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俄罗斯生产的СКФ-26氟橡胶的结构特性、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СКФ-26氟橡胶是以偏氟乙烯(VDF)与六氟丙烯(HFP)为主要原料制得的二元共聚物,胶料中的氟含量为65%。加工成的制品使用温度范围为-20~250℃。  相似文献   

2.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热降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 《塑料科技》1992,(4):59-61
本文用热重法(TGA)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热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PET的热降解按两个失重阶段进行,每一个失重阶段均为一级热降解反应。另外,还计算出PET的热降解活化能和频率因子。  相似文献   

3.
通过红外谱图(IR)、核磁共振谱图(NMR)、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等测试手段对耐低温氟醚橡胶(FLT)的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与杜邦Viton GLT、苏威PL-855、普通3#氟橡胶F246、2#氟橡胶F26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氟醚橡胶的分子结构中有醚键存在,且通过核磁共振19F-NMR谱求得共聚物中醚的质量分数约为13%,氟的质量分数约为66%。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分析技术(DTA-TGA)考察了氟橡胶(26型)在氮气气氛中的热解过程。基于DTATGA曲线,利用动力学方法计算了氟橡胶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并对氟橡胶热老化寿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热分解反应发生在450~520℃,用Kissinger方法计算出氟橡胶的表观活化能为234.7kJ/mol,指前因子为1.09×10~(14) min~(-1),利用Crane方法确定其反应级数n为1,利用Dakin方法预测其失重5%使用十年的最高温度为285℃。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TGA-FTIR)联用技术研究了氧气气氛下橡塑保温产品的热解和燃烧行为。结果表明,材料TGA曲线有两个失重阶段,第一失重阶段是材料中NBR和PVC官能团的热氧降解,主要生成CO2、H2O、HCl及氰酸等气体逸出;第二阶段是材料中碳链受热燃烧,生成CO2逸出。  相似文献   

6.
氟橡胶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介质性能,广泛应用于密封制品。但是,氟橡胶也存在几个明显的缺点:压缩永久变形大、低温性能差、高温下机械性能低、加工困难和耐水蒸汽性能不好等。为了改善26—41型氟橡胶(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的压缩永久变形,近年来国内外曾作了不少工作,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改进硫化系统。例如美国Dupont公司生产的低压缩永久变形氟橡胶Viton E 60-C采用的是苄基三苯基氯化膦(BPP)为  相似文献   

7.
据《ПРО—ВОШИНРТИ n АТИ》1983,№8报导,为了制造耐高温耐腐蚀介质的氟橡胶膜片,必须解决氟橡胶与聚芳酰胺纤维布的粘合问题。采用特低粘度和高分子氟橡胶—26(偏氯乙烯与六氟丙烯共聚物)并用(40:60),以10重量分MgO  相似文献   

8.
氟橡胶与氟醚橡胶的性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氟橡胶F246、氟醚橡胶VitonGLT和CI\Φ-260MAH的耐高低温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生胶的热分析和对其硫化胶高低温性能的研究,表明氟醚橡胶在显著改善氟橡胶低温柔顺性的同时,仍具有与氟橡胶相当的耐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偏氟乙烯(VDF)、六氟丙烯(HFP)和三氟丙基二甲基硅烷基丙烯醚(第三单体)为原料,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三元氟橡胶生胶,将生胶与补强剂、结构控制剂以及交联剂混炼后,硫化为含特殊第三单体的耐低温氟橡胶。研究了引发剂类型、第三单体含量、聚合压力和聚合温度对制备得到的耐低温氟橡胶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弹性体》2016,(5)
指氟橡胶是指主链及侧链的碳原子上连接有氟原子的一种合成高分子弹性体。氟橡胶具有优异的耐油、耐高温、耐酸碱、耐高真空等性能,同时由于氟原子的存在,使分子链极性增加、耐低温性能变差,极大地限制了氟橡胶的应用范围。通过研究氟橡胶/氟硅橡胶共混胶的硫化特性,找到了两种橡胶合适的共混工艺,改善了氟橡胶低温性能。结果表明,当体系处于碱性条件时,过氧化物可以硫化该共混胶,且随着氧化钙含量的增加,共混胶力学性能得到提升。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及力学测试表明,共混胶混合均匀,力学性能优异,低温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薛丹敏  罗延玲 《塑料科技》2003,(1):36-39,47
以聚偏氟乙烯(PVDF)/氟橡胶(F2 6 )合金为基体,研究了两种不同炭黑类型及用量、不同环境温度、不同热历程及辐照交联对复合物PTC(正电阻温度系数)导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偏氟乙烯/氟橡胶/炭黑三元复合体系具有强PTC特性,可用于制作电致发热稳定性良好的、自限温度 135± 5℃、具有商业用途的自控温型伴热带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塑性聚氨酯(TPU)在40℃、50℃、60℃、70℃下进行人工加速热老化,利用热失重分析法(TG)对TPU热降解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了TPU在老化过程中的热失重特性及其热降解动力学模型。测试结果表明,TPu热失重过程可分为硬段和软段热裂解两个阶段;硬段和软段各自最快热降解速率随老化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没有明显变化。然而,通过对TPU热失重5%时对应的温度进行分析,得出该温度随着热氧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说明TPu的热稳定性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采用Coats—Redfern方法对TPU的热降解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PU的热降解符合0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3.
引言聚甲基三氟丙基硅(氟硅橡胶)由于兼有硅橡胶的高低温特性和氟橡胶的耐溶剂性而具有独特的应用.氟硅橡胶在多种溶剂中表现出强烈的降解倾向.因此,在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定中,溶剂的选择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献中较少报导它的分子量测定但对溶液稳定性未加充分注意,在不同溶剂中的稳定更未加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用凝胶渗透色谱法结合特性粘度测定,探讨氟硅橡胶在多种  相似文献   

