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时间序列风速确定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复杂非线性特征,基于相空间重构理论和最大Lyapunov指数对其进行混沌与分形特征分析。首先,以经典Lorenz混沌系统及非混沌完全随机白噪声时间序列为验证算例,通过相空间重构和最大Lyapunov指数法判断以上2种非线性时间序列的混沌特征,分别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其次,对美国风能研究中心实测风速数据进行相空间重构,计算其最大Lyapunov指数并估算其可预测时间,最后采用G-P算法分析了实测风速时间序列的饱和关联维数。结果表明:相空间重构理论及最大Lyapunov指数法均可作为判断混沌特征的重要方法,时间序列风速具有明显的混沌分形特征及短期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风速时间序列复杂的非线性特征,根据C-C算法确定重构参数(嵌入维数及延迟时间)并对风速重构相空间,建立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网络)及Volterra自适应预测模型对风速时间序列进行预测,以Lorenz方程数值解为例验证了两种预测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模型和Volterra自适应预测模型都能对实测风速时间序列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预测误差分别在0.3和0.1 m/s内;Volterra自适应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总体较RBF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更高,且随着预测时间的增大,预测误差呈增大趋势,这与混沌存在初值敏感性的特征相符。  相似文献   

3.
基于小波变换与Elman神经网络的短期风速组合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速的准确预测对风电场发电系统的经济和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克服风速随机性强的缺点,提高短期风速预测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将小波变换与Elman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短期风速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由小波预处理模块和神经网络预测模块组成。首先利用小波预处理模块将风速序列作多尺度分解,重构得到不同频段的子序列,然后利用Elman神经网络模块分别对其训练和预测。实际风速预测结果表明,与单一的Elman和ARMA法相比,该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有较大的改善,可以用于风电场短期风速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针对风能发电及天气预报等领域中一直是难点和重点的风速时间序列预测问题,首先分别通过相图法和最大Lyapunov指数法定性定量确定风速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风速时间序列混沌特征结合相空间重构理论进行预测,根据C-C算法确定嵌入维数及延迟时间,将混沌理论应用于Volterra自适应模型,建立新的风速预测模型;以Lorenz方程为例验证该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并通过预测风速对比实测风速,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风速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混沌特征;风速时间序列的混沌特征表明其长期预测是不现实的,但其确定性结构表明其具有短期可预测性;以预测Lorenz方程数值解的方式验证了Volterra自适应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其预测误差控制在10~(-4)以内;Volterra自适应预测模型可以对实测风速时间序列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测误差控制在0.1 m/s内。  相似文献   

