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越来越多的公私募基金和券商资管开始发行定增产品.定增基金俨然成为继保本基金之后回避市场波动风险、寻找稳定收益的又一避险利器. 在股市风险得到较充分释放之后,定向增发的投资机会开始显现. 定向增发又称为非公开增发,上市公司如果想补充流动资资金,收购资产,或引进战略投资者,往往采用定向增发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1)
人民币外汇期权市场在逐步发展当中,针对其定价水平的分析研究方兴未艾。从构造两种不同的套利组合出发,对两个期限不同在值水平的人民币外汇期权进行了套利分析,发现:人民币外汇期权市场定价偏高,长期限期权定价更高。对此分析了其中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
相比公开增发、配股等再融资形式而言,定向增发具有程序简单、费用低廉、发行制度灵活等特点,近年来定向增发成为资本市场的主流融资方式。人们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定向增发折价问题上,文章从定向增发发行机制来揭示定向增发存在的玄机。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7)
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定向增发由于其发行门槛低、定价灵活、募集资金额度自由等独特优势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文章对我国三种股权再融资方式加以对比,分析了定向增发资产注入的动因、现状以及其中的利益输送方式,为定向增发资产注入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4)
随着直接融资比重的增加以及整体上市的需求,我国资本市场中掀起了定向增发资产注入的浪潮,大股东普遍通过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来实现价值增值。文章以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为研究视角,对我国A股主板2011—2017年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分析,实证检验了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市场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表现出"支持"作用,资产注入后上市公司市场绩效普遍向好;注入资产相关性越高,上市公司市场绩效表现越好,相关资产的注入越有利于资源整合,发挥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0)
定向增发可分为三种类型:融资型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和并购型定向增发。市场上以资产注入型进行定向增发的方式最多,是我国多数上市公司大股东偏好的定向增发方式,而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所涉及的问题也更为复杂,更多的是质疑大股东资产注入增发是一种利益输送(Tunneling)行为。文章以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为研究切入点,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分析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各种相关变量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发现近几年大股东资产注入增发行为越来越倾向为一种支持(Propping)行为。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1)
文章以完成定向增发的5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定向增发的特征,并以北京银行定向增发案为例,剖析了定向增发中利益输送的具体形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银行定向增发以现金资产为认购形式,以原股东为主要增发对象,且均为折价发行。利益输送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提高定向增发对象的授信额度,定向增发后的巨额分红和减持套现。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5)
以我国金融改革为背景,通过建立大股东利益攫取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以及股权融资下大股东力量对比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定向增发、公开增发和配股这三种股权融资方式中,控股股东会优先选择定向增发为并购融资。而并购融资前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以及并购项目的融资金额,会影响控股股东在定向增发融资与债权融资之间所做的选择。在股权融资下,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在并购融资后的提升水平以定向增发为最低,公开增发次之,而配股则最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9)
我国资本市场从推出股权分置改革到取得成功,并于2006年开始出现定向增发融资以来,定向增发融资方式已成为我国股权再融资的一种主要形式。定向增发价格相对于增发时的市价有较大的折扣,停牌操控、掏空行为、利益输送不断出现在定向增发融资争议之中。文章以宁波建工案例为背景,分析其定向增发融资中存在的异象,并从外部监管、内部控制层面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
以我国2014-2016年的制造业A股定向增发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修正的Jones模型中加入总资产报酬率来衡量应计盈余管理,采用异常现金流、异常生产成本、异常酌量费用三个指标衡量真实盈余管理,考察公司规模对定向增发前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同时存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且两者显著正相关;公司规模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都显著正相关。提出的建议包括: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监管机制,完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以有效抑制定向增发前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