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6)
当前,国内优先股发行在商业银行里十分流行,但是在不属于银行业的行业中,优先股融资模式还没有被普遍使用。但是国内关于优先股融资模式的有关法律条例十分缺乏。本文经过对国内优先股发行目前状况的检验分析,探究优先股融资模式优势,针对优先股融资模式推广,提出有关的完善策略,从而促进优先股融资模式合法地位的确认,提供给投资人员构建个性化标准预留领域,扩展投资局限,并且缩减上市准入限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7)
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正式引入优先股制度。文章首先阐述了优先股的特征及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然后在分析优先股、风险投资、科技型企业之间融合效应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科技型企业优先股上市融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从优先股规模、权利和政府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3)
我国上市公司自2013年国务院和证监会分别公布了《关于试点优先股的指导意见》和《优先股管理试点办法》后,发行优先股有了制度保障。优先股融资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在企业成长期能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改善经营业绩带来积极影响。但是我国优先股融资更多偏向于定向增发,难以找到合适的投资者。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上市公司运营优先股融资问题,希望能够为上市公司优先股融资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
优先股作为境外市场上成熟的证券品种,在我国也有很强的现实需求,随着近期我国金融改革的逐步开展,市场对优先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本文将从优先股的基本概念入手,结合对海外成熟市场优先股发展情况的分析,探讨中国优先股发行的特点并对优先股制度的实施对中国企业、投资者和证券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35)
在股份形式单一的中国,优先股一直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并且,在实践中,严格的公司核准设立主义也让其无法实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有必要建立健全优先股制度。一方面,优先股作为一种介于股权与债权之间的证券,能够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加灵活的选择。另一方面,企业发行优先股不会稀释股东的权益,对中小股东的权利提供了保护。本文以ABC商业银行为例,对该银行的优先股制度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见解,最后深入分析了该银行优先股的会计处理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玲 《中国给水排水》2006,22(10):30-30
污水处理项目可利用的市场化融资方式包括: 1 直接进入证券市场融资 ①发行优先股票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发行优先股票吸收国内外私人资本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既能满足污水处理的巨大资金需求,又不会丧失政府对污水处理项目的控制权。 ②发行市政债券  相似文献   

7.
《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范指引》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夯实了市场发展的基础,有助于促进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市场更加规范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充分发挥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有助于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市场以招标方式、簿记建档方式及非公开定向方式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  相似文献   

8.
融资是企业得以设立、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业而言,上市融资是企业快速获取大笔资金的一条重要途径。由此,当前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竞相谋求上市。尤其是资本市场对房地产业长达8年的禁令解除后,各地的房地产商不论所有制性质、规模、经营效益,正各显神通力求跻身上市公司之列。而我国目前公开发行上市的1200余家上市公司中,房地产类企业仅40余家,上市之路何其艰难!然而发行股票只是企业多种融资方式中的一种,股票上市也并非是缓解资金压力的灵丹妙药,对企业而言得失利弊值得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百强企业借助上市过程的价值重估,拓宽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空间,为企业转型升级赋能加速;同时,通过发行公司债、资产证券化等多元化融资,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近年来,物业管理行业通过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逐步向技术驱动型企业转变,平台技术开发投入增加,行业并购整合加速,规模效应显现,进入资本市场的趋势正逐步加快。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8)
以永续债和优先股为代表的新型金融工具成为当前企业最受欢迎的投融资渠道,但是限于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会计属性划分不明确和税务处理类法律准则欠缺等因素影响,给企业财税处理和新型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带来不利影响。为此,本文在简述永续债和优先股财税处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中兴通讯发行永续债和康美医药发行优先股的具体案例剖析两者财税处理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期望为企业未来永续债和优先股的财税处理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