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铝资源回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废旧锂离子电池再生过程中铝资源回收工艺,考察不同氢氧化钠用量、液固比及浸出段数对铝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钠用量为理论值1.3倍、液固比为4、选用两段浸出,铝浸出率可达到98.6%;在pH值为8的条件下,氢氧化铝的沉淀率为99.8%。  相似文献   

2.
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钴的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碱溶-液流旋分,将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富钴粉料分离,在H_2SO_4-H_2O_2体系中对该粉料浸出.采用先低液固比再高液固比浸出的方法,效果优于传统的连续高液固比浸出,钴的总浸出率约为98.23%.低液固比浸出最优条件为:2 mol/L H_2SO_4、H_2O_2用量1.5 ml/g、240 min、95℃、液固比4 ml/g,钴的浸出率为58.46%,终点pH=3.44.  相似文献   

3.
邓朝勇  张谊  杨茂麟  徐本军 《电池》2011,41(3):170-171
10% NaOH溶解→2mol/L H2SO4+ 30% H2O2浸出→P204 11级逆流净化→P507 7级萃取→HCl反萃回收CoCl2的工艺流程,具有对设备的腐蚀轻,污染小,操作安全等特点.钴的回收率超过98%,杂质含量均小于0.001 0%.  相似文献   

4.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主要集中在电池正极材料中有价金属的分离回收,采用的方法可分为火法冶金法、物理分选法以及湿法冶金法.应用最广泛的是湿法冶金法,其中最主要的是用酸浸出联合溶液萃取法,其次还有沉淀法、电解法等,对于离子交换法分离方面也有相关报道.根据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和未来的环境要求,今后的回收利用将朝综合处理和...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锂离子电池回收的必要性,综述了近年来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的主要方法。对未来锂离子电池的回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王仁祺 《电源技术》2012,36(4):587-589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日常生活的应用日益广泛,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金属等材料对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用于制备正极材料的金属钴的回收尤为重要。针对锂离子电池中的金属材料钴的回收方法予以总结,主要介绍了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最后针对废旧锂离子电池的资源化再利用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有机溶剂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张勇  胡信国  张翠芬 《电池》2004,34(1):30-32
选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了EC、DEC、DMC和EMC等有机溶剂体系对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保持率、平台保持率、充放电循环性能和温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乙基碳酸酯(DMC)不但具有较高的平台保持率,而且有利于电池的大电流充放电;二甲基碳酸酯(DEC)对电池的循环寿命有较大的改善作用;乙基甲基碳酸酯(EMC)具有较好的温度特性.  相似文献   

8.
归纳总结"三步法"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工艺,对工艺中LiCoO2正极材料与铝箔的分离、正极材料中锂和钴的浸出、锂与钴的分离及应用等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9.
通过锂离子电池发展状况和锂离子电池结构和组成,阐明了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的必要性;通过废旧锂离子电池的预处理、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的分离、活性物质的再利用等工艺过程的介绍,综述了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及再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不同回收技术存在问题,展望了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韩晓改  张俊喜  范靖康  王裕民 《电池》2021,51(2):205-208
结合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工艺,阐述电解液组成、特点、处理方法(高温、常温、湿法处理等)及处理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角度,对电解液的各种处理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从废旧锂离子蓄电池中回收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汉兵  秦毅红 《电源技术》2006,30(4):311-314
对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的高需求及其高价格,推动了钴的湿法回收工艺的进步。优化了从废旧锂离子蓄电池中回收钴的湿法过程,根据铝钴膜废料的性质确定了回收流程:利用特殊有机溶剂溶解聚偏氟乙烯(PVDF),然后浸出滤渣,萃取浸出液并电解回收钴,得到完整、光亮、致密、表面形貌好的钴沉积物,含量为99.5%。  相似文献   

12.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用碳酸酯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与电解液有着密切的关系.介绍了采用线性电位扫描和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方法,研究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常用的几种碳酸酯在铂电极和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铂电极上线性碳酸酯DEC、DMC和EMC的阴极还原极类似,而环状碳酸酯PC较线性碳酸酯难还原;碳电极上,DEC、DMC和EMC的循环伏安行为相类似,而PC则与锂离子共嵌于碳中,导致锂离子的嵌入量大大增加,而脱嵌锂离子的可逆性却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锂离子电池由于自身具有众多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便携电器中。综述了国内外报废锂离子电池有价金属回收的技术,主要有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技术,结合我国报废锂离子电池回收现状、回收技术及其效益分析,以期对报废锂离子电池回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赵光金 《电源技术》2020,(1):139-141
随着锂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及其成本的快速下降,废旧锂电池将呈现爆发式累积性增长趋势,其健康、环境、安全隐患的累积效应成倍放大,不容忽视,若不能有效回收处理,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尤其是电解液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且在自然环境中极易发生副反应,造成二次污染,对其回收处置尤为关键。总结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组成及其潜在的危害,综述了国内外废旧锂电池电解液回收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展望了电解液新型回收处理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锂离子电池中安全性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论述了不燃和阻燃有机溶剂的作用原理,并总结了它们用于改善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综述了这一领域的当前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锂离子蓄电池电解液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锂离子蓄电池电解液及其添加剂的研究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电解液作为锂离子蓄电池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池性能影响很大。综述了现阶段锂离子蓄电池电解液的溶剂、锂盐、低温性能以及热稳定性方面的研究状况。添加剂是有效改善锂离子蓄电池电解液性能的手段,概述了目前添加剂几个主要方面———SEI成膜添加剂、电导率提高添加剂、电池安全保护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指出今后电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重点将朝着高比容量、高充放电效率、高循环性能以及低成本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电极结构参数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影响,基于实验结果以及一维等温电化学模型研究了电极厚度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不同活性物质载量的LiNi_(1/3)Co_(1/3)Mn_(1/3)O_2电极,研究了不同厚度的电极对其倍率性能、循环充放电性能和容量的影响。基于多孔电极理论建立了一维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模型。将不同厚度的电极的仿真放电曲线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显示,不同厚度电极区域的电解质盐浓度、活性粒子表面锂离子浓度、电解液电势和过电势都有着显著的不同,正是这些差异导致不同厚度的电极的倍率性能、容量衰退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锂离子蓄电池的安全性一直受到人们关注,现在仍然是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性的测试方法,包括测试标准、测试内容的实质以及对安全性的研究方法,如ARC(加速量热)、DSC(差分热扫描)、TGA(热量分析)、XRD(X射线衍射)等,以及这些方法在研究材料热稳定性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由于电池工作特性的非线性特征,要想获得不同电流充满电的充电时间,需要建立电池的统一充电模型。对锂离子电池进行了0.2 C和1 C的充电实验,将不同电流的充电时间进行标准化,去除欧姆内阻影响后,两条充电电压-时间曲线表现了很高的相似度;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锂离子电池充电曲线进行拟合,获得恒温条件下,不同倍率的充电曲线模型。用该模型分别对0.4 C、0.5 C、0.6 C、0.8 C、1 C和1.2 C的充电曲线进行预测,充电至截止电压的时间与试验实际值的误差分别为0.4、0.63、0.8、1.24、1.22、1.13 min。实验表明,充电模型可用来预测不同充电电流的充电时间,为充电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