5.
基于混沌相空间重构与支持向量机的风速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富强  王东风  韩璞 《太阳能学报》2012,33(8):1321-1326
讨论了基于混沌相空间重构和支持向量机的风速预测。对风速数据的混沌特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相空间重构,采用C-C算法求取嵌入维数m和延时时间τ,确定预测模型的输入维m与样本集;在样本集中,采用粗搜索和细搜索的方法选取预测点的参考点,在进行细搜索的过程中提出相关性分离速率的方法,提高了预测精度。利用支持向量机强大的泛化能力,构造出风速预测回归函数,避免了传统的人工神经网络所存在收敛速度慢、结构选择困难和局部极小点问题。最后采用新西兰某风电场采样周期为10min的风速测量数据进行风速预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Chaos-SVR方法有效降低了风速预测误差,且此方法与神经网络法相比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和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杨茂  季本明 《太阳能学报》2016,37(11):2778-2784
依据混沌相空间重构理论,提出基于最大Lyapunov指数-校正的风电功率实时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将Lyapunov指数预测模型的一步预测值作为真实值加入到原序列中,对新构成的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和预测,从而实现了多步预测,并依据风电功率的物理实际约束对Lyapunov指数的预测值进行校正。以东北某风电场的实测数据为例,对风电功率进行实时预测,预测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以乌尔逊河为例,采用相空间重构理论计算实测月降雨的延迟时间、嵌入维数、G-P饱和关联维数和Laypunov指数,证明月降雨时间序列存在混沌现象。运用LS-SVM模型对乌尔逊河月降雨混沌时间序列进行预测,并利用交叉验证法求取LS-SVM模型两个重要参数的最佳组合,同时与RBF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做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时LS-SVM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RBF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区月降雨序列的混沌特性识别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相空间重构思想,采用最大Laypunov指数法确定洞庭湖区岳阳水文站30 a的月降雨序列具有明显的混沌特性。应用混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预测月降雨量,预测精度远远低于时间序列分解模型,并表现出高度的无规律性。定量分析了噪声对混沌预测精度的影响,表明监测误差是影响混沌预测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数据精度是提高混沌预测精度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徐青山  郑维高  卞海红 《太阳能学报》2015,36(12):2852-2859
考虑到直接对经验模式分解(EMD)所得多个分量分别建模预测会引入多重随机误差和产生较大预测工作量,提出一种基于游程检测法重构原则的EMD-Elman神经网络组合的风电短时功率预测算法,运用游程检测法对风电出力时间序列EMD得到系列本征模态函数IMF和趋势项Res进行波动性程度检测,将波动程度相似、变化规律相近的分量依照fine to coarse顺序重构成高频分量、低频分量和趋势项。然后针对性地对3个分量分别建立较准确的Elman神经网络短时多步预测模型,可减少预测分量建模数,提高预测精度和预测速度,最后将三分量预测结果自适应叠加。还分别给出两种预测模型的算例,对比分析发现EMD-Elman组合预测模型的精度优于Elman神经网络单一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
针对加权一阶局域法单步预报计算量大且存在累积误差的不足,在相空间重构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加权一阶局域法多步预报模型。通过对统一混沌系统的预测仿真,证明该模型对混沌时间序列多步预报的有效性。采用加权一阶局域法对四川省电力系统日负荷进行了短期预测,实际结果说明加权一阶局域法的预测精度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原始风速信号非线性和非平稳性的特征,提出一种新的改进经验小波变换(IEWT)方法,该方法可将风速信号分解成一组有限带宽的子序列,以降低其不稳定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提出基于改进经验小波变换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IEWT-LSSVM)的短期风速预测方法,并通过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算法(SAPSO)对相空间重构参数以及LSSVM模型的2个超参数进行共同优化。最后以华北某风电场采集的风速信号为算例,结果表明基于IEWT-LSSVM的预测模型能有效追踪风速信号的变化,在单步预测和多步预测上均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风速预测对风电场控制和电网调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不同时间间隔的测风数据为基础,采用时间序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对风速进行预测,通过比较风速预测绝对平均误差,说明时间间隔较短时,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精度较高;当时间间隔增大时,采用时间序列法预测精度较高;时间间隔过大,即风速数据太少时,两种预测方法误差都较大,须谨慎使用。该研究结果对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电网调度计划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风电场输出功率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动态基于神经网络的功率预测方法。根据实际运行的风电场相关风速、相关风向和风电功率的历史数据,建立了基于Elman神经元网络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模型。运用多层Elman神经网络模型对西北某风电场实际1h和24h的风电输出功率预测,与BP神经网络模型对比,经仿真分析证明前者具有预测精度高的特点,三隐含层Elman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效果最佳。这表明利用Elman回归神经网络建模对风电功率进行预测是可行的,能有效提高功率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熊伟  程加堂  艾莉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10):247-249
为提高风电场短期风速的预测精度,引入一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组合预测方法,按误差平方和最小原则对所建灰色GM(1,1)模型、BP网络和RBF网络三种单一预测数据进行非线性组合,并将其结果作为最终预测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及均方误差分别为17.76%和3.68%,均小于单一模型、线性组合模型及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预测结果,提高了网络的泛化能力,降低了预测风险,为风电场风速预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strategy for wind speed forecasting based on a hybri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 composed of a data filtering technique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WT) and a soft computing model based on the fuzzy ARTMAP (FA) network. The prediction capability of the proposed hybrid WT+FA model is demonstrated by an extensive comparison with some other existing wind speed forecasting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forecasting error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a proposed hybrid WT+FA model. The proposed wind speed forecasting strategy is applied to real data acquired from the North Cape wind farm located in PEI, Canada.  相似文献   

16.
风资源的随机波动性引起的相位滞后性问题,导致风电功率预测精度不高,尤其是风速变化较快时,滞后性引起的预测误差较大。考虑到风速波动与风功率变化密切相关,提出一种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数值天气预报(NWP)相结合的方法,并对预测风速误差进行校正,改善了预测风速的相位滞后性;然后将校正后的风速和风功率作为输入数据进行风电功率预测;采用蚁狮算法(ALO)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参数,从而建立基于风速误差校正和ALO-LSSVM组合的风电功率预测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风功率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SVM方法的风电场短期风速预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针对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风电场短期风速预测进行研究.选择了不同的输入向量(历史风速时间序列,历史风速和温度.历史风速、温度和风向,历史风速、温度和时间)作为输入进行误差对比分析。实测数据及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历史风度和温度的二输入模型,预测效果最佳,为风速的短期预测和发电量预测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风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达坂城风电场30m轮毂高处的1min实测风速数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对未来短时间风速进行预报。通过对风速反复训练与检测来选择一组合适的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了误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BP神经网络对未来风速进行短时间预测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误差较ARMA模型更精确,但是对于突变信息的处理能力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19.
Providing accurate multi-steps wind speed estimation models has increasing significance, because of the important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mpacts of wind speed on power grid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 benefits. In this study, the combined strategies for wind speed forecasting are proposed based on an intelligent data processing system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and Elman neural network are employed to form two hybrid models. The approach employs one of ANN to model the samples achieving data denoising and assimilation and apply the other to predict wind speed using the pre-processed samples. The proposed method is demonstrated in terms of the predicting improvements of the hybrid models compared with single ANN and the typical forecasting method. To give sufficient cases for the study, four observation sites with monthly average wind speed of four given years in Western China were used to test the models. Multiple evaluation method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provide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echnique in monthly average wind speed esti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