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苏敏;汪安;程桂林;查双;程倩 《广州化工》2024,(5):111-115
通过试验优选出青钱柳黄酮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青钱柳中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金丝桃苷、阿福豆苷的总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并且分别对加热回流时间、料液比、甲醇体积分数进行单因素试验,随后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试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优选出青钱柳黄酮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青钱柳黄酮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75%的甲醇,1∶55的液料比,加热回流47 min,提取率为2.04%,试验结果与预测值接近。优选出的工艺参数合理、可靠、可操作性高,可作为工业化提取青钱柳黄酮类成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柴胡多糖超声提取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在488 nm波长处测定柴胡多糖的吸光度,以多糖得率、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实验条件。结果超声提取柴胡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时间26min,料液比1∶21(g∶m L),超声次数为2次。结论最佳提取条件下的多糖含量为67.13%,综合评分98.28%,与预测值99.47%相近,说明该工艺优化结果合理可行,可用于柴胡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优化藤梨根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方法:超声提取药材,利用分光光度计法于510 nm波长处测定总黄酮含量,运用Design-Expert 8.0.6 Trial软件建立以总黄酮提取率作响应值,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和提取时间为三因素的Box-Behnken响应面并进行多元二次回归分析。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2.45,乙醇体积分数78.09%,提取时间39.66 min,总黄酮的提取率为7.49%,与预测值7.58%偏差1.19%。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藤梨根中总黄酮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枫香树叶总酚酸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枫香树叶总酚酸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为考察因素,利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超声法提取枫香树叶中总酚酸的最佳工艺。结果:枫香树叶总酚酸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7%、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63℃、液料比25∶1,总酚酸得率为0.187%,与预测得率0.183%较为接近,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方法稳定可靠、简便可行,可用于枫香树叶总酚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8.
9.
《广东化工》2020,(7)
目的:优选丹参-甘草药对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溶液体积、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丹参酮ⅡA、甘草素含量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最佳工艺条件:溶液体积为125 mL,提取时间为34 min,乙醇浓度为86%。在验证试验中,平均含量甘草素为278.89?g/g,丹参酮ⅡA为1234.81?g/g(RSD均3.0%,n=3),综合评分为82.83与预测值83.07的相对误差为0.28%。结论:实测值与预测值接近,表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后得到的综合提取工艺参数可用于丹参酮ⅡA、甘草素的提取。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0.
11.
赤泥中含有一定量的钠离子,这对赤泥应用性能影响很大。本研究通过制备吸附剂来分离钠离子,应用Design-Expert软件响应面法中的Box-Behnken程序,对吸附剂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以钠离子去除率为评价指标,确定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Al掺量三因素的适宜范围。在此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以钠离子去除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对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煅烧温度400 ℃,煅烧时间5 h,Al掺量40%。在此条件下,钠离子去除率为95.30%,这为赤泥中钠离子的分离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法优化纳米UF香精微胶囊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脲醛树脂(urea-formaldehyde resins,UF)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常在微米级水平上,实验选用吐温80作乳化剂,通过探究实验工艺,制备出了纳米粒径的脲醛树脂香精微胶囊。进行了乳化香精粒径、固含量、壁芯比(UF壁材与香精芯材的质量比,下同)单因素实验,以激光粒度仪测定的微胶囊粒径大小和分布情况为考察指标,确定了3种因素的水平范围。实验表明,当体系固体质量分数小于1%,壁芯比为(2~5):1,乳化香精粒径为50~200 nm时可制得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粒径微胶囊。用响应面分析软件进行实验设计,得到了微胶囊粒径与3种因素之间的三次回归模型,其R2值为0.992 7。对模型进行4组实验验证,验证实验结果相对偏差在6%以内,该模型具有较高可信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胶粘剂》2016,(10)
以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环氧树脂(EP)、自由基光引发剂和阳离子光引发剂为主要原料,制备混杂UV(紫外光)固化胶粘剂,并且采用响应面法对混杂UV固化胶粘剂的配方进行优化;以预聚体配比、光引发剂配比作为自变量,以混杂UV固化胶粘剂在玻璃上的附着力作为因变量,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2个自变量进行多次拟合,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3维曲面,得到最优的混杂UV固化胶粘剂配方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二项式是描述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最佳模型,当环氧丙烯酸酯树脂/EP质量比为1.19、自由基光引发剂/阳离子光引发剂质量比为1.00时,制成的混杂UV固化胶粘剂在玻璃基材上的附着力(9级)相对最强。 相似文献
14.
《广东化工》2020,(18)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佩兰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煎煮、乙醇沉淀的方法从佩兰中提取水溶性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选取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其佩兰多糖的提取率作为分析的响应值,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佩兰多糖提取量的影响,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经响应面法优化的结果表明:当提取温度为95.05℃,料液比为1∶25.32,提取时间为2 h,此时佩兰多糖的提取率最高,可达到7.25%。为检验实验结果与真实情况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试验,佩兰多糖提取率为7.13%,相对误差为1.66%。样品浓度在3.2 mg·mL~(-1)时,佩兰多糖的清除率最高为65.4%。结论响应面法优化佩兰多糖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工艺简便,可行性强。为下一步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佩兰活性多糖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以提取液中绿原酸含量与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以加水倍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舒肝颗粒(广西方)的水提工艺,并进行验证实验得到最优水取工艺为加水量18倍,提取时间1.3 h,提取次数2次。验证试验中3批样品提取后的综合评分平均值为99.33%(RSD=0.48%,n=3),与模型预测值96.46%的相对平均偏差为1.47%。优化的提取工艺方法简单,结果稳定,可用于后续舒肝颗粒(广西方)的制剂生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选择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杜仲籽出油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杜仲籽油的最佳提取条件,通过GC-MS分析杜仲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杜仲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V(石油醚)∶m(杜仲籽)=14 mL/g、提取温度35℃、提取时间90 min,杜仲籽油的平均出油率为10.96%,脂肪酸成分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和亚油酸,w(不饱和脂肪酸)=88.34%。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