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低渗透储层基质渗透性差,少量残余油即可造成水相的有效渗透率大幅度下降的问题,研究油水界面张力、乳化作用、增溶能力对低渗透岩心残余油饱和度的影响;开发研制PO、EO数分别为9和6的十八烷基胺聚氧丙烯氧乙烯醚双羧酸盐为主表活剂、醇的混合物为助表活剂的增注网状胶束体系;性能评价表明,该体系对不同岩心的恒速降压率在48.5%~83.3%,有优异的降压增注作用。  相似文献   

2.
DH油田1岩性段地层压力亏空大、注水压力高,急需采取有效的降压增注措施。针对1岩性段砂岩物性差、水平井段长的特点,在分析前期增注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了敏感性、润湿性、注水伤害模拟和酸化增注效果评价等室内实验,提出实现1岩性段增注的措施。对DH1-H15水平井进行多氢酸分流酸化改造,改造后注水情况表明,增注措施对DH油田1...  相似文献   

3.
FRZ和EYL两项技术是在全面分析新疆油田公司注水开发生产区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研究成功的综合增注技术,叙述了FRZ+EYL复合增注技术的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效果,分析了引起油藏堵塞的主要原因,并研制了解决方法,通过五年来在彩南油田西山窑组油藏油水井共32井次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增注解堵效果。  相似文献   

4.
八面河油田由于注水压力不断上升,部分水井欠注,严重时造成注不进,对应油井因地层能量得不到有效补充而使产量下降。酸化是注水井降压增注的有效手段,但需根据不同的堵塞原因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酸化工艺。对原来为见效井组但后期注不进的水井,宜采用常规土酸酸化工艺;对于注水初期就注入困难的水井,宜采用缓速酸化工艺。  相似文献   

5.
针对三塘湖油田西峡沟区块储层低渗、注水效果不好、欠注严重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储层伤害因素分析和酸化增油技术研究,进行了酸液体系的配方优化,优选出的酸液具有对金属腐蚀性小,与地下流体配伍性好,对岩屑溶蚀率高的特点。现场实验取得了较好的增注效果,3口井实施有效率100%,注水压力下降了2-5 MPa。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注聚井堵塞机理的研究,以环氧氯丙烷和多乙烯多胺为原料,合成出一种新型注聚井化学增注剂ZM-1,确定反应物投料比(n(二乙烯三胺)/n(环氧氯丙烷)=2.5∶1.0),反应温度为60 ℃,反应时间为6h。通过室内岩心模拟实验对注聚井化学增注剂ZM-1的解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M-1型注聚井化学增注剂对于大庆油田注聚井解堵增注具有显著效果,解堵率可达到94.2%。  相似文献   

7.
杏南油田太北区块为典型的低渗透砂岩储层,其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严重、储层敏感性强等特性,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注水压力上升快、生产井压力和产量下降快等问题。为了缓解这些问题,进行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技术研究,以石油磺酸盐为主剂,通过添加各种助剂,依据测定油水界面张力和岩心模拟降压实验,研究了降压增注表面活性剂体系配方,优化了注入参数,达到了降压增注的效果。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配方体系(质量分数)为0.7% XPS+0.9%椰子油二乙醇酰胺+1.2%Na2CO3 +0.5% NBA,与太北区块原油间的界面张力为8.61×10-3mN/m;在室内岩心驱替中,降压增注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最佳注入质量分数为0.5%,最佳注入量为0.5PV,降压率 为18.37%。  相似文献   

8.
针对低渗透油田存在注入压力过高,在室内一定条件下对一种活性水体系(降压增注剂)WH-S的临界胶束浓度、界面张力、润湿性及降压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WH-S溶液质量浓度为50mg/L左右时,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效果最好。WH-S溶液具有良好地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岩石润湿性的作用。降压实验结果表明,该降压增注剂的降压幅度能达到20%以上,具有明显地降压增注作用,表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尕斯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注水井注入压力长期居高、注水量较低等问题,解决的办法是注入纳米聚硅溶液。通过室内岩心流动实验,对聚硅材料增注效果、改善渗透率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纳米聚硅增注技术可以降低注水井的注水压力;提高油藏的吸水能力,实现增注;同时驱替实验也表明,选井选层是决定增注效果好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烷醇酰胺表面活性剂在降压增注技术中的性能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油田部分注水井注入压力高、注水驱替效率低的情况,进行了烷醇酰胺表面活性剂在降压增注技术中的性能与应用研究.室内完成了烷醇酰胺表面活性剂体系界面张力、界面张力稳定性能研究以及岩心驱替评价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烷醇酰胺表面活性剂油水界面张力达到10^-2mN/m数量级,且具有较好的界面张力稳定性,同时也验证了烷醇酰胺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强的抗盐能力和较大的吸附量.岩心驱替评价实验表明,烷醇酰胺表面活性剂对岩心的降压效果较好,降低了注入聚合物溶液压力20%以上.同时,为进一步验证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技术的可行性,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的7口井进行了表面活性剂现场注入实验,取得了显著的降压增注效果,单井最长增注量达3 600 m^3,单井有效期最长达130天.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用光照和恒温加速试验测定兽用布洛芬注射液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根据化学动力学预测其贮存期,并与美国FAD低温观察法和室温留样观察法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对热稳定性好.室温避光保存.有效期达3年以上。  相似文献   

