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扇三角洲露头层序演化特征及其对砂岩储集层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河北省滦平扇三角洲露头储集层砂体类型和分布规律的详细解剖和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发现,基准面的旋回演化对砂体类型分布和砂体规模的变化有较明显的控制作用,即使对于同一种沉积微相类型的砂体,其厚度和宽厚比也会随着基准面的旋回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远岸水道砂体在高可容纳空间时期宽厚比变大,在低可容纳空间时期宽厚比变小,厚度增大.在地质建模中引入层序地层学规律和认识作为限制条件,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对砂体类型和砂体规模的随机实现,使模拟结果更加符合地质规律和客观实际情况.图5表2参4  相似文献   

2.
在对河北省滦平扇三角洲露头储集层砂体类型和分布规律的详细解剖和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发现,基准面的旋回演化对砂体类型分布和砂体规模的变化有较明显的控制作用,即使对于同一种沉积微相类型的砂体,其厚度和宽厚比也会随着基准面的旋回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远岸水道砂体在高可容纳空间时期宽厚比变大,在低可容纳空间时期宽厚比变小,厚度增大。在地质建模中引入层序地层学规律和认识作为限制条件,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对砂体类型和砂体规模的随机实现,使模拟结果更加符合地质规律和客观实际情况。图5表2参4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的滩坝砂体等分布广泛,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30多年来不断取得新的发现和突破。该类砂体具有储集层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分布规律比较复杂。本文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地震、测井、岩心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了沙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将主力含油层段——沙四上亚段划分为2个中期地层旋回和7个短期地层旋回,并指出:短期旋回基准面的升降变化控制了砂体的类型;中期旋回基准面的变化控制了砂体的叠加样式及横向展布。  相似文献   

4.
苏里格气田相控建模及有利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里格气田含气面积几千平方千米,储层性质变化大,生产动态反映沉积微相明显控制有利储层的分布。通过研究该区古河流的几何形态参数,采用相控建模技术对苏里格地区储层进行预测。建模过程中优选砂体宽厚比参数在45-80范围内变化,河道的主方向在-10°-20°范围内变化,其中盒8下亚段的底部河道的弯曲度小,盒8下亚段的顶部河道的弯曲度较大,砂体的剖面几何形态为半圆柱体。在随机建模过程中考虑砂岩密度、各种厚度砂体比例、旋回性、砂体宽厚比、高效储层空间位置等地质参数为随机地质模型的约束控制条件。相控建模的结果反映出有利储层的分布,并与生产动态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史南地区沙三段浊积砂体成因模式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在史南地区区域性地震层序划分和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对砂体的成因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将浊积砂体划分为滑塌浊积岩、坡移浊积扇和湖底扇三种圈闭类型,每种类型圈闭的形成和分布都与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密切相关。湖底扇和坡移浊积扇圈闭形成于基准面上升期,是该区主要的储油圈闭;滑塌浊积岩圈闭主要形成于基准面下降期,规模较小,储集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枣园油田孔一段枣Ⅱ-Ⅲ油组的储集层为一套冲积扇上的河道沉积砂体。在枣Ⅱ和枣Ⅲ上、下两部分中识别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11个中期旋回,每个中期旋回由1~5个短期旋回组成。短期地层基准面旋回分为低可客空间旋回和高可容空间旋回2种类型。代表2种特征不同的河道砂体。中期基准面旋回分为不对称和对称2种类型。长期旋回内部的高可容空间部位以泥质沉积为主,其间镶嵌一些孤立状河道砂体,随着基准面上升,可容空间增大,砂质含量减少,砂体宽厚比增加。  相似文献   

