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除夕年饭的杯盘碗盏刚收拾停当,正月的“春姑娘”就翩然而至。 此时尽管春寒料峭,间或还有好霏霏雨雪,但一年的辛苦终于熬过,新年希望的种子已播入地里,天南地北普贺新春也就顺理成章了。 贺春当然从家庭开始。正月初一,千家万户的门扉在铺天盖地的爆竹声浪中次弟启开,全家老幼新衣新帽喜气洋洋,依次祭拜神祖,祝贺新春,然后喜孜孜争尝新春第一餐─—金线吊葫芦。这吉祥味挺浓的食品,其实就是面条和汤圆。重庆的汤圆与北方不同,用的是水磨吊浆的汤圆粉,白赛雪,细如脂,心馅以甘甜为主调,寓有甜甜蜜蜜之意,至于面条,则做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一筷子挑出姹紫妈红,光那色就足以今人直吞馋口水。  相似文献   

2.
糖瓜是一种麦芽糖.圆圆的,胖胖的,颇似北京仿膳饭庄的宫廷美点小窝头.每年,当它于农历十二月上市时,小孩子们围着卖糖瓜的,笑着跳着要长辈们给他们买糖瓜.伴着腊梅和雪花,在临近年节的气氛中吃起糖瓜来格外地松酥甜脆.糖瓜的个头在琳琅满目的年货中并不起眼,但它却是我国农历腊月的一种大宗的应节小食品.这是因为,旧时腊月二十三俗称“祭灶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有一种传统的节令糕点,人们亲切地叫它“蜜供”或“蜜供尖”.那是一条条满裹糖蜜的酥炸面条粘合在一块儿的团团块块.裹在酥条外面的糖蜜油光莹亮,犹如给酥条罩上了一层华丽的水晶衣,透过这层水晶衣,微黄色的酥条上一根红红的印线清晰耀  相似文献   

4.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古代,这一天是妇女一年里最盛大的节日.女英们除了要比赛穿针引线的本领以外,还要做“巧果”和雕刻“花瓜”.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是一类花色节令美点的统称.其款式极  相似文献   

5.
夏至尝黍 端午食粽——农历五月食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历五月,葵榴斗艳,桅艾争香,微微夏风,送来端午粽香.这端午又名端阳节,时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我国人民素有食粽的风俗.人们高高兴兴包粽子,家家食店卖粽子,真个是巧棕成海,香沁心脾.那黄里透红的三角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农历的传统节日中,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是其中唯一以“至数”定节的佳节.所谓“至数”,是指“九”.《黄帝内经·素问》中说:“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看得出,“九”是从一开始的个位数中最高的数,古人迷信,因而视“九”  相似文献   

7.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大地披上了春的衣裳,沐浴着春的阳光.人们深吸着春的气息,喜尝着春酒、春食.春三月对于人间说来,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时光呵!此时我谈三月,不赞春花,不歌春水,只谈三月春食.三月春食多又美,水上迎祥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不少有趣的史料,指出了始于唐代的中秋节与月亮神话的关系,以及月饼在明代已很盛行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农历十月,在我国古代又叫“孟冬”.孟冬之月,五谷已登,农事完毕,寒冷的冬天开始了.自周秦至明清,历代孟冬食风不尽相同.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说:“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日杀羔羊,脐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这些朴实无华的诗  相似文献   

10.
早年北京有句俚活:“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话极为生动地反映了旧京农历六、七月的饮食风俗.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仅以建都史而言,在中国六大古都中是建都时间最长的一个.北京人在伏天吃面条的习俗,固然与“天热,吃面条顺溜儿”的饮食心理有  相似文献   

11.
每年农历二月,我国江南早已是桃红柳绿春色浓了.在北方的广大乡村,此时也开始了一年中的农忙季节.《诗经》“七月”篇上说:“(译文)二月里开始暖洋洋,黄鹂鸟儿叫得慌.姑娘们挎着大深筐,顺着小路去采桑.”,“正月里来修犁杖,二月里来耕田忙;老婆孩子来送饭,把饭送到官田上,田官儿一  相似文献   

12.
馄饨属于人们比较喜欢食用的一种有馅的面食,亦写作为“雠饨”。做的方法为“用很薄的面片,包馅而成,形状似耳朵”。生活中的这种面食,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例如:广东叫做“云吞”,四川叫做“抄手”。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五日,是我国农历正月伊始.在正月里,有我国农历年节中最热闹的春节和元宵节等佳节.正如丰富多彩的我国方言一样,各地的这些节日食俗也因地而异.春节时,我国南北各地家家早已备下够吃十余天的“万年粮米”:小馒头、豆沙包、喜字饼、糯米粑等等.此外,北方人普遍吃饺子、面条和年糕.有趣的是,河南沘源  相似文献   

14.
冬至食暖菜     
大雪小雪又一年,又值一年冬至日,全国不论南方北地、东海西原,都进入冬藏的时节。“暖”是冬目里人们对于饮食的需求,也是冬季进补养生的要义。冬藏是冬季的生存方式,对于人体亦是注重冬藏养生,汲取温热的食物积蓄热量,以应对寒冬的冷袭,储备来年的生发。  相似文献   

15.
上海人对馄饨向来偏爱。珍藏于儿时的记忆里。馄饨至今还是热汤热水的。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它是老百姓的盛宴,偶尔一天包馄饨了,孩子得着消息,高兴得如小狗奔进蹿出,帮着择菜也成了自觉行动。而母亲剁肉馅的声音,干脆利索地带着欣喜,将左邻右舍的收音机声音也镇压下去了。买馄饨皮子还是预定,母亲早早地到米店付了钱和粮票,捏着一块油滋滋的纸牌回来,吃馄饨的计划方始得到落实。到时候可以领货了,再差孩子跑一趟。又得排队。这样一来,  相似文献   

16.
王俊奇 《四川烹饪》1999,(12):20-20
冬至节,古时称之为“亚岁”。每逢此书,人们无论贫富,皆穿新衣,备办饮食,庆贺往来。清朝虽是满人统治,但仍随汉族的风俗,极重冬至书,甚至燕京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徐士在《竹枝词》中写道:“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清代庆贺冬至时最重视节前的一天。每年在冬至前一天,亲朋好友、亲戚邻里就开始以食物相馈遗,以至于提筐担盒充斥道路,人们称这些食品筐盒为“冬至盘”。冬至节前一夜,又俗呼“冬至夜”。这个夜晚是一个欢庆的时刻,家家必备酒宴,称“更速燕饮”,冬至所饮之酒则称为“节酒”。清代还规定冬至书有夫…  相似文献   

17.
赫哲族食风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现约有一千余人,聚居在黑龙江省同江市周围。赫哲族早年不耕田,主要从事渔、猎生产。八九十年前,赫哲族还以鱼和兽肉为主食,小米为辅,以后逐渐改为粮肉各半,现在则已粮食为主,鱼肉已减少很多。虽然如此,但它们仍保持了本民族的许多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8.
异域食风     
李凯 《四川烹饪》2005,(5):F011-F011
~~异域食风@李凯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食风     
我国土家族总人口五百七十余万。以湘西和鄂西两个土家族自治州为主要聚居区。川、黔两省与湘、鄂相接的川东南、黔北各县也是主要分布地带。  相似文献   

20.
埃及食风     
宋淑运 《烹调知识》2001,(12):49-49
埃及是世界上有名的文明古国之一,拥有雄伟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等闻名世界的古迹。埃及人一般内向、敏感,常以幽默的心理去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从而就造成了正直、爽朗、宽容、好客、讲义气、重承诺的“埃及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