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筱雁  尹豪 《风景园林》2017,24(11):99-104
地名以其独有的城市识别性成为人们感知地域、熟知地域的重要载体。而以植物冠名的城市地名则体现该地域植物景观在某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征和标识作用,即植物地名的景观地域性。在过去的研究体系中,植物地名是地名体系分类中的一个分支,地名研究侧重整体性和系统性,而针对植物地名的专项研究不多。本文单独提取植物地名,通过数据整理和文献考证,从地名规划角度出发,研究古都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特征和景观风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地名在北京中心城区高度密集,主要集中于老城区(西城区和东城区),呈现由中心城区向周边辖区逐渐减少的分布状态。植物地名的增长变化与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紧密相关。根据地名词源和反映的植物景观不同,植物地名所表达的景观类型主要有4类:街巷景观类、园圃景观类、山水景观类、荒野景观类,反映了北京旧有的城市格局和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保护区与城市分离的“二分式”方法已无法阻止遗产环境文脉的割裂与丧失,也无法保护更广阔城乡区域的历史价值。“城市历史景观”的提出开拓了利用景观方法保护城市遗产的视野,英国的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逐渐进入遗产领域并成为遗产保护和规划研究的重要工具,且在郡区尺度、城区尺度与场地(保护区)尺度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历史景观特征为核心概念的景观方法开始引领历史保护研究的工具转变,建立保护区与广域的城市历史景观的链接,为我国在空间规划体系变革中于更大国土空间尺度上促进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杭州西湖是中国艺术史上最重要的地点之一,然而在西方语言中并没有专门对其明代状况的研究。明代300年的统治对西湖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16世纪初因扩张的农耕导致西湖空间几近消失,而至16世纪末西湖则是明代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以景观文化的新的跨学科方法角度,探讨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社会和审美进程;并将展示在这些进程中,美学、历史认同和经济发展如何扮演着不同角色,而且并不总是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4.
赵万民  杨光 《中国园林》2021,37(2):37-42
随着空间治理转型,三峡地区历史城镇保护在主动寻求新视角.进入后三峡时期,地域历史城镇面临景观特征衰败、社区构成异化、保护规划失焦等诸多问题:保护需从活态遗产的视角,分析三峡地区历史城镇社会变迁与景观演变之间协同变化的原因,构建以功能、空间与社区持续性为核心的活态保护方法与应对策略;龚滩古镇保护性搬迁是这一时期典型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葛顺志  沈实现 《中国园林》2024,40(3):138-144
洞窟景观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 然界本身就存在着天然的洞窟景观,之后陆续产生了人工开 凿,或在天然的基础上加以人工而成的洞窟。以杭州西湖风景 名胜区洞窟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自 然人文资源,整理出洞窟所处的重要景点地理位置及其所涉及 的园林景观要素、历史人文面貌等相关信息,通过对洞窟自身 空间形态特点及成因的分析,将其从文化、天相、空间的多样 性等方面讨论洞窟景观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杭州中山公园兼具清代景观遗址和纪念性公园的双重园林属性,已有百余年的建园历史,植物景观在其建设、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梳理民国以来中山公园绿化建设历程,并借助历史影像和文字史料,对园中3处样点分不同历史时期进行植物景观平面复原,探究其历史变迁特征。研究表明,中山公园植物景观建设经历了“加强纪念性氛围-提升游憩观赏体验-增加园林资源收入-提升风景旅游资源吸引力-加强文化氛围”数次景观需求的变更,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植物的观赏、文化和经济价值各有侧重。从具体的植物调整来看,树种应用类型受到时代价值取向、植物生长适宜性及景观空间视线关系等因素影响不断进行优化,水平空间结构的变化与周边景观要素密切相关,垂直空间结构则多由单层向复层转变,且乔木相对灌草而言稳定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英国历史景观特色评估(HLC)的背景、观念与方法,并对其实际应用进行了举例说明,以期对我国乡村地域的历史景观保护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8.
以杭州西湖风景区花境景观的配置特点为主线,论述了花境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目前西湖风景区花境的主要配置模式,针对目前该地区花境配置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有利于营造出丰富的花境景观。  相似文献   

9.
竹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独特的意象特征。作为一种常用的园林植物,竹因其特殊气质和优美姿形,具有良好的景观价值。但目前尚缺乏将竹作为一种营造空间的植物展开专门的研究,故该文对竹类景观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杭州西湖风景区竹景观造景效果突出、成景特色明显。笔者以之为例,对其竹景观现状进行分析,根据竹类植物的围合、夹道、点缀、背景衬托等作用将竹类景观空间分为竹林空间、竹径空间、配景空间、背景空间等多种类型,总结西湖风景区中以竹造景所成空间可营造的磅礴气势、清静幽趣、怡人雅趣与盎然野趣等意境形式,以期对竹景观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涵的全面表达提供借鉴,为西湖风景区的历史文脉传承与文化景观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杜建梅  李树华  邬东璠 《中国园林》2012,28(12):100-104
北京天坛作为明清封建帝王时期最高等级的祭祀场所,是建筑与景观完美结合的设计杰作。天坛外坛通过其特有的植物景观烘托出祭坛庄严肃穆的氛围,是天坛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查阅古籍资料与调研现状古树,分析阐明了明清时期天坛外坛植物由圆柏、侧柏、油松、国槐、银杏、柳、榆树、榔榆、牡丹、益母草等乡土植物构成,呈现郊野风貌,植物景观特征独具祭坛特色。对整治天坛外坛植物,恢复天坛历史原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园林植物空间营造是园林设计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在现代园林中日益表现出来。通过对杭州西湖园林绿地植物空间营造案例的实测和量化分析,从视角与空间感受、高度与立面层次、盖度与围合感、形状系数与空间层次四方面探讨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的一般规律和数量关系,以更好地指导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相似文献   