7.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实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5区块自2005年合作开发以来,目的层段的层位划分一直存有争议。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技术,对苏5区块盒7、盒8段进行了精细划分和对比,共识别出2个长期、5个中期和11个短期旋回层序,建立了区内高精度的地层对比格架。从划分结果来看,中、短期旋回层序结构类型自下而上由A型向C型转化,并以相应层序基准面旋回上升期砂体发育程度为最好。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描述了层序格架内砂体的纵横向展布规律,并以中期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和下降半旋回相域为等时地层编图单元编制了各中期旋回的沉积微相和砂体分布图,预测了有利砂体的分布,为气田下步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层基准面模式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基石,伴随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与沉积物补给通量的比值不仅决定了地质作用全过程及旋回地层的发育,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地层中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及物性特征.在识别出不同级次地层旋回的基础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旋回等时对比技术使建立精确的区域地层对比格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层基准面模式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基石,伴随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与沉积物补给通量的比值不仅决定了地质作用全过程及旋回地层的发育,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地层中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及物性特征。在识别出不同级次地层旋回的基础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旋回等时对比技术使建立精确的区域地层对比格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基准面变化的研究,分析了其对砂体发育的控制作用,认为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基准面变化频繁.变化频率大于1000次/Ma,这种频繁变化导致沙三段中单砂层厚度较小,砂泥岩频繁互层。东濮凹陷古近系基准面变化旋回具典型“旋回含旋回”的特点,沉积物随基准面的变化不断迁移,在四级层序的高位域和低位域形成富集.四级层序界面对储层有比较明显的控制作用,界面附近砂岩比较发育,而且油气也富集,是油气勘探中要寻找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二叠系河流相地层砂体展布规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鄂尔多斯盆地的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二叠系山1段至盒8上段主要为一种复杂的辫状河沉积体系。以层序地层对比结果为基础,在全区范围内统计每一个准层序中砂体钻遇率,并绘制砂体钻遇率变化曲线;统计各准层序中1m以上的砂体厚度,用两种方法计算每一准层序中砂体的平均厚度,绘制砂体平均厚度的变化曲线。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对钻遇率变化曲线和砂体平均厚度变化曲线进行解释,揭示砂体展布与基准面变化的关系,从而建立河道砂体的横向展布模型,初步预测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12.
地震属性与砂体厚度及砂体速度之间的敏感性关系一直是地球物理工作者研究的课题.针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HJ地区戴南组扇三角洲前缘的沉积地质特征,本文设计了5个薄互层叠置砂体模型:4个不同位置处局部砂体速度变化模型及1个局部砂体累积厚度变化模型.采用褶积正演模拟方法,从正演剖面中提取了50种地震属性,优选振幅类和层序类的4种敏感地震属性.最后分析了这4个敏感地震属性与模型中局部砂体速度变化和局部砂体累积厚度变化之间的敏感性关系.结果表明:振幅类属性对薄互层砂体的局部累积厚度变化较为敏感,对薄互层砂体的局部速度变化敏感性要弱一些;层序类属性对薄互层砂体的局部速度、局部累积厚度变化以及砂体在纵向上的分布位置都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以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详细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特征,将短期旋回层可划分3种基本结构类型,再根据可容纳空间大小和上下两个半旋回的厚度进一步划分为7个亚类型。不同类型的短期旋回在三角洲前缘、湖泊两类沉积体系及相应的微相类型中具有不同的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叠加样式,并总结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变化规律和分布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结构类型和充填样式的短期旋回层序的沉积序列对储层的控制作用,指出最有利储集砂体发育的短期旋回类型。  相似文献   

