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亚稳奥氏体型Fe-Cr-Mn(W,V)合金的组织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形变奥氏体组织进行长期时效观察合金相演化过程 ,研究了低放射性亚稳奥氏体Fe Cr Mn(W ,V)合金的组织稳定性。实验表明 :合金在高于 40 0℃时 ,相平衡处在γ α σ三相区 ,低于 40 0℃可以保证亚稳奥氏体的稳定性。亚稳奥氏体可以发生γ→ε→α′→α转变也可以发生γ→γ(f)→α′(f)→α转变 ,ε马氏体不是γ→α转变的唯一中间过渡相。形变诱发ε马氏体形成过程中伴随奥氏体晶粒碎化 ,可产生细晶强化作用 ,这是开发亚稳奥氏体Fe Cr Mn合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形变加工和长期时效热处理,研究了(C+N)复合强化的Fe-13Cr-17Mn(M,V)奥氏体合金的稳定性和相平衡特点,结果表明:在500℃以下合金奥氏体稳定,不发生γ→α转变。采用(C+N)复合添加晶粒细化,可有效抑制ε马氏体形成和σ相析出。500~700℃长期时效后形变诱发大量碳化物析出,Ms点提高,加快形变诱发α马氏体分解和再结晶,促使γ→α转变和σ相析出,合金奥氏体变得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奥氏体型Fe-Cr-Mn(W,V)合金相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形变加工和长期时效热处理 ,研究了 (C N)复合强化的Fe 13Cr 17Mn(W ,V)奥氏体合金的稳定性和相平衡特点。结果表明 :在 50 0℃以下合金奥氏体稳定 ,不发生γ→α转变。采用 (C N)复合添加晶粒细化 ,可有效抑制ε马氏体形成和σ相析出。 50 0~ 70 0℃长期时效后形变诱发大量碳化物析出 ,MS 点提高 ,加快形变诱发α′马氏体分解和再结晶 ,促使γ→α转变和σ相析出 ,合金奥氏体变得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Ti—15V—3Cr—3Sn—3Al合金的等温转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及硬度测量,Ti15-3亚稳β钛合金的等温变特性,确定了转变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自β区淬火,合金单一亚稳β相组织,不发ω相转变或应力诱发马氏体转变,450℃以上等温,直接析出α相,450℃以下的早期阶段,观察到β→β′+β相分离反应,反应速度较快,β无明显的沉淀硬化效应。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阻测量、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铁锰基形状记忆合会中γ→ε相变与顺磁—反铁磁转变(PM-AM).对顺磁—反铁磁转变的温度区间和可逆性作了仔细分析。降温时γ→ε转变与顺磁到反铁磁转变的温度区间有重叠,但升温时反铁磁到顺磁的转变出现在-140℃到+50℃之间,ε→γ在100~200℃之间进行,二者截然分开,淬火态合会X射线谱上的奥氏体线条强于马氏体线条,即奥氏体是主相。结果还表明磁转变表现为降温时电阻由下降转为升高。Neel转变点由升温曲线上的最低点给出,其值为-5℃。讨论了Si对磁转变影响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及硬度测量,研究了Ti-15-3亚稳β钛合金的等温转变特性,确定了转变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自β区淬火,合金为单一亚稳β相组织,不发生ω相转变成应力诱发马氏体转变。450℃以上等温,直接析出α相;450℃以下的早期阶段,观察到β→β′+β相分离反应,反应速度较快,β′无明显的沉淀硬化效应。  相似文献   

7.
对经不同预处理的Fe-30.01Ni-8,97Co-2.96Ti铁基合金的马氏体的表面浮凸、组织形态、惯习面以及原奥氏体晶界析出物对马氏体转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1200℃×30h奥氏体均匀化、700℃×9h时效的合金,其马氏体为透镜状,惯习面为{225}γ;经1200℃×30h奥氏体均匀化、室温时效1.7×104h的合金,其马氏体为透镜状+薄片状,薄片状马氏体的惯习面为{31015}γ;原奥氏体晶界处的析出物抑制马氏体转变。  相似文献   

