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80代群、90代群和世纪代群是中国动漫消费的主要力量和潜在力量,是动画市场的现在和未来。他们在动漫关注上体现出一些不同的、但更多的是相似的特征,本文主要是针对几个代群的异质特征和共性特征进行比较,进而探讨其对动漫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动漫创作质量的提高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动漫综合开发也带来了衍生产品及其市场的发展,形成了动漫产业全方位发展的格局。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动漫衍生产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地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各大产业都在逐步上升,近年来,作为新型的文化产业——动漫产业迅速进入人们的视线.20世纪,动漫产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已经非常流行了,自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动漫产业迅速流入我国经济市场.动漫产业具有庞大的经济市场,且发展前景较好,但是由于动漫产业进入我国市场较晚,所以基础还是相对较薄弱.本文主要对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个简要分析,并探讨新的动漫产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动漫产业经过近年来几何式的增长,目前原创动画片产量也已悄然成为世界第一。与此同时在发展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瓶颈,许多关心中国动漫发展的有识之士开始思考这些妨碍动漫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如何可以克服。俗话说历史是今天的镜子,那么其他动漫产业发展比较早的发达国家是如何解决这些的呢?日本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动漫强国,通过对日本的动漫发展史的研究,定会发掘出对中国动漫事业有借鉴意义的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5.
动漫产业日益成为我国关注和发展的重点.动漫产业根据需求来进行创作与生产,其作为新兴产业已经实行高度的市场化机制.动漫作为一项独特的新兴产业,不仅促进了动漫产业自身的发展,还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强劲动力.动漫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对文化产业的不断重视正在日渐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是世界公认的新世纪最有前景的新兴创意产业.本文主要以现阶段动漫产业竞争力的现状为依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同时给出促进其未来健康发展的针对性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社会,动漫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动漫人才是分短缺。国内多数院校从就业的前景考虑,纷纷设立了与动漫相关的专业,然而我国高校每年毕业的动漫专业相关学生不能很好适应市场是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动漫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培养目标,结合高职院校动漫专业教育现状,探讨高职院校如何构建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动漫专业教育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岩 《网友世界》2014,(15):16-16
随着社会对科技的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在各个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的影响。动漫产业利用计算机技术有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动漫对计算机很好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动漫不但是一门艺术,而且它对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动漫包括书籍、动漫游戏和动漫影视,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产品进行开发和运用。以动画为视觉的各种新奇的事物都孕育而生。我国从目前的动漫市场形势来看,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阐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动漫领域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动漫产业则是这轮朝阳上绚丽的霞光。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以及生产和经营与动漫形象有关的衍生产品的产业。面对资金、技术、人才、创意、市场、体制等中国动漫业的诸多瓶颈,我们需要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动漫产业的发展中,动漫出版物一般是位于动画产业链中的最前端。中国的连环画也曾经是世界该领域的一个独特品种,但它在80年代后萧条并退出市场,与此相对的是同时期日本漫画登陆中国市场,在不足五年的时间里便彻底征服了中国读者。如何发展本土原创漫画?笔者进行了三地动漫印刷品市场和阅读群体调查,试图在本文中阐述当代中国如何构筑多元化分层次的动漫阅读和创作体系,以及推动我国原创漫画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动漫产业的发展,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动漫产业及其周边产品的开发,动漫形象作为一种媒介,已经成为动漫业发展中的一种符号,动漫形象能够反映受众心理,完成文化符号向产业符号的转变,象征着一个时代的文化缩影。充分研究和发挥动漫形象的这些符号特征,能够推动动漫业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近十年来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美国、日本动漫产业相比较进行分析,总结出动漫产业一些发展规律,得出原创连环漫画是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必要基础。同时围绕漫画对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动漫专业的教学也要始终围绕为动漫产业培育优秀人才的主要目的开展工作,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要立足于动漫产业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动漫专业教学可以采用大项目教学、联合大作业、学生工作室等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近日,关于动漫业发展的各方评论一直未能间断,在外来动漫产业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局势下。多数动漫业内外的同仁,都给出了自己对当前国产动漫行业发展现状的观点。如何在接下来的路程里少走弯路,笔者认为发现问题是第一位的。是时候,停下来听听各种的声音,毕竟未来发展的道路还有很长。NO.1高龄动漫才更有市场有妖气总经理周靖淇:你觉得《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什么成功?因为它本来只想做幼儿文化产品,结果意  相似文献   

14.
底洁 《中国信息化》2008,(10):46-47
近几年来中国的动漫产业进入到高速增长阶段,动漫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关键词,撼动着青年一代的品格、信仰以及文化的根基。政府政策支持和文化积累成为了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优势。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从中央到各地政府的有力支持,这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优势之一。2006年4月,国务院转发的财政部等十部委《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力争5到10年使我国动漫产业的创作开发和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动漫大国和强国行列。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大批资金开始注入动漫产业。2006年11月,  相似文献   

15.
1300多家动漫教学机构,5000多家动漫企业,40多个动漫产业基地,预计将达到1000亿元的市场空间……在中国动漫产业火热发展的背后,绝不可忽视IT的力量。计算机的应用将中国的人力成本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正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动漫产业加快发展步伐的重要原因之一;科技的发展渗透到动画渲染、动作捕捉等动漫制作全过程中,也让国产动漫在制作“硬件”上不落后于发达国家;进入21世纪,互联网成为了中国动漫产业的驱动力,不仅让动画制作企业提升品牌,而且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动画形式,给动漫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会;而从2006年开始,手机动漫又成为了一个新的增长点,这一领域500%的年增长率更是让产业链上的所有厂商趋之若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网络速度和智能手机普及率不断提升,用户对移动互联网服务消费习惯逐渐形成.同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动漫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作为移动互联网与动漫产业相结合的手机动漫成为了动漫产业发展的最新方向.文章提出了一种手机动漫运营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方法,并详细该系统的体系架构、设计和实现方法.系统投入运行后,为广大手机动漫的作品创作者与庞大的移动终端手机动漫用户之间建立了统一的手机动漫运营服务平台,为手机动漫系统的可持续化运营提供了系统保障,进而推进了数字动漫特别是手机动漫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在上期的话题里我们探讨了动漫课程的归属及未来的发展走向。在探讨中我们也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呈现出不断更新、不断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方向,动漫课程给信息技术课程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课堂创新的动力。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水平,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中央电化教育馆联合组织并实施"中国国际动漫人才培养计划"。主要目的是要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普及动漫基础知识,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数字娱乐产业发展到今天,已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动漫游戏行业的不断扩张更让产业发展高歌猛进,动漫游戏也成了近年来热门职业。 动漫游戏市场的温度一再升高让市场蛋糕不断做大,政府政策支持,企业人才需求,给IT培训行业点亮了一盏明灯。从2003年,政府开始大力扶持游戏产业,首先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推出的“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凡列入此工程的选题,新闻出版总署将会同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9.
Flash具有很多优点,如矢量动画、关键帧技术和流式播放,其优势让动漫得以迅速发展,并进入中国。  相似文献   

20.
动漫产业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灵活运用,对于提高我国软实力,促进我国经济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动漫不仅仅是作为一门艺术而存在,更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动漫产业是属于创意艺术的范畴的,它以创意为核心,通过创新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其中包括漫画书籍、动漫游戏、动漫电影和电视以及以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为手段的动画新品种等动画对其进行动画产品的直接开发、生产和销售,以动画为形象的玩偶和电子游戏衍生出来的产品作为经营的产业。从目前来看,动漫产业是个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