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3G时代的临近,对3G业务的支撑已经成为电信业务运营支撑系统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研究了3G计费的主要业务类型及计费模式,对3GPP给出的计费基本框架做了详细的分析,根据3G计费系统的设计要求,结合3G的业务特点和计费模式,给出了基于业务特征的3G计费系统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2.
徐娟  王群 《电信快报》2007,(9):13-17
3G业务的融合计费非常重要,能否建立一套适应3G业务发展需要的计费系统是电信运营商在3G时代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文章介绍了3G计费的关键技术,包括3G体系结构的说明和3G计费账务体系结构的对比,详细分析了3G融合计费业务流程和实现方式,对3G融合计费系统的建设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3G融合计费解决方案的体系架构并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与2.5G相比,3G将为用户提供更为灵活、多样化、个性化的业务。3G业务的特点决定了3G网络应能够对其所支持的多种复杂数据业务进行有效及时的计费。本文在介绍3G业务的基础上,分析3G计费的需求,给出3G计费的原理,并对未来的3G计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面对即将开展的3G业务,针对3G业务的特点,重点讨论了计费系统如何建设才能很好地支撑3G业务的发展,指出综合计费势在必行,并指出在综合计费系统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乔秀全  李晓峰 《电信科学》2004,20(11):13-17
移动数据业务发展迅猛,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都希望能够从服务内容中获得收益.由于3G的网络和业务价值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的计费系统无法很好地满足针对内容的计费需求.本文先分析了内容计费的现状,然后根据3G的网络结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内容的分层综合计费模型,并分析了计费的过程和各层对应的计费策略、计费采集点及计费参数,最后论述了基于内容的3G综合计费平台的网络架构.  相似文献   

6.
3G BOSS计费     
随着3G技术和相关业务的成熟,3G商用已被国内各大电信运营商提上了日程表。成功开展3G业务,除了网络建设、终端支持等重要因素外,业务支撑系统也起着关键作用,尤其3G数据应用业务的多样性对计费系统的要求会更为苛刻,这时,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计费系统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供丰富的数据增值业务。采取更加复杂灵活的业务运营模式,3G计量系统应是一个实时的、融合(预付费与后付费融合、多业务计算融合)的计算系统。基于使用量的计费、基于服务/内客价值的计费,以及基于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计费将是3G计费系统的主流模式。从业务取动的角度出发,对3G计费的发展要求及方向进行了探讨,并就数字版权管理、移动主村对3G计费的影响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3G业务和营销的推出给计费业务支撑系统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提出了3G计费业务支撑系统的建设方案,并对其做了相应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宿建光 《通信世界》2006,(19B):28-31
虽然3G在我国还没有正式启动,但业界对3G的摇旗呐喊以及为3G的准备工作从来没有停止过!时到今日,人们对3G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如何建设、运维以及业务计费的细节上。 随着3G时代的临近,对3G业务的支撑已经成为2006年电信运营系统面临的紧迫问题。因为3G网络的建设及与之相伴的移动数据增值业务的发展将使国内电信运营格局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各种移动数据增值业务获得发展的前提是:在实际的市场考验中吸引并留住客户,同时从客户使用中获取商业价值并实现盈利。3G业务与传统的话音业务在业务模式、市场模式、服务模式上有较大的不同,支撑系统必须对多媒体业务以及丰富的市场和服务模式提供一体化、标准化的支撑。在这种前提下,如何规划建设3G业务计费系统成为目前3G建设准备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3G系统的建设主要是对用于承载业务的基础网络及用于开展业务的业务平台的建设,在业务上将以移动性、个性化、多媒体化和高速接入等为主要特点。3G业务的业务支撑系统,将具备相对复杂的价格体系、繁杂的优惠打折体系、与内容提供商等多方的复杂结算体系。为了给运营商3G计费系统建设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我们邀请了几大计费厂商的相关计费人员就未来3G计费面临的问题、采取什幺样的计费手段以及该公司提供怎样的支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编按]  相似文献   

10.
《数字通信世界》2008,(6):92-92
亚信日前宣布中标浙江电信在线计费系统OCS建设项目。浙江电信联手亚信公司将现有计费系统升级改造为具有多业务融合能力的实时在线计费系统。据悉,亚信OCS计费系统不仅可实现对3G数据业务、增值业务和传统业务的融合在线计费,而且可实现预付费和后付费的融合计费。全新的实时、融合和灵活的计费平台,  相似文献   