8.
在Fe-Mn-Al-Cr系亚稳奥氏体区内,用膨胀法测定了40种合金的γ→ε-马氏体转变温度M_(es)。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处理实验结果,建立了M_(es)与合金成分关系的经验公式。经验公式中,1Wt-%的Al,C,Cr分别使Fe-Mn合金的M_(es)降低约51,339,8℃;这个结果与以前研究它们对Fe-Mn合金γ→ε-马氏体转变的影响和Ishida计算它们对Fe-Mn合金γ→ε相变驱动力的影响一致。根据γ→ε-马氏体转变的层错机制,简要讨论了Al,C和Cr对Fe-Mn合金M_(es)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Fe-Mn-Al-Cr系亚稳奥氏体区内,用膨胀法测定了40种合金的γ→ε-马氏体转变温度M_(es)。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处理实验结果,建立了M_(es)与合金成分关系的经验公式。经验公式中,1Wt-%的Al,C,Cr分别使Fe-Mn合金的M_(es)降低约51,339,8℃;这个结果与以前研究它们对Fe-Mn合金γ→ε-马氏体转变的影响和Ishida计算它们对Fe-Mn合金γ→ε相变驱动力的影响一致。根据γ→ε-马氏体转变的层错机制,简要讨论了Al,C和Cr对Fe-Mn合金M_(es)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加有Al和Si的奥氏体Fe(15-30wt%)Mn合金的形变孪晶,马氏体相变和机械性能,做了不同形变速率和不同温度的拉伸试验。用光镜,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塑性形变过程中在γ基体中形成的孪晶,α‘(体心立方)和ε(密集六方)马氏体。  相似文献   

11.
胡本芙  贾成厂 《金属学报》2001,37(7):703-708
研究了Fe-Cr-Mn(W,V)低活性奥氏体钢的相稳定性对低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Cr-Mn(W,V)奥氏体钢存在韧-脆转变行为,应变诱发ε-马氏体和热诱发ε-马氏体的相互作用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导致粗晶粒亚稳奥氏体Fe-Cr-Mn(W,V)钢危性断理解,沿晶断裂抗力温度降低而减弱,发生沿晶断裂是高Mn钢断裂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预形变对Fe—Mn—Si合金γ=ε相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形变强烈诱发Fe-Mn-Si合金产生γ→ε马氏体相变,预形变量较小时,形变诱发产生的γ→ε马氏体具有择优取向,同一晶粒内的ε马氏体片大多数取向相同;随预形变量增大,ε马氏体大量增多,ε马氏体片之间呈现交叉;预变量越,大将 叉现象愈严重,形变诱发的ε马氏体片的相互交叉是产生加工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预形变对Fe-Mn-Si合金γ=ε相变过程的相变温度影响显著,随着预形变量的增大,合金的相变点Ms有不同程度升高,且含Si量越多,升高幅度越大;As和Af都明显升高,其升高幅度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Fe—Mn—Si—Cr—Ni记忆合金形变组织的TEM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戎利建  平德海 《金属学报》1995,31(9):A399-A404
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分析研究了元素Cr,Ni对Fe-Mn-Si合金c/α值及形变诱发ε马氏体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r,Ni后,合金的c/α值由1.620提高至1.656,其结果使合金中的fcc形变孪晶易形成;通过在孪晶内形成ε马氏体,可避免不同取向马氏体之间的穿的越过程。骨利于合金的记忆效应。  相似文献   