14.
受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控制,沉积盆地地层具有明显的旋回性和旋回的多级次性。不同级次的沉积旋回具有自相似性特征。陆相盆地大型三角洲-浊积体系层序地层划分与构成分析表明,沉积旋回的自相似性导致不同级次层序的沉积相构成与储层分布规律的自相似特征。与三角洲大规模进积作用伴生的浊积成因的"低位扇"通常紧邻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底界面分布;在长期旋回内部,具有一定规模的浊积扇体同样出现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早期,沿中期旋回(四级层序)底界面分布。层序地层构成的自相似性特征导致与大型三角洲沉积体系伴生的浊积成因砂体乃至岩性圈闭油藏分布的自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官渡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测井资料,对官渡构造带下沙溪庙组层序、沉积相展布特征及砂体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首先在单井层序、沉积相划分与联井剖面对比的基础上,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沉积相平面展布研究;然后利用砂体的自然伽马响应特征,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选取伽马值90API作为砂体反演的上限,对下沙溪庙1砂组和2砂组进行了反演预测。研究表明,该区下沙溪庙组可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11~12个中期旋回,主要为河流控制的三角洲一湖泊相沉积环境,储层砂体均位于长期旋回的上升半旋回底部,砂体发育程度严格受沉积相带展布控制:早期主要为三角洲平原沉积,河道摆动迁移频繁,使河道砂体叠置连片分布;晚期发育三角州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河道化程度高,使得砂体呈带状展布。  相似文献   

16.
在单地层格架内,通过短时旋回分析苏西48井区盒8段河道砂体形态特征、剖面特征、及其平面分布规律。砂体的测井曲线在上升半旋回内多表现为箱状-圣诞树状,下降半旋回内多呈指状;在剖面上,可见砂体发育且有一定的叠置现象,横向上有一定的交织特征;砂体在平面上迁移现象明显,优质储层分布在河道靠左一侧。河道砂体表现出河道变化快、砂体厚度变化大,砂体纵、横向上非均值性强(宽度、厚度),纵向上储层段-非储层段-储层段交替的特征;砂体分布表现为高(宽/深比)、弯度小、不连续(有效储集砂体)特征。这对研究砂体内部气水分布规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渤海P油田1区馆陶组L60油组为多期叠置的辫状河砂体。此文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将研究层段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为低可容纳空间下的向上变深非对称型旋回和高可容纳空间下的向上变深非对称型旋回;对研究层段河道砂体期次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并依据A/S值的变化,将研究区的河道砂体划分为叠切型、叠加型和单一型三种堆叠样式。在此基础上,对超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下的各期次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细致刻画,探讨了不同期次超短期基准面旋回下的隔夹层分布和发育规律。砂体水淹特征证实,超短期基准面上升早期,泥质隔夹层分布局限,渗流遮挡作用较弱,剩余油多连片分布在动用程度较低的砂体上部;随着超短期基准面逐渐上升,局部的泥质隔夹层逐步变厚,至超短期基准面上升晚期时,发育更为广泛,可进行横向对比,并有较强的渗流遮挡作用,剩余油分段式分布在砂体内。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河流三角洲体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单砂体等时对比难点,提出区域标准等时面和局部参照等时面两个级次的层序划分与对比界面,并探讨了河流三角洲体系地层的划分与精细对比方法。依据岩心、钻井及测井等资料,将红岗北地区扶余油层划分为2个长期旋回的半旋回、4个中期旋回和20个短期旋回,建立了红岗北地区扶余油层单砂体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完成单砂体等时追踪。层序地层分析表明,基准面的变化控制着红岗北地区扶余油层垂向沉积演化、单砂体展布规律、砂体的几何形态和储层的分布特征;扶余油层下部为基准面下降期的水退进积地层模式,中部为基准面下降期到上升期的转换时期,上部为基准面上升期的水进退积地层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风化店油田枣北地区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观点,对枣Ⅱ-Ⅲ油组进行了多级次基准面旋回的识别与对比,共识别出25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研究表明,基准面旋回对沉积特征、砂体展布、砂体厚度等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砂体厚度和储层物性与基准面旋回内的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第七砂层组是东濮凹陷杜寨地区深部的主要储层,该砂层组发育于Es0^3亚段T-R旋回层序I的顶部,属辫状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及前缘砂坝沉积,其中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物性较好。依据T-R旋回层序的地质研究结果,应用速度、振幅、频率和相位等多项地震参数综合预测砂体分布,结果表明水下分流延少体呈东西向条带状展布于PS12-PS5-PS4井区,具有明显的河道特征。预测的砂体分布与沉积相的平面展布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