11.
EPS网络CS Fallback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2G和3G的基础上,3GPP推出了演进的分组系统EPS。在EPS网络建网初期,如果运营商已经有成熟的GERAN/UTRAN网络,出于对CS投资保护和LTE/EPC部署策略,运营商可以采用原有的CS域语音方案来提供语音服务。本文对CSFallback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CSFallback业务的发展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低复杂度视频编码需求,基于压缩传感(CS:Compressive Sensing)理论,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压缩视频传感算法。低复杂度的编码器独立随机投影关键帧和CS帧,采集压缩视频数据;在解码端进行运动补偿预测以利用帧间相关性,对预测残差稀疏重构实现CS帧重建。仿真测试表明,与现有的三种压缩视频传感算法相比,所提算法重建的视频质量更好,适合无线视频监控及无线视频传感网络等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低复杂度视频编码需求,基于压缩传感(Compressive Sensing,CS)理论,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压缩视频传感算法。低复杂度的编码器独立随机投影关键帧和CS帧,采集压缩视频数据;在解码端进行运动补偿预测以利用帧间相关性,对预测残差稀疏重构实现CS帧重建。仿真测试表明,与现有的3种压缩视频传感算法相比,所提算法重建的视频质量更好,适合无线视频监控及无线视频传感网络等应用。  相似文献   

14.
Modern radar systems tend to utilize high bandwidth, which requires high sampling rate, and in many cases, these systems involve phased array configuration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transmit–receive elements. In contrast, the ultimate goal of a radar system is often to estimate only a limited number of target parameters. Thus, there is a pursuit to find better means to perform the radar signal acquisition as well as processing with much reduced amount of data and power requirement.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 great interest to consider compressive sensing (CS) for radar system design; CS is a novel technique which offers the framework for sparse signal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for optimized data handling. In radars, CS enables the achievement of better range-Doppler resolution in comparison with 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s. However, CS requires the selection of suitable (sparse) signal model, the design of measurement system as well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ppropriate signal recovery method. This work attempts to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se CS aspects, particularly when CS is applied in monostatic pulse-Doppler and MIMO type of radars. Some of the associated challenges, e.g., grid mismatch and detector design issue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分子印迹膜SPR传感器检测氯磺隆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使用了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自行研制的高灵敏度单通道SPR分析仪和进样装置,仪器为棱镜耦合型SPR传感器结构,其检测角度范围是40°~70°,折射率检测范围为1.04~1.47,谐振角的精度在0.001°。适用于SPR分析仪的分子印迹芯片采用PVC-MIP共聚膜法制备,SPR角度扫描结果表明,200nm以下厚度芯片具有较好的SPR吸收特性。以氯磺隆为模板的分子印迹膜与不加氯磺隆的分子印迹膜对比实验发现前者具有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实验对浓度0.1,0.2,0.5和1μg/mL的氯磺隆进行了SPR定点检测,这四种浓度氯磺隆的折射率响应信号满足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6 4。实验中对低浓度的氯磺隆进行反复检测,检测到50ng/mL的氯磺隆,满足农残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On Handoff Performance for an Integrated Voice/Data Cellular System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Bin  Li  Lizhong  Li  Bo  Cao  Xi-Ren 《Wireless Networks》2003,9(4):393-402
One of the key challenges in the design of bandwidth allocation policies for a multi-services mobile cellular network is to guarantee the potentially different Quality of Service (QoS) requirement from diverse applications, while at the same to ensure that the scarce bandwidth be utilized efficiently. Complete Sharing (CS) and Dynamic Partition (DP) schemes have been shown as viable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the bandwidth. However, there has been no study that compares their respective performance, which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Specifically, in this paper, through both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we demonstrate that both schemes can achieve comparable performance by proper manipulation of control parameters. The tradeoff is that DP scheme can more easily achieve the target QoS requirement, at the expense of some over-provisioning, thus can potentially lead to less channel efficiency when comparing to a CS based scheme.  相似文献   

17.
并行处理是快速处理合成孔径雷达数据(SAR),实现实时处理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了一种细粒度的并行算法实现SAR成像,将原始数据划分为子孔径数据,并分配给并行机的各节点,使用针对子孔径的CS处理和方位向子孔径算法,对各节点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在并行机SGI Origin2000平台上的实验证明,该算法与中粒度并行CS成像算法相比,能有效地减少通信量,有利于成像处理的并行扩展,同时获得更好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8.
在做柴油机电控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为解决单片机C167CS与PC机通信问题,利用C167CS的I/O口模拟串口与PC机进行通信,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多个串口,而且串口通讯高效、可靠、标准统一。系统包括目标机采集子程序、目标机数据发送子程序、上位机接收子程序等,并给出了硬件原理图。  相似文献   

19.
针对美国现行军用标准MIL-STD-461F的新增内容CS106,以及与MIL-STD-461D/462D、MIL-STD-461E的差异,从测试一般要求和测试详细要求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实验室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峰值变换的信号稀疏表示及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缩感知(CS)近年来的出现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其要求信号本身是稀疏的或者在某种正交基下可以稀疏的表示。该文针对信号本身及小波变换下均不稀疏的情况(如线调频信号),结合峰值变换(PT),提出了PTCS的信号压缩感知算法,对于PT变换产生的峰值变换点序列采用可逆数字水印中的数值扩展方法,将峰值变换点序列嵌入测量信号中,避免了由于引入PT变换而额外增加测量点。通过PT变换,可以将不稀疏的小波系数变为稀疏系数,从而大大提升信号重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PTCS算法恢复信号与已有的基于正交匹配追踪算法的CS算法相比较,恢复信号质量有着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