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住区中的过街楼作为研究对象,以类型学和形态学为基础从整体空间布局、楼内空间格局和底层空间要素三个方面对住区过街楼的空间类型进行总结,试图获得较为系统的、全面的认识,以此见证传统过街楼在现代住区设计中的重生。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念,贯穿于住区规划思潮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本文从人文精神的涵义出发,研究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体系的人文特点与意义,探讨了人文精神的实质与主要特征,以及在新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美国城市边缘地带拥有大量废弃的工业遗产地。在过去20余年的更新中,新城市主义理论扮演了重要角色,也显现出显著的缺陷。以新城市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罗伯特·斯特恩规划的费城海军码头更新项目为例,比较2004年和2013年两版规划的异同,剖析码头区十余年更新变迁,探究新城市主义作为一种家长式的乌托邦构想在都市边缘工业遗产地更新中,于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社区结构、交通系统、景观环境五个层面存在的缺陷,总结出:缺乏对产业结构、本地性和需求端的关注是其无法适应工业遗产地更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城市化的水平还比较低,但城市化速度比较快,由于城市中心区可供开发的土地在逐步减少,新一轮的居住郊区化时代已经来临。在分析新城市主义理论的同时,对我国居住社区加以研究,找出二者的契合点,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的指导性的规划和设计原则,这样可以使我国居住社区的发展步入更加良性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以新城市主义视角对历史地段住区更新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地段的住区更新开发总处于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之中,一边是市场经济下的投资回报,另一边是历史场所的消逝.探索以“新城市主义”设计思想在历史地段更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试图从历史地段住区改造开发面临的问题、新城市主义设计思想的理论及永清片案例探析3个层面来进行诠释,并使其成为解决开发中诸多矛盾的平衡点,保障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希望对现今旧城更新改造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新城市主义思想对我国旧城改造及新区开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它倡导回归市中心,重塑多样性、人性化、有社区感的城市生活氛围,提出了"反对蔓延、重整城市、建立真正社区"的新城市主义的主张.金沙湾居住小区是沈阳市经济适用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长白地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小区规划从周边城市环境和自身特点出发,在设计过程中运用新城市主义的设计手法,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传统,构筑面向未来,适宜人居的新型住区.  相似文献   

10.
新城市主义和现代居住区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良  唐国安 《山西建筑》2008,34(13):17-18
对居住区规划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研究了我国当前居住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新城市主义出现的背景以及规划设计方法,探讨了新城市主义对我国现阶段居住区规划的启示,以供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结合具体的住区规划设计实践,探讨新都市主义设计思想在住区规划设计领域的运用,力求在规划设计中将居住、商业、娱乐设施结合在起,创造一种紧凑的、适宜步行的、功能混合的新型社区。  相似文献   

12.
新城市主义的逻辑结构与实践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新城市主义理论的剖析,解构了其在西方城市产生的理论判断前提、理论的价值取向以及实践的具体模式,从而构建起“新城市主义”理论的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根据新城市主义理论的逻辑结构,分别提出了新城市主义在中西方不同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实践性。针对中西方的差别,提出了在中国新城市主义本土化实践过程中,进行改良所要注意的4个基准条件以及新城市主义在中国实践所能给予中国城市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城市论与新城市主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润敏 《规划师》2005,21(10):8-10
从深层意义上讲,建设生态城市是对人类文化本体论的一种回归,也是对人居环境过分强调现代化的一种反叛.广义上的“生态”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但生态城市论不能泛化,要落到实处.应借鉴新城市主义所倡导的生态主义思想、经济性原则、与自然和谐相处、限制城市边界等理念,继承新城市主义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新城市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的创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胡刚  姚士谋  房国坤 《规划师》2002,18(4):71-73
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对于西方新城市主义的经验,我国应当结合国情去学习、借鉴,去创造我国自己新城市主义的新思想、新概念。作者认为其重点在于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综合思维观念;着重于人居环境优化结构的发展主题;同时注意发扬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紧密结合的新观念,要用新的理念去规划设计新城。  相似文献   

15.
公共租赁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应以“节能省地、保护环境”为导向,在满足居住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住区的生活品质,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资源和能源消耗.本文以上海地区公共租赁住房为研究对象,分析公共租赁住房实施绿色技术的特点,并以上海南站地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为例,重点分析其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及增量成本,对上海地区公共租赁住房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可借鉴性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以“海纳百川、刻意创新、没有历史的沉重感”的新海派住宅风格的特征应该是:人性化的城市聚居区,舒适安全便捷的集聚居住空间,少装饰,没有沉重的历史负担,表现在对大自然的向往,轻松愉快的居住氛围。注重室内外空间的实用、方便和经济性,讲究个性和建筑细部、多元化的建筑形象。对生态环境和大自然的追求,对住宅科技含量的追求,是新海派住宅风格的内涵和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新城市主义理论及其生态思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超 《南方建筑》2005,(3):54-57
新都市主义是二十世纪末最重要的规划活动之一,美国的建筑界和规划界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新都市主义的概念,其宗旨是重新定义城市,探索住宅的意义和形式,创造出新一代的城市和住宅。新都市主义强调社区感,试图寻找人们周边物质环境的社会意义,以及人们对物质环境的认知感。它通过强调调整环境中的物质因素来加强人们的社会交流,从而强化社区居民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上海临港限价商品房项目为上海市2011年推进的围合式住宅规划试点项目,采用“总体控制先行、规划制定导则、多家设计参与”的组织模式,从规划设计到项目实施整个过程中对围合式住宅开展了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依托该项目实践,总结围合式住宅的设计构思和具体做法,并针对后期项目实施中围合式住宅遇到的朝向、日照、物业管理、安全技术防范以及市场接受度等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和方向性的对策建议,为围合式住宅的规划设计与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