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阐述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审美评价的含义,其后从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对审美要素和标准进行了研讨,包括整体和谐、环境宜人、形式美、逻辑性、情感与体验等方面。针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特殊性,还对其中审美的艺术转化、改扩建中新旧关系的审美评价做了进一步分析。最后指出,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审美评价应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它是动态的、多元的,也是可体验和可感知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迅速展开,工业遗产再生时代已经来临。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对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探索,实施成效显著。本文从遗产管理、经营模式以及遗产与城市关系等方面,对澳大利亚三个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剖析,提炼出城市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三种模式,即法定机构主导的一体化模式、多方协力合作的微改造模式,以及政府持续引导的城市更新综合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三种再利用模式的适用对象、范围、预期效果等进行比较和归纳,着力探寻"能用管用好用"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模式,以期为我国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工业遗产的构成与价值评价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回顾了工业遗产研究和保护的历史,归纳出工业遗产保护的国际组织,纳领性文件,对工业遗产的定义,构成,类型,特征和价值等工业遗产的内涵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体系和城市规划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大量实践项目的落地证实,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对于保留城市发展印记、延续城市发展文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时至今日,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实践经历了建筑设计方法角度的探索、产业功能更新角度的探索以及遗产综合评价体系角度的探索3个阶段,在理论层面逐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保护与再利用的设计策略,即基于综合评价体系的设计策略,通过解析综合评价过程的各阶段性作用,并体现综合评价过程的设计作品进行整理和剖析,以便对未来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广义的工业遗产不仅仅包括UNESCO及国家文物保护机构已经或可能记录在案的遗产地,而且包括一切承载了工业生产历史文化的建、构筑物,设备和场地. 遗产清单所能保护的只是一小部分最具典型性的遗产,要让工业遗产这笔人类文明史上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真正渗透到百姓的平常生活里,延续到子孙后代的记忆中,一方面需要专业人士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工作.因为工业遗产的特殊性在于它不同于普通的文化遗产,也不同于一般的棕地改造项目,所以多学科间的协作必不可少;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公众参与和全民教育,唤起公众对工业遗产的兴趣及对其价值的认同才是保护工业遗产最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石凹煤矿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业遗产,拥有丰富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科技价值。王石凹煤矿的存在见证了新中国煤炭事业的发展,为了解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依据。在绿色产业发展的需求下,探寻王石凹煤矿工业遗产的价值,建立煤炭工业遗产的保护机制,探索王石凹煤矿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王永帅  哈静 《工业建筑》2020,(5):13-17+93
抚顺电铁作为一条未被发掘、废弃闲置的线性铁路工业遗产,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修建的第一条轻轨交通。通过对抚顺电铁工业遗产重要价值的分析,对电铁线路各区段分别提出不同的改造策略,即:电铁主线改造成为有轨电车延续其原有功能;合理利用当前保存完好的电铁机车及周边诸多工业遗产,将电铁支线改造成一条小火车旅游观光线,激活其文化价值,并对电铁沿线核心地段遗产改造提出具体的改造再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简要概述珠江啤酒厂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基于文献整理和现场调研,对珠江啤酒厂旧址及其主体建筑的现状和遗产价值进行阐释,对厂区整体适应性再利用的对策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以珠江啤酒厂旧址工业遗产核心物项——锅炉汽机间为研究对象,在立面保护、建筑空间、工艺流程展示等方面提出了适应性再利用设计策略,以期实现文脉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遗产是工业时代文明的体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技术水平和价值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文化和美学价值。近年来,关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得到国内越来越多专家与学者的关注,工业遗产的转型、功能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区域的发展方向。本文对工业遗产的价值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希望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探索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
都市工业遗产的再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逸 《建筑》2003,(9):54-56
有鉴于国际上工业遗产再利用概念的逐渐兴盛,国内政府与私人对于历史遗存更新的愿望日益突出,本文阐述了都市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可行性和意义,介绍了国外对于工业建筑保存工作的运作机构和实践成果,并指出现行国内相关方面的不足之处。通过对国内外工业建筑再利用案例的评析,探讨其经营管理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1.
