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科技资源科普化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任福君 《科普研究》2009,4(3):60-65
本文简要介绍了科技资源和科普资源的概念、分类与科技资源科普化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科技资源的现状、科普资源的现状及特点,在对科技资源科普化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科技资源科普化的一系列建议。为进一步丰富我国的科普资源,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科普资源的概念与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霖  张平淡 《科普研究》2007,2(5):34-41
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已经成为我国科普工作的重点之一,如何界定科普资源因而成为工作开展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资源科学和科普的内涵入手,对科普资源加以较为全面和科学的界定,以求为科普工作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尽管我国科普资源建设工作不断完善、科普资源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地区差异大、学科内容分布不平衡、目标群体不清晰,以及重复性建设和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科普资源建设工作也面  相似文献   

4.
科技资源科普化:人才是瓶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范春萍 《科普研究》2010,5(5):34-38
科技资源科普化是重要且蕴意深刻的命题。科普化的实现需要有科普人才作为中间环节。科普能力是与科研能力不同的能力。科普人才的匮乏,成为科技资源科普化的瓶颈,也成为科普事业的瓶颈。培养这样的人才需要社会的文化土壤,需要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和改变,也需要有关部门的重视,需要政策保证,需要相关的研究和工作布局。  相似文献   

5.
戚雁俊 《科普研究》2007,2(6):58-61
从设计开发原则、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思考,设计"城市中水回用"科普活动资源包。该科普资源包由科普讲座、科普参观、科普实验和科普讨论等内容构成。  相似文献   

6.
杨帮兴  尤芮可 《科普研究》2022,(5):66-74+83+104-105
科普资源是促进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公民现代化素质的基本条件保障。以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案例,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科普资源配置对公民现代化素质影响的组态效应。结果表明:单一科普资源并不构成高公民现代化素质的必要条件;存在4条驱动高公民现代化素质形成的科普资源配置路径,分别为“科普人才驱动”型、“科普人才+科普创作”型、“科普人才+科技场馆”型、“科普人才+科技场馆+科普创作”型;中国科普资源配置与公民现代化素质存在由东向西递减的显著地域性差异。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科普人才、科普经费投入保障,发挥区域科普资源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科普资源协同配置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杜维超 《科普研究》2010,5(Z1):11-14
本文针对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过程中科普资源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论证了科普资源建设开发过程中“先创造需求,后做好保障”运行模式的可行性,指出要创造科普资源需求渠道,有效地利用科普资源。  相似文献   

8.
搭建科普研究资源平台、促进科普事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章探讨了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过程中搭建科普研究资源平台,促进科普理论研究发展的目的、意义;提出了中国科普研究所在建设科普研究资源平台过程中拟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莫扬  曾琴  孙昊牧 《科普研究》2008,3(1):13-18
国家科研院所是我国科普事业的重要力量,拥有非常丰富、独到的可利用且有待开发的科普资源.本文以拥有较丰富科普资源的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为对象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对其科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的深入调研,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三阶段DEA 模型,根据科普统计数据,对2008 — 2015 年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普资 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我国科普资源投入的综合效率水平和各地区的效率水平。研究发现: 我国科普资源综合效率不断波动,近年来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更大。地区间的效 率水平差距较大,东部地区规模效率水平较高且相对稳定,技术效率波动较大,应重点关注科普资源的合理 利用;中部地区综合效率水平较高但波动较大,应控制科普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平稳提升;西部地区效率 水平较低,特别是规模效率偏低,应重点加强对科普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1.
为积极引导公众探索科普奥秘,中国科协目前发布了2010年度《科普资源开发指南》,其中今年预计发射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等七大项目被列为本年度的“科普富矿”。  相似文献   

12.
高校大学生科普及其研究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大学生2006年在校人数超过2500万,这是科普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分析了高校大学生科普的现状,一方面,科普人才严重短缺,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的科普能力被忽视,且重点科普人群在年龄段上出现断点.提出高校大学生不仅是科普的受众体,还是有知识、有文化的科普传播者.开发大学生科普资源,应当立足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机制,结合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创新计划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3.
冯少东  张红兵  黎梅梅 《科普研究》2016,11(6):84-88,99
近年来,为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江苏坚持需求导向,大力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全方位推进科普 理念、科普内容、表达方式、传播手段、服务模式等创新,拓宽科学传播渠道,推进科普资源开发,规范科普运营 管理,营造科普创新氛围,实现科普精准推送服务,着力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高效便捷、作用显著、覆盖城 乡、具有江苏特色的科普信息化传播体系,畅通科普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4.
周立军 《科普研究》2012,7(1):29-31
首届北京科学嘉年华于2011年9月举办,这次科普活动带给作者关于科普产业如何走向市场化的一些思索,作者认为:科普资源匹配的最有效形式是市场化,人的因素是科普工作的灵魂,要因地制宜开展经常化科普,企业参与科普是依法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十四五"时期上海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普人才队伍,是新时代上海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十三五"以来,上海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发展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十四五"时期持续推进上海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应坚持能力导向和问题导向,着力增强科普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业务能力,加快提升面向新时代的科普基础服务能力,助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冬晖 《科普研究》2009,4(5):88-89
2008年12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科协工作要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突破口,不断增强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加大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总书记的讲话使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在科协工作中的重要性进一步突显。实际上,早在2006年2月6日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中就指出,为配合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个科学素质行动,“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四个基础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为四个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17.
科普能力建设:理论思考与上海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科普能力的内涵、科普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科普能力与创新型国家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思考,认为科普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进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普能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结合上海科普工作的实际经验,提出通过“组织体系的渗透力”、“社会资源的整合力”、“创新示范的引领力”、,注重社会效果的影响力”和“科普工作效率的调控力”等“五力整合”,能有效推进政府的科普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科普统计年鉴2006—2013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Malmquist 指数,测度中国科普资源配置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了6.7 个百分点,其中技术进步增长率达6.1%,起主要的推动作用。从空间角度来看,东、中、西部科普资源配置效率都有不错表现,但各增长类型分布比例仍不均衡。进而提出从提高科普人员质量、政府主导带动社会捐赠等方面促进中国科普资源高效利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叶波  陈昊 《科普研究》2013,8(4):65-65
近年来,不少学校尝试将科普剧引入学校科学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宽泛的意义上来理解,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课程资源不是抽象存在的,而是以某种载体形式表现出来,课程资源的载体就是课程资源的物化形式。课程资源的存在具有多种形态,按照课程资源所依附的载体形式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以物为载体、以活动为载体、以人为载体的课程资源。从课程资源的角度来理解科普剧,意味着看待科普剧的立场与视角的转换,意味着要从学校科学教育的立场  相似文献   

20.
杨晶  王楠 《科普研究》2015,10(6):92-101
大学和科研机构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科普力量,它们通过开展各项科普活动发挥了重要的社会作用。本文选取哈尔滨工程大学、中科院上海昆虫博物馆、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优秀大学和科研机构作为调研和访谈对象,从日常科普工作管理、常见科普途径、科普活动组织形式以及科普人才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普活动情况。调研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许多单位对科普重要性认识不足;科普活动缺乏品牌和特色;科普资源创新不足;科普专业人才缺乏。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建立激励科普的工作机制,构建合理的科普人才结构,创建品牌和特色科普活动,尝试与社会各界联办科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