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侯幼彬 《建筑师》2017,(5):8-15
<正>一、"近代专业户"我跟中国近代建筑好像特有缘分,头些年参加的建筑学术活动,接触的都是中国近代建筑。第一次是参加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组织的编写"建筑三史"。我被分配在"中国近代建筑史编写组",参编了《中国近代建筑史》(初稿)。这是最早成型的一部《中国近代建筑史》书稿,我是6名执笔人之一。这个书稿主要以铅印本发  相似文献   

2.
对边疆和边缘地区建筑研究的不足导致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中的大量盲区,无法形成完整的研究图景,并在理论问题上显得失语和无力。重新思考"边疆""边缘""边界"等概念,着重讨论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中"边缘"之所以形成的3方面原因,即地理位置、政治禁忌及思想观念造成了本领域当前研究的若干问题,而只有边缘和中心既互为背景也互为尺度,才能获得对近代建筑全貌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3.
000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广东省高教建筑规划设计院、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中国建筑学会中国近代建筑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2000年7月24日在广州开幕、28日在澳门闭幕。这是自1986年以来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第七次全国性会议、第二次国际会议。第一次由境内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者共同主办。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对此次会议十分重视,决定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之一参加,并具体承办部分活动,使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同在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中具…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建设部共同资助下,在大连理工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第三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于1990年10月18日至23日在大连召开。 研讨会筹备组收到有关论文70余篇。这些论文涉及了19个省市近30个城市和地区的建筑,探索研究了有关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分期、建筑保护、资料抢救、  相似文献   

5.
王文清 《华中建筑》1989,(3):33-34,30
不久前,在由汪坦教授主持召开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上,不少代表的发言涉及到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内涵问题。关于这一问题,可分纵横两方面来论述。纵的方面,即近代建筑史的断限;横的方面,即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对象或内容。这两方面即构成了近代建筑史的时空框架。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分期与断限,一方面应该考虑中国史学界对中国社会史分期问题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应该考虑到建筑史不同于政治史的某些特点。在前一方面,建筑史学界的观点较为一致,认为把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上下断限定为1940年到1949年,这是正确的。至于近代建筑在地域上发展的不平衡性,可以在研究地方史时取不同的断限,但从整体上看,从全国看,近代建筑  相似文献   

6.
专辑前言     
<正>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中国近代建筑史史学研究近年来进入盛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特别是由赖德霖、伍江、徐苏斌三人主编、联合国内外38所高校和研究机构、78位作者,以及5位特邀附录作者合作完成的五卷本"中国近代建筑史"于2016年出版,为本领域学术发展的里程碑。面对这一高峰,我辈学者清醒地认识到,在贡献于21世纪中国建筑史学的道路上,持续  相似文献   

7.
继第一次和第二次“研讨会”先后于1986、1988年在清华大学、武昌珞珈山召开之后,“第三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在汪坦先生主持下,于1990年10月18~23日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这次研讨会与会代表72人,论文57篇,涉及19个省、市近30个城市和地区,探索有关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分期、建筑物的保护、建筑资料抢救、建筑教育、近代著名建筑家和建筑师以及营造业等多方面的问题。与会代表有老中青建筑史家、建筑师、工程师、方志工作者。日本青年建筑史家西泽泰彦、村松伸、井上直美也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对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工作又大大地  相似文献   

8.
由于近代中国的特殊性,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内容丰富、变革急剧、波澜起伏。探求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基本历程和基本形态,研究在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的中国古代建筑向近代转化的过程、性质和特点,比较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各阶段的建筑演变关系,比较中国与外国建筑的联系及影响,总结近代建筑活动中传入与引进外国建筑的经验和教训,在今天不无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李乾朗先生现为台北淡江大学副教授、台北《建筑师》杂志主编,著有《台湾建筑史》、《台湾近代建筑史》等书。他于1985年11月29日在东京“日本及东亚近代建筑历史国际研讨会”上发表、日文稿收入村松贞次郎先生退休纪念会刊《东亚近代建筑》中的这篇论文,对台湾的近代建筑历史中地方传统与外来形式之关系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可供关心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读者参考。此文共五部分,本刊发表的是前四部分。  相似文献   

9.
《华中建筑》2005,23(B07):70-70
2006年,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第二十个年头;2006年,将要召开的“2006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是1986年以来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第十次全国性会议,对于中国近代建筑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奥晴 《新建筑》2000,(6):65-66
" 2000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广东省高教建筑规划设计院、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中国建筑学会中国近代建筑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 2000年 7月 24日在广州开幕、 28日在澳门闭幕,历时五天,跨越广州、澳门两地。这是自 1986年以来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第七次全国性会议,是第二次国际会议,更是我们进入 21世纪的首次盛会。   此次研讨会具有如下两点与以往研讨会的不同之处:其一,是第一次由澳穗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者共同主办的;其二,是第一次在境内外两地举行的。  …  相似文献   