14.
预形变强烈诱发Fe-Mn-Si合金产生γ→ε马氏体相变.预形变量较小时,形变诱发产生的γ→ε马氏体具有择优取向,同一晶粒内的ε马氏体片大多数取向相同;随预形变量增大,ε马氏体大量增多,ε马氏体片之间呈现交叉;预形变量越大,交叉现象愈严重,形变诱发的ε马氏体片的相互交叉是产生加工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预形变对Fe- Mn-Si合金εγ相变过程的相变温度影响显著,随着预形变量的增大,合金的相交点Ms有不同程度升高,且含Si量越多,升高幅度越大;As和Af都明显升高,其升高幅度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用OM、EBSD、TEM、XRD和拉伸实验等方法,研究了γ-奥氏体/ε-马氏体双相Fe-19Mn-0.0017C(质量分数,%)合金在拉伸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和加工硬化行为。结果表明,Fe-19Mn发生了变形诱导马氏体相变,并且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相变过程由以γ→ε相变为主转变为以ε→α'相变为主。对比分析加工硬化率的变化与相含量的变化,表明ε→α'相变比γ→ε相变具有更高的加工硬化能力。同时,在变形过程中,ε-马氏体不仅发生了位错滑移,还形成了■孪晶,以满足ε-马氏体的变形协调。在γ→ε和ε→α'双重相变引起的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γ-奥氏体/ε-马氏体/α'-马氏体中的位错滑移,以及ε-马氏体的孪生变形等机制的共同作用下,Fe-19Mn的抗拉强度和总延伸率分别达到722 MPa和31%,显示出良好的强塑性匹配。  相似文献   

16.
β钛合金可通过得到室温下过饱和的β相固港体,再进行热处理使之桥出细小的。相以求强化.还可利用厂相可冷加工的特点,将加工与时效组合进行形变热处理强化.为此,开发了卢钛合金强韧化的各种形变热处理方法.β纯合全的相变和强动化β合金是马氏体相变点低于室温的合金,从β区快冷可得到室温β相.室温为α+β相的是β相的亚德区,时效时析出α相而强化.此外,亚德.相低温下还产生β→β1+β2两相分离和β→ω相的相变,也对组织控制和机械性能有影响.典型亚稳厂合金Ti-!SV-3Cr-3Sn-3AIm一15-3)合金的基本热处理,是由…  相似文献   

17.
Fe—Mn—Si合金的磁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电阻测量、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铁锰基形状记忆合金中γ→ε相变与顺磁-反铁磁转变。对顺磁-反铁磁转变的温度区间和可逆性作了仔细分析。降温时→ε转为与顺磁到反铁磁转变的温度区间有重叠,但升温时反铁磁到顺磁的转变出现在-140℃到+50℃之间,ε→γ在100-200℃之间进行,二者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18.
激光熔覆Fe—Cr—W—Ni—C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其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武晓雷  陈光南 《金属学报》1998,34(10):1033-1038
用SEM,ATEM及化学分析、显微硬度测定等手段,对激光熔覆Fe-Cr-W-Ni-C(其质量比为10:5:1:1:1)合金的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经激光熔覆后可得到亚共晶和过共晶两类熔覆组织为γ+(γ+M7C3)及M7C3+(γ+M7C3),存在领先相的竞争与选择,γ为亚稳奥氏体,具有较高的合金元素过饱和含量;M7C3(M=Cr,Fe,W等)为Cr基合金碳化物。存在层片状、蜂窝状、网  相似文献   

19.
高熵合金是一种原子排列有序,化学无序的新型多主元合金。通过改变合金元素的种类和浓度,能够调控合金系统层错能及显微组织的相稳定性,进而诱发形变孪晶、马氏体相变等塑性变形机制,最终使合金获得突出的综合力学性能。这种高熵合金的设计理念称为“亚稳工程”。亚稳高熵合金的显微组织、相结构及变形机制与合金体系的层错能密切相关。在FeMnCoCr系亚稳高熵合金中,随着系统层错能降低,面心立方结构稳定性下降,从而激活应变诱导马氏体相变(γ→ε),实现了合金强度和塑性的同时提高。本文主要介绍了FeMnCoCr系亚稳高熵合金的成分设计、制备及加工方法、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并对亚稳高熵合金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用电阻法、磁化率和X-光衍射等方法研究了Fe-30Mn-6Si形状记忆合金在Neel温度以下的γ→ε相变,与以前工作不同,本文实验结果显示,在某些Fe-Mn和Fe-Mn-Si合金中磁转变并不阻止ε马氏体相在Neel温度以下的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