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建筑》2004,(11):22-23
两年前,一个民意测验机构针对德国建筑形象的问题调查了104个在德国经济、政治、艺术及媒体领域的决策者。这其中常见的回答是:“德国建筑师要求高质量”,“德国建筑在功能和技术上是精致的”,“德国建筑师是组织和项目管理的大师”。而与此相对,被询问的人中几乎没有人相信德国人会运用机智、天赋和创造力去设计建筑。  相似文献   

2.
当德国的包豪斯学院在1933年被关闭以后,德国现代建筑的命运就落在了纳粹的手中。在纳粹专制时代,建筑作为传达信息的媒体比建筑本身更重要。美的艺术形式与丑的政治目的联姻造成纳粹建筑的双重性格,希特勒的御用建筑师施佩尔利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和舞台设计的技巧,把建筑变成了他们向德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推销纳粹的商品。如今,经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德国人民正在重新评价自己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设计动态     
<正>DREISCHEIBENHAUS大楼获得2015年度MIPIM AWARD的最佳翻新建筑设计奖德国杜塞尔多夫的这座地标建筑原是Helmut Hentrich和Hubert Petschnigg为Ph..nix-Rheinrohr AG公司(后更名为Thyssen)设计的,是德国战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标志,被ThyssenKrupp公司用作总部大楼,直到2010年其迁出后闲置。2011年MOMENI集团和Black Horse投资公司将这座历史建筑买下,委托HPP事务所翻新设计。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德国重要的建筑师和理论家,被称为“德国有机建筑之父”的胡果·赫林提出:有机的本质是观察自然发现的。他认为设计中应排除人为几何及数学的规则,观察事物运行的机制与类型,分析其组织法则和秩序的关联,而建筑是这些功能组织的反映。他的有机建筑观集中体现在其作品伽考农庄中,并影响了汉斯·夏隆等人的建筑实践。  相似文献   

5.
德国传统建筑中有一种非常著名的"HUF木构桁架建筑",特别是德国西南部的施瓦本地区,这一建筑遗产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木制建筑以其温暖自然、易于加工和表现力丰富等特色,在住宅建筑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直到今天,特别是城市里被钢筋、水泥、石材包围充斥之后,木构建筑的住宅在西方国家更深受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6.
1999年底,受德国国家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DAAD)的邀请,我作为“现代设计教育考 察团”的成员赴德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活 动。其间亦参观和考察了德国境内的众多建 筑和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纵然德国的新建筑 代表着欧洲新建筑的设计理念,反映其先进 科学技术、经济实力、施工水平,但作为其城 市更新中的重要部分──大量的历史建筑再 利用的设计实践,更让我印象深刻,感慨颇 多。德国ZKM及HFG设计学院的扩建工程 便是其中一例。 欧美发达国家对待历史建筑的态度 在城市更新和发展过程中,如何正确对 待和妥当处理好历史…  相似文献   

7.
李沉 《建筑创作》2003,(6):28-31
德国著名建筑大师托马斯·赫尔佐格先生自20世纪70年代起便致力于生态建筑的研究与设计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发展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即将建筑的美学、技术、功能和可持续性结合起来,被称为近20年来太阳能建筑和建筑革新研究领域的开拓者。 在北京举办“托马斯·赫尔佐格建筑+技术展”期间,本刊记者就生态建筑的有关问题对赫尔佐格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德国重要的建筑师和理论家,被称为“德国有机建筑之父”的胡果&#183;赫林提出:有机的本质是观察自然发现的。他认为设计中应排除人为几何及数学的规则,观察事物运行的机制与类型,分析其组织法则和秩序的关联,而建筑是这些功能组织的反映。他的有机建筑观集中体现在其作品伽考农庄中,并影响了汉斯&#183;夏隆等人的建筑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德国传统建筑中有一种非常著名的"HUF木构桁架建筑",特别是德国西南部的施瓦本地区,这一建筑遗产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木制建筑以其温暖自然、易于加工和表现力丰富等特色,在住宅建筑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直到今天,特别是城市里被钢筋、水泥、石材包围充斥之后,木构建筑的住宅在西方国家更深受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夏热冬冷地区被动房外保温系统应用经验总结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德国被动房节能标准要求而建造的低能耗建筑在国内不断涌现,通过朗诗长兴布鲁克被动房的应用实践,总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工作经验,学习优异的节点处理做法,充实和完善国内的低能耗建筑节点设计。同时,采用节能设计模拟分析和工程经济数据的比对,论证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被动房外保温体系沿用德国的超节能标准并不具有可取性。建议国内的科研机构针对不同的气候分区分别制定相适应低能耗建筑的外墙体传热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从此,人们把建筑称为"凝固的艺术"。在建筑方案中,立面造型设计和内部空间的设计,是最能体现现代建筑艺术性的层面。一个良好的建筑是能够把立面造型设计与空间设计之间的关系做出一个富有灵气的设计,使人在建筑之中能够产生对这座建筑以及这个建筑中的空间的喜爱。本文从建筑方案的立面造型设计和空间设计的出发,首先对立面造型设计和空间设计做一些初步的分析,并最终探讨立面造型设计与空间设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早在包豪斯时期,德国的现代家具就已经和它的现代建筑一样闻名于世了。密斯、格罗庇乌斯、布劳耶等现代主义大师,在设计建筑和室内的同时,也投入了大量的热情去设计家具。他们当时设计的一些现代主义家具,在今天仍然是经典。模块化、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材料和部件的设计、通用化的接口设计、对结构和构造细部的高度关注,这些基于工业化时代的设计指导思想在德国设计中传承,不仅体现在家具设计中,也体现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中。当信息化时代到来后,德国家具设计也开始关注并积极适应着信息时代的要求:灵活、可变、结合多媒体设备。  相似文献   