14.
氟橡胶/镁/硝酸钠富燃料体系的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G-DTA研究了镁粉、硝酸钠、氟橡胶以及混合组分的热分解过程,揭示了高含量镁粉/硝酸钠体系的凝聚相热分解反应机理.单组分的热分析曲线显示,镁粉熔化后有一个大的失重过程,硝酸钠的分解可分为不同的阶段,氟橡胶在较窄的温度范围内发生完全失重.混合组分的热分析结果表明,镁粉与氟橡胶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硝酸钠与氟橡胶的分解产物之间也有相互反应;镁/硝酸钠体系的快速分解温度发生在535℃附近,添加氟橡胶的镁/硝酸钠体系的分解温度发生在380℃附近.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氟化学工业的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作了预测。特别对氟化学工业中吨位较大的氢氟酸、氟利昂、氟塑料(聚四氟乙烯等)、氟橡胶、六氟化铀和六氟化硫等产品作了介绍。作者最后就发展我国氟化学工业提出了建议。附主要参考资料7篇。(1982年6月止)。  相似文献   

16.
水性环氧树脂制备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性环氧树脂为基体制备了玻璃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用TG、TG-FTIR研究了复合材料和基体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基体热降解分为两个阶段,复合材料的最大热失重速率峰值温度比树脂基体的最大热失重速率峰值温度低;热红联用分析表明,基体的降解主要发生在热失重第一阶段.动力学研究表明,树脂基体的表现活化能随分解程度增加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7.
《弹性体》2015,(4)
采用热重分析(TGA)技术研究了丙烯腈含量、炭黑粒径对丁腈橡胶(NBR)纯胶及炭黑硫化胶的热氧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炭黑后,降解一旦开始降解速率就迅速增加,这与炭黑有利于空气中的氧气向基体内部扩散有关。热氧降解首先是氧气攻击α—H,生成过氧自由基引发断链失重,所以降解初期丙烯腈含量增加,失重速率减小。炭黑结构度是影响NBR热氧降解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会昌县氟盐化工基地签约引进一家高新科技企业——东莞市中茂石油化工贸易有限公司氟化学品生产项目,主要生产含氟新材料PTFE(聚四氟乙烯)、FEP(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FKM(氟橡胶)、PVDF(聚偏氟乙烯)产品,建设年产2万t二氟一氯甲烷R22生产线、年产1万t四氟乙烯单体TEF项目、年产5 000 t PTFE生产线、年产4 000 t六氟丙烯(HFP)生产线、年产2 000 t高性能氟橡胶F246生产线和年产4 000 t新型无环境危害冷媒(1234YE)生产线。  相似文献   

19.
利用热失重-红外光谱联机分析技术(TG-FTIR)研究了聚氯乙烯(PVC)共混物在氮气气氛下、30~900℃范围内的热降解行为。结果表明:PVC共混物的热降解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在200~380℃,380~570℃和570~758℃范围内。其中,第一阶段主要为PVC脱HCl反应阶段,热降解产物主要为HCl;第二阶段主要为共轭多烯结构的裂解和环化,产物为低烃类化合物、苯及其衍生物;第三阶段为碳酸钙的分解反应,产物为CO2。  相似文献   

20.
聚苯乙烯在空气中热降解的化学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用  曾文茹 《安徽化工》2006,32(6):24-26
研究了聚苯乙烯在空气中的热降解化学动力学机理。实验结果显示,聚苯乙烯在空气中热降解存在两个失重阶段:第一阶段,温度范围从250.59℃开始至397.41℃,在此范围内,大约有85%的聚苯乙烯发生了分解;第二阶段为397.41~515.29℃,大约有15%的聚苯乙烯发生分解。动力学计算拟合结果表明,聚苯乙烯的主要失重阶段(第一阶段)的热解符合二级化学反应方程,其平均表观活化能Ea值为166.19kJ/mol,lnA值为32.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