12.
针对活性染料染色高浓度电解质污染问题,以织物染色匀染性和K/S值为评价指标,优选出D5反胶束活性染料染色工艺:Na2CO3作为固色碱剂,浓度40 g/L,染色时间30 min;并研究了反胶束含水量、中性电解质Na2SO4对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染料浓度(%owf)下,反胶束体系染色后织物的K/S值随着D5反胶束含水量的增加而下降,Na2SO4对活性染料反胶束染色并无明显促染作用,反胶束染色可以实现活性染料"无盐染色"。  相似文献   

13.
用光照和初均速法对兽用诺氟沙星注射液的光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并用美国FDA低温观察法和室温留样观察法测定其贮存期。结果表明,本品稳定性好,有效期达2年以上。  相似文献   

14.
氢氟烃(HFC)类工质中,R32的臭氧消耗潜能值ODP为0,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低(675)而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制冷剂短期替代物。为研究带经济补气的制冷/热泵系统(EVI系统)的性能,本文搭建了以R32为工质的EVI系统实验台。实验结果表明,EVI系统能很好地解决R32系统在制冷及制热工况下排气温度过高的问题。同时,与普通的单级压缩制冷/热泵系统(SS系统)相比,制热量可提高4~6%,制冷性能系数EER最大降低15%;制冷量和制热性能系数COP优于或等于SS系统,取决于中间压力的大小。综合考虑制冷及制热性能,适宜的相对补气压力范围为1.1~1.3。环境条件不变时,经济补气形成的EVI系统会使蒸发温度及冷凝温度提高0.8~1℃。  相似文献   

15.
以脱氧胆酸为原料通过碳二亚胺法成功制备了聚甘露糖醛酸两亲性聚合物胶束(PM-cc-DA),并通过评估PM-cc-DA胶束的理化性质和载药性能来确定PM-cc-DA最佳制备方法.结果表明所制备PM-cc-DA胶束为均匀球状胶束,粒径为186 nm,PDI为0.186,具有良好粒径分布,其临界胶束浓度为67.3 mg·L-...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氰化物吹脱回收工艺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推导并建立了各影响因素与CN^-残留率相关关系数学模型。分析了相同气水比下影响吹脱效果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原样CN^-浓度与CN^-残留液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17.
用pH电位法研究Th(NO3)4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分别与d 缬氨酸、dl 异亮氨酸、dl 蛋氨酸、l 谷氨酰胺、l 脯氨酸在水溶液中的配合反应.证明在pH=5~6时,有1∶1∶1的ThYL(L 氨基酸根,Y 乙二胺四乙酸根)混合配合物生成,在(30±0 1)℃,离子强度μ(KNO3)=0 15的条件下,测定了相应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gKThYThYL.除[ThY(l Pro)]-外,其余lgKThYThYL与pKHL呈lgKThYThYL=1 40pKHL-8 30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隔振缓冲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系统同时面向 MCS- 5 1系列单片机和微机、系统构成模块化 ,实验内容和深度具有可选择性。实践证明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取得了传统实验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学生的设计能力、使用仪器设备的能力、查阅运用资料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酸岩反应动力学实验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酸液类型、酸液浓度、转子转速以及反应温度等条件,但针对不同的储层,酸岩反应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通过改变上述条件,采用Crs-series Corrison Reactor System仪器进行酸岩反应动力学实验,对酸岩反应的影响因素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结合扫描电镜、能谱法以及堵塞物形成动态评价、微观可视化、长岩心驱替等实验,进行了注聚油田残酸对储层伤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残酸对储层的伤害主要是由于聚合物分子链以残酸中Al3+、Fe3+ 等高价阳离子为交联点,通过聚合物侧基中的羧酸根和高价阳离子之间的配位作用,形成交联网状弹性胶状物,且交联程度随离子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生成的弹性胶状物堵塞孔喉边缘和凹坑部位,使孔喉直径逐渐变小,流动过程中包裹缠绕地层微粒、碳酸盐沉淀物等,形成复合堵塞物胶团,造成深部堵塞。长岩心驱替实验表明,残酸对岩心渗透率伤害率高达6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注聚油田解堵液体系研发和解堵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