工矿遗产糅合了工业遗产与地质遗产。随着矿产资源不断枯竭和产业的升级转型,矿业遗留激增,工矿遗产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为了对工矿遗产实施有效保护,运用适应性再利用理论,从建筑学角度,提出工矿遗产保护的六项原则:动静结合、风貌维持、功能更新、技术多样、新旧识别和分步实施,以及六种保护方式:原地更新保护、"迁移"保护、"嵌入式"保护、"围合"保护、"废墟"保护、"因子"保护。  相似文献   

12.
工矿遗产糅合了工业遗产与地质遗产。随着矿产资源不断枯竭和产业的升级转型,矿业遗留激增,工矿遗产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为了对工矿遗产实施有效保护,运用适应性再利用理论,从建筑学角度,提出工矿遗产保护的六项原则:动静结合、风貌维持、功能更新、技术多样、新旧识别和分步实施,以及六种保护方式:原地更新保护、迁移保护、嵌入式保护、围合保护、废墟保护、因子保护。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大量旧工业建筑纷纷退出历史舞台,面临着被拆除的情况,其中不乏一些承载城市历史记忆并具有极高保留价值的工业遗产建筑,对此国内也兴起一股对工业遗产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热潮。基于遗产建筑所具备的多重价值,提出适用于工业遗产建筑的适应性节能改造策略,并对"适应性"进行解读,梳理了适应性节能改造技术,并通过实际案例加以论述,以期为我国工业遗产建筑的节能改造再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重庆为例,从定性的权重分配和定量的评价指标两个方面探索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方法,以此为基础确定工业遗产的4种保护利用梯度,并提出结合城市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和复合化的保护利用模式,以实现工业遗产具有生命力的再生.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已进入存量规划时代,如何科学有效地再利用工业遗存成为我国城市规划行业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化国家,具有完善的工业遗产保护区管理制度。基于此,选取英国纺织工业时代的世界遗产“索尔泰尔工业遗产区”,对其建设背景、现状与价值构成进行解读;进而从工业遗产区的保护策略、环境容量评估和运营管理模式三个维度分析探究了索尔泰尔工业遗产区适应性再利用的保护与管理模式;最终,从保护措施和策略、环境容量评估方案、科学有效的运营管理模式三个方面提出索尔泰尔工业遗产区对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引言 随着世界性产业结构的变化调整,我国一些大、中城市进入了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过渡阶段,城市中大量的工业遗产建筑被闲置、废弃,这些失去生产功能的建筑物作为工业精神的承载是城市文明进程的见证,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工业遗产建筑保护性再利用设计方法的研究是城市连续的历史年谱中不可或缺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人类社会迈进了一个崭新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时代。传统工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信息产业的兴起、退二进三的倡导,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内部的主导产业。一种展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城市整体布局与空间关系的调整。曾经占据城市中心区域核心产业向市郊外围搬迁,导致老城区大量工业建构筑物闲置,是更新发展首要考虑的清除对象。随着国外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成功案例的增加,国内的专家学者普遍开始关注对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并借鉴国外的相关的理论、经验对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探索。北京、上海、天津等一些大城市先后出现了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开发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开发的不足,对科普教育意义的忽视注重商业开发,导致部分工业遗产逐渐成为商业气息浓厚的娱乐场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给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通过介绍工业遗产数字化的概念、发展历程,探讨其优越性,并结合优秀的工业遗产改造实例,最终总结出基于数字技术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关于港口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不断深入,但一些港口工业设备作为一类特殊的工业遗产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至今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评价体系。本文以青岛港启动区工业设备为例,着重探究如何正确合理地评估港口工业设备遗产价值,采用变异系数法与AHP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主客观相结合的量化评价方法,对港口工业设备遗产价值进行合理评估,并针对性地提出改造与再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20.
无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华  王嘉 《城市规划》2007,31(7):81-84
梳理无锡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总结工业遗存的特征,从实践出发,分析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动因,探讨符合无锡实际情况的认定方法和分级保护体系,并从运作方式、功能更新、具体设计手段等方面探索工业遗产再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