13.
杜波  庄晓敏 《建筑师》2022,(5):57-65
介绍雨果·哈林、汉斯·夏隆和李承宽为代表的“德国有机建筑”流派的理论,并选定住宅案例进行设计解析。将“德国有机建筑”置于现代主义的语境中,通过与密斯·凡·德·罗对比辨析其空间概念,与勒·柯布西耶对比辨析其功能概念,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对比辨析其有机概念,厘清“德国有机建筑”的理论范畴和设计语汇。提炼出“德国有机建筑”从自明性的器官逻辑(哈林)到互成性的风景导向(夏隆和李承宽)的发展脉络,并试图探讨其界限、矛盾和张力。  相似文献   

14.
钱毅  任璞 《华中建筑》2014,(8):12-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占领青岛时期所建造的近代德国建筑中,有许多体现着德国青年风格派设计的作品。该文首先追溯了德国青年风格派的历史,接下来从青年风格派在青岛德国建筑的建筑装饰细部、立面造型方面的表现进行了详细论述,并重点分析了青岛德国青年风格派的代表性建筑,最后对青岛德国青年风格派建筑的影响及其价值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正庄伟先生,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建筑研究硕士;曾入职德国KTP,KSP以及HWP建筑设计事务所,从事建筑设计和项目执行;2000-2004就职于德国StoAG集团建筑设计研究部门;2004-2018担任德国Sto AG亚太区产品总监;担任中国国家外墙保温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委员,对建筑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要真正读懂一个建筑,不仅要关注宏观的形体设计,错落的空间排布与功能划分,一些表现材质的创意与选择,往往同样承载甚至孕育着设计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安亭新镇项目由德国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合作公司开发,所以,总的设计意向是使德国市镇风貌在当地环境中得以延续。自然形的边界线,曲折的道路是德国城镇规划中用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常用手段。 用地北部,西部和南部都被道路环绕,使得东边绿带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城镇和自然在这里交汇,而这种交汇正好适用辛克尔这位十九世纪的著名建筑师的主要设计原则,即融建筑和景观为一体。 遵照辛克尔的原则,建筑单体呈几何形规则布置,简练的造型使得广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德国建筑的特点及形成原因。通过对德国著名建筑师托马斯·赫尔佐格教授的访谈,深入探讨了德国建筑师在设计中应用技术的方法和团队管理组织的方式,尤其是在技术应用、专业配合以及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从业建筑师在项目设计中把握和运用相关技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家具品牌Vitra的园区一直被认为是个建筑博物馆,那里有很多大师的作品:Frank Ghery,Zaha Hadid,AlvaroSiza,Tadao Ando,Jean Pruve,NicholasGrimshaw,Buckminster Fuller等。最近的新成员是VitraHaus展馆,它是德国Weil am Rhein Vitra园区新建的展室,由瑞士知名建筑师二人组Herzog de Meuron设计。VitraHaus的设计概  相似文献   

19.
《山东建材》2014,(5):66-69
北德意志州银行德国汉诺威Nord LB Building,北德意志州银行,位于德国汉诺威,是德国第四大州立银行。房子由设计师Behnisch和他的搭档设计,在2002年完工。从外观看,它是一栋超现实积木建筑和传统建筑的完美结合体,既有着令人心跳和耳目一新的大胆风格,又透着德国人传统的、严谨的风韵。据说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碳排放,显得更加环保一些。  相似文献   

20.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来华的诸多德国建筑师中,罗克格无疑是最具成就者之一。德国学者华纳(Torsten Warner)在其1993年出版的著作《德国建筑艺术在中国-建筑文化移植》中对罗克格在中国设计的几座建筑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而作家李明则认为,"罗克格所具有显著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