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lanning》2013,(8)
新闻娱乐化让人们乐于接受轻松的浅层娱乐,放弃了理性的思考和对深度问题的追问,但是人们自身却意识不到这种异化状况。媒介一方面"异化"着公众,一方面也在不知不觉经历着"自我异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4)
"异化"一词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理论中被深入的阐述,而异化这个词语在马克思所在的资本主义社会很久以后更多的被人们从生活中的不同方面所认识,它所涉及的方面更宽,宽到几乎渗入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与人们谈论的话题当中。然而,其结果常常是人变得越来越不自由。人类通过各种努力和活动创造出来的成果,往往在给人类增加某些自由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限制和烦恼,或者是只给一部分人增加了自由,而给另一部分人带来了更大的不自由。因而,本文就旨在探求人被"异化"的缘由。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6)
微博已成为重要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然而微博新闻传播却面临诸多问题,如现存的新闻信息无法证明其真实性、对于同一新闻事件有着众多的说法而人们无法判断事实是什么,类似"罗生门"现象。本文以新浪微博热点话题"袁厉害事件"为例,分析微博新闻传播的"罗生门"现象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反思。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5)
从郭美美到雷政富,再到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王林,网络在推动舆论监督方面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要阵地,而微博在这个战场中充当着最为犀利的尖刀。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政府部门的政务微博,以及意见领袖微博在促进信息公开、形成网络舆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微博的转发功能使舆论在不同的粉丝群里同时传播,又赋予了微博舆论惊人的影响力。本文试探讨微博自身及微博舆论的特点,以及微博舆论的演变机制,以期提供认识微博舆论形成、传播及其带来后果基础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23)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网络平台及信息媒介逐渐普及并形成互联网及手机时代,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的迅速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给高校党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而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并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因此本文在借鉴高校网络党建的基础上,以微博、微信、微课堂和党建官网,即"三微一网"为载体,探讨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1)
微博从产生就备受人们的关注,它的优势是使人人都拥有了"麦克风"。随着微博在网民中的日益火热,短短的4年时间我国微博用户的数量呈井喷式的增长。《楚天都市报》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开始了对微博的利用,以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2)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之而产生的微博也日益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传递的便捷工具。然而,在利用微博发表个人言论、进行创作的背后,也隐藏着各种法律问题。本文从微博的著作权保护出发,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微博侵权行为,对微博的著作权保护加以阐述,并对我国关于著作权的法律制度提出一些浅显的建议,从而提高公民的维权意识,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
党的十八大之后,代表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中国梦"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试从政务微博的角度入手,探究政务微博如何助推"中国梦",以实现真正的全民族共同参与"中国梦"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8)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理论成果,其中一个重要转变是马克思的批判研究领域从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主要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影响。在西方工业革命的社会背景下,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现象日益严重。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关系批判研究,提出异化劳动理论。他从四个方面对异化劳动作出规定:即劳动者和他生产的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劳动行为相异化;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异化;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世界范围内异化理论研究的杰出成果,对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0)
本文通过对微博谣言研究现状的分析,发现微博谣言研究存在两方面不足:1、对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过多的归结于社会或者网络,忽略了微博平台自身。2、学者提出的对策过于单一化,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治理系统。本文在系统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微博的"阻链传播模式"、"喇叭效应"等概念,以微博传播系统的四个子系统为出发点,找出微博谣言产生的源头,并且提出了系统的治理策略,为微博谣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8)
近两年,中国许多中小成本电影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微博营销这一新兴的电影营销方式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官方微博"在新浪微博所发内容为分析文本,研究电影微博营销的规律,以期为电影在微博上进行更好的营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如果到现在你还在问"什么是微博",那你就真的out了。随着秒时代、微经济的到来,微博真的火了。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总数已过亿;早在2010年底,最早最著名的微博之一twitter,在全球就已经拥有近2亿注册用户。微博即每次发布不超过140个字的微型博客,是表达自己、传播思想、吸引关注,以及与人交流最便捷的网络传播平台。微博的迅速崛起预示着"移动互联网的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时代"已经到来,社会进入了传播方式的最新变革期。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6)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民意识的不断崛起,人们的知情、参与、表达、监督意识日益增强。在网络特别是微博等技术的支持下,每个人都能便捷、迅速地传播个人观点,"信息爆炸"逐渐被"观点爆炸"所取代,海量观点和评论往往影响着受众的判断,如何引导受众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这一重任便落到了主流媒体。笔者通过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外部生存空间和内部生存环境的分析,认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可以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运用"实际操作"技巧,达到"引导受众作冷静、理智的判断"、"去伪求真、以正视听"、"扶植正面行为、抑制负面行为"的舆论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8)
微博时代的到来,使受众不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更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近期发生的"复旦投毒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新浪微博迅速形成"微话题"板块,在事件不断的进展中我们看到微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通过复旦投毒案探讨微博在突发事件的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微博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信息网络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而作为最近互联网的衍生产物,微博已经成为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新型事物。因为微博具有自身非常特殊的优点,因此现代社会对于微博的认可度非常高,许多人都喜欢将微博当做自身了解外来信息的重要通道,微博已经有了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我国实际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其中特别是对于消防隐患来说,对人们的伤害非常大,因此,如何才能有效的加强社会想消防安全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创新的趋势。本文就针对微博及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等内容,进一步分析了微博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4)
微博凭借庞大的用户数量和平台优势,吸引众多企业纷纷试水微博营销,也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阵地。意见领袖在大众传播过程中起着中介或过滤作用,在微博环境中对企业营销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4)
近几十年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变革。而微博这一全新的社交网络平台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也迅速被广大的网民所接受,并且在社会公共事件的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就从微博的定义、微博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微博在公共事件传播中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分析微博在公共事件中所起到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8)
本文以大学生微博参政的实例出发,分析大学生微博参政的必要性和利弊得失,强调大学生微博参政要从参政素养、微博参政机制、大学生自身优势、引导社会焦点等四个方面加以建设。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7)
自媒体时代,微博发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实践中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包括"长微博"、"假想体微博"和"漫画微博"在内的"三大应用"鲜活而生动的实践上,"三大应用"的实践推动着公安微博操作路径的规范和多样,推动着公安微博的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5)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出了异化消费理论,其独到而深刻的见解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但长期以来,许多人误以为异化消费是资本主义国家独有的现象,而忽视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及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而出现了奢侈浪费、符号化消费、炫耀性消费、盲从消费等消费异化的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异化消费在当代中国的成因,为我国应对异化消费带来的恶果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