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无线Mesh网络现有接入认证协议不能满足节点漫游对性能和身份保护需求的问题,基于"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的组合特性与匿名技术,采用将身份与归属域分开处理的方式,设计了一种满足漫游特殊要求———身份保护和认证时延的接入认证协议,该协议不仅具有可证明的安全性和必需的安全性质,而且通信效率优于原有协议。  相似文献   

2.
位置k-匿名技术假设匿名集内的用户具有相同的安全性,这与现实情况不符. 借鉴安全多方计算理论,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结构下的无用户协作位置隐私保护方法. 该方法仍然基于时空匿名思想,利用不经意传输概念设计了隐私感知查询协议. 安全性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满足位置k-匿名和位置模糊的条件,而且取得了更高的隐私性.  相似文献   

3.
无需后端数据库的RFID认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使用后端数据库模式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安全协议存在的缺点,基于通用可组合
安全模型,设计了一个轻量级不需要后端数据库的RFID认证协议,该协议实现了匿名、不可
追踪和双向认证. 因该协议的实现仅使用伪随机函数原语,所以具有较高的效率. 通用可组
合安全性保证了该协议在任意的和未知的多方环境中运行时仍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面对智能家居快速发展以及家居通讯协议多样化的特点,介绍了主流X-10、CEBus协议,并比较其各自优缺点;针对这些优缺点制定出基于FSM的短距离家居通讯协议,该协议应用电力线载波方式,成本低廉,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很好的保密性,同时充分运用有限状态机有效地解决了各用电器间的通讯冲突问题,确保通讯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无线Mesh网络现有接入认证协议不能满足节点漫游对性能和身份保护需求的问题,基于“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的组合特性与匿名技术,采用将身份与归属域分开处理的方式,设计了一种满足漫游特殊要求——身份保护和认证时延的接入认证协议,该协议不仅具有可证明的安全性和必需的安全性质,而且通信效率优于原有协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智能卡登录系统中远程身份认证和密钥交换问题,提出一种具有通用可组合安全的基于口令的匿名认证密钥交换协议——πpAKE.该协议采用匿名技术进行登录认证及信息存储管理,使用Diffie-Hellman(DH)算法实现数据交换,同时生成临时会话密钥.由此节省了登录的运算开销,且协议具有前向安全性.研究从形式化论证角度出发,利用通用可组合安全认证理想函数FAUTH模型和密钥交换理想函数FKE模型,构建πpAKE的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并在此模型下,对πpAKE安全性进行论证,结果表明,该协议具有通用可组合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密钥协商协议实现匿名认证,进而有效保护通信方身份秘密,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平台模块(trusted platform module,TPM)的单向匿名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基于可信计算平台,引入TPM技术,不但实现了认证和密钥协商的安全属性要求,还满足了用户匿名的需求,使通信一方在不泄露其真实身份的前提下,向验证方证明其为某个群系统的合法成员,并在群管理员的配合下生成一个临时身份,提供了较好的安全性,适用于计算和存储资源有限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8.
针对e-Cash交易协议的匿名性和原子性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在对多个e-Cash方案及协议属性关系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离线可信第三方的方式,提出并建立了匿名原子的e-Cash交易协议模型,并对其原子性进行了证明.协议模型不仅克服了在线可信第三方匿名原子交易协议的缺陷,而且使关于协议属性的讨论抽象至与算法细节无关的层次之上,解决了难以直接确定协议属性本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移动IP注册过程中的用户匿名鉴别问题,提出了一个匿名鉴别的移动IP注册协议.移动用户采用Diffie-Hellman 密钥交换机制产生与家乡代理共享的动态会话密钥,并用它加密移动用户的真实身份,来构造注册请求消息中的临时身份标识符;家乡代理接收到临时身份标识符并进行解密得到移动用户的真实身份.由于每次注册请求消息中的临时身份标识符都不相同,从而实现了用户身份的匿名性和位置移动的不可跟踪性.该协议由公钥密码体制和共享密钥密码体制相结合来实现移动实体的鉴别.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不仅实现了移动实体的鉴别,而且具有很强的匿名性;与彭华熹、冯登国提出的匿名无线认证协议比较,该协议减少了在移动用户端的运算负荷和时间.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一种支持人人交互和细粒度功能协作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验证了细粒度三维协同设计的通讯机制.提出采用标准宏参命令为基本单元的通讯协议来支持异构CAD应用的集成.构造了三维协同工具的Agent结构,并描述其工作过程.初步实现一个集成两种异构三维CAD应用的原型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