12.
傅舒兰 《风景园林》2021,28(3):29-33
针对景观人类学在中国语境的运用与范畴,选取了文化积淀丰富的典型景观——西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案例研究.受列维-斯特劳斯关于神话的研究的启发,借鉴和采用其所提出的结构人类学的思路与方法,分析考察西湖民间故事所构建的地方景观的结构、层次及其特征.从研究结果来看,西湖民间故事从自然地形地貌、人工景观、文化标识3个不同的层面...  相似文献   

13.
隆晓明 《城市建筑》2014,(29):200-200
“师法自然”的园林景观体现了自然的魅力和人类的智慧。本文以西湖景区为例,浅略分析了园林中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既相对又相辅相成的关系,进一步了阐述园林中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相互关系和园林景观表现。  相似文献   

14.
“师法自然”的园林景观体现了自然的魅力和人类的智慧。本文以西湖景区为例,浅略分析了园林中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既相对又相辅相成的关系,进一步了阐述园林中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相互关系和园林景观表现。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西湖山林景观营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然而风景山道作为山林开发的基础,其植物景观却缺少研究。本文基于明清时期西湖风景山道植物造景发展的梳理,揭示商业经济繁荣与佛学理念兴盛两点驱动因素。以古籍文献为主,对风景山道植物造景主要植物种类进行整理考证;以绘画为主探究植物造景形式;以现有主要植物群落和古树名木探究植物造景地域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由自然声境、人文心境、民俗城境所构成的西湖风景山道植物造景意匠,以期为西湖文化景观营造与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化急速发展的今天,历史景观逐渐成为城市中零落的碎片。人们意识到保持城市独有特色才能保持城市的精神世界和灵魂,关注历史景观的保护也从纯专家领域扩展到政府和广大民众,历史街区以其丰富的历史景观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杭州西子湖畔的北山街历  相似文献   

17.
广东惠州西湖风景名胜理法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仕然 《风景园林》2012,(3):153-157
惠州西湖位于古惠州城西,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颍州西湖齐名。借助古籍文献如史籍、地方志、诗文、考古成果和图像资料,辅以实地考察、测绘等研究方法;以古代风景园林理法之“相地”、“明旨”、“治山理水”等程序对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进行分析。湖具有:供水惠城、蓄纳洪水、军事设防、兴农旺渔、维持生态和风景游览等功能。古人在修筑拦水堤、城墙和路堤的过程中兼顾了水域形态整治和局部景观的塑造,从而奠定了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山水间架。归纳总结景点的造景手法,核心是“因借”,即凭借自然、人文因子造景:主要有借山、水的“三远”造景,借烟雾、方位朝向和借植被花果之色彩造景。  相似文献   

18.
对杭州西湖园林变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杭州湖变迁的全过程;分析了杭州西湖名闻天下的原因,即风景与城市的紧密结合以及诗词书画、宗教和社会变迁的推动和影响;指出了杭州西湖园林建设中存在着湖与城关系不太协调、建设性破坏、指导思想不足和经济效益与园林景观冲突的不足之处;说明了研究西湖历史对探究园林兴替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西湖园林建设中产生的恢复与保护并重、整体规划综合治理、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重视文化要素等新的思想倾向;同时对园林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城湖空间格局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湖与杭州城市之间一直保持和延续着相依相存、唇齿相依的发展关系,城市作为西湖的东侧界面,与其北、西、南三面群山一起,构成了西湖文化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城湖空间不断演进的历史空间关系、内在深厚的文化景观关联性和城湖交融的空间发展关系分析,从西湖文化景观真实性、完整性的角度,提出了与西湖尺度相宜的城湖空间控制要求,呼应于西湖山水美学的平远、深远的城市轮廓线控制方法,和以西湖整体保护为目标的湖东视线景观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杭州西湖湖西景区的湿地景观设计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李红艳  周为 《中国园林》2004,20(10):37-39
经过综合治理,在杭州西湖湖西景区营建了一个较为成功的湿地景观系统,成为锦鳞可数、水草丰盈的湿地.新拓展的水域大致分为相互贯通,各具特色的四部分,现从水系组织、驳岸处理、植物栽种、野生动物引导以及净水系统等方面介绍湖西景区的湿地景观设计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