11.
’98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于1998年10月5日一一8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此次研讨会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反映出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正在同中国近代建筑的保护再利用相结合的新趋向;二是反映出在跨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工作后浪推前浪大有希望的喜人前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建设部城乡建设科学技术基金会联合资助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项目,在清华大学教授汪坦先生的主持下已开展了十几年。这次研讨会,延续下来是第六次研讨会,也是第一次国际性研讨会。从1986年到1996年的十…  相似文献   

12.
近代建筑史的研究方法 近代建筑的保存与再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这是第一次到北京,今天能够同大家见面,在一起讨论有关近代建筑史研究的问题,感到很荣幸。去年,以汪坦教授为首的中国同行们举行了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学术讨论会,这标志着中国的近代建筑史研究已经正式起步,对此我感到十分高兴。我希望,从整个亚洲近代建筑史研究的角度上,今后能够同中国的学者们合作,让我们一起把近代建筑史研究推向前进。我今天想讲一讲近代建筑史的研究方法、调查方法以及近代建筑的保存和再利用的问题。我要说明  相似文献   

13.
第五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综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建设部城乡建设科学技术基金会联合资助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项目,在清华大学教授汪坦先生的主持下,从1986年到1992年分别在北京、武汉、大连和重庆举行了四次全国性研讨会,提出论文179篇,...  相似文献   

14.
徐苏斌 《建筑师》2017,(5):20-28
20世纪50年代中国近代建筑史主要以帝国主义和阶级斗争为主线索,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现代化的主线索。2016年"中国近代建筑史"(五卷本)的出版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里程碑,也促进了对研究线索和理论框架的进一步思考。本文作者基于参与主编本书的经历,提出了X+Y+Z的框架,即近代建筑史研究需要同时思考外来的影响(X轴)、传统的继承(Y轴)和他学科的影响(Z轴)的三维取向,而不是任选其一。论文解释了作为X轴的民族主义背景下的"主体受容"、殖民主义背景下的"从属受容"、作为Y轴的传统的承传与创造,并探讨了作为Z轴的知识、权力、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殖民主义、公共领域等理论对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从9个方面对近15年来中国大陆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回顾和评述:1.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分期问题;2.关于近代建筑的生产关系,即建筑系统的现代化过程;3.关于近代建筑教育;4.关于近代中外建筑家;5.关于近代建筑类型与技术;6.关于近代市政与城市规划;7.关于近代重要城市建筑;8.关于近代重要建筑作品;9.关于近代建筑思想。限于篇幅,仅刊载其中四节。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分期问题分期问题其实是如何建构近代建筑史的写作框架的问题。在50年代,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近代建筑史写作必须与官方政治史…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弗莱彻建筑史>出版百年、"建筑之树"百年和中国现代建筑百年说起,作者介绍和评述了"三个百年"的有关内容,指出了<弗莱彻建筑史>在介绍中国现代建筑方面的得失和"建筑之树"的科学认识价值,强调加强建筑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新建筑》2015,(4)
<正>为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中国建筑学会史学分会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决定于2016年7月择期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召开"第15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此次年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建筑学会史学分会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联合主办,大连旅顺口区规划局承办,自即日起向国内外公开征集论文此次学术年会的主题为"近代中国的海防、  相似文献   

18.
杨秉德 《新建筑》2005,(1):48-51
从三个领域整体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1840~1949)民族形式建筑的探索历程:源自民间的无意识探索、西方建筑师在教会大学校舍建筑领域的探索,以及中国近代建筑史发展兴盛期的后期(1927~1937)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谢殷睿  宋科 《建筑师》2021,(5):15-25
《弗莱彻建筑史》是西方建筑史学界的经典著作,自1896年问世以来,至今已历经20次版本更迭.作为一部全球建筑史,《弗莱彻建筑史》关于中国建筑的相关论述代表了同时期西方建筑学界在中国建筑史研究领域的较高水平,并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版本更迭中不断更新,折射出西方建筑学界在中国建筑史研究领域的持续深入.本文以《弗莱彻建筑史》版本更迭中有关中国建筑论述的发展过程为线索,提取四个代表性版本,即1901版、1921版、1987版和2019版,分析各版本的时代背景、论述方式以及与同时期世界范围内中国建筑史研究成果的关联,旨在从一个侧面回顾20世纪以来西方建筑学界对中国建筑史的认知演进脉络,并反思世界建筑史学思潮的内在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20.
图书推荐     
《建筑》2006,(15)
概括介绍中国建筑史学研究者——《建筑史解码人》杨永生王莉慧编,征订号:14245,定价:56元中国建筑史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几代建筑史学人近百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中国建筑史学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学科体系,在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各个领域,如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近代建筑史、中国园林史、中国城市史和中国民居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几代建筑史学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