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CFT框架-RC剪力墙结构通常按照双重抗侧力体系进行设计。与一般RC框架相比,在相同竖向承载力条件下的截面尺寸和抗弯刚度较小,按双重抗侧力体系设计将影响结构的经济性能和建筑功能。因此,文章根据我国规范设计了典型的CFT框架-RC剪力墙双重抗侧力体系结构模型,采用一致倒塌风险的抗震设计方法中对单重抗侧力体系设计的要求,设计了相应的CFT框架-RC剪力墙单重抗侧力体系结构模型,并对比分析了单重和双重抗侧力体系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和罕遇地震结构倒塌概率和抗地震倒塌安全储备。结果表明,与双重抗侧力体系相比,单重抗侧力体系结构的地震响应和大震倒塌概率相近,均满足“大震不倒”抗震要求,而单重抗侧力体系的结构抗地震倒塌安全储备较大,且用钢量较少。  相似文献   

2.
结构影响系数主要包括延性折减系数和超强系数。给出了按我国抗震规范设计的几个典型抗弯钢框架结构,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确定了结构的整体能力曲线。考虑了结构层数、跨数等对结构延性和超强能力的影响,给出了在典型地震波作用下的各结构的结构影响系数值。建议在我国的结构抗震设计中,抗弯钢框架的结构影响系数最小值可取4。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5个按7度抗震设防的典型V形中心支撑钢框架采用FEMA P695抗地震倒塌安全性评估体系,对其抗地震倒塌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结构影响系数R=3.2设计的7度抗震设防V形中心支撑钢框架,具有足够的抗地震倒塌能力,能提供安全的使用空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结构具备比"大震不倒"更强的抗地震倒塌能力,能够"特大地震不倒",对结构抗震性态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多层钢框架进行增量动力分析,研究柱脚转动刚度、底层破坏模式以及钢柱宽厚比对多层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具体从结构倒塌储备系数、地震易损性以及结构局部响应考察各影响因素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破坏模式由钢柱破坏控制时,随着钢柱宽厚比的增大结构抗震性能减弱,考虑柱脚刚度的半刚接柱脚钢框架地震易损性与刚接柱脚钢框架差别较小,当柱脚与柱刚度比为2.0时,框架地震易损性与刚接柱脚钢框架非常接近;当破坏模式由柱脚破坏控制时,可以明显降低钢柱宽厚比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结构的抗震倒塌设计是否合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结构在极端灾害下的抗倒塌能力,但目前尚缺少较为明晰的抗震倒塌设计方法.本文以网壳结构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CMR分析的空间结构抗震倒塌设计方法.方法以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新一代结构抗震倒塌能力评价指标CMR为基础,在对CMR取值与结构倒塌概率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其思想应用到空间网壳结构的抗震倒塌设计中.为更好地评价整个空间结构体系的抗震倒塌设计的安全水平,通过单层网壳结构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描述抗弯钢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倒塌状态,对国内外已有的刚接钢框架的试验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分析。采用最大层间位移角、累积塑性延性、等效能量耗散系数对刚接钢框架倒塌状态进行量化,并基于参数估计方法确定钢框架结构倒塌时的单侧置信区间,并建议取置信下限作为钢框架结构的倒塌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刚接钢框架倒塌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建议取0.035rad;累积塑性延性可取为20;等效能量耗散系数建议取35。  相似文献   

7.
采用PERFORM-3D程序对掉层钢框架结构进行了抗震倒塌能力研究。考虑不同的掉层情况和结构措施,设计了2个普通钢框架结构模型和4个掉层钢框架结构模型(其中2个模型带拉梁加强),利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对上述钢框架模型进行了易损性分析和抗震倒塌能力评估。结果表明,掉层钢框架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与掉层数关系不大;采用拉梁加强的掉层钢框架,上接地侧的抗震倒塌能力和抗震倒塌安全储备性能有所提高,但掉层侧的抗震倒塌能力和抗地震倒塌安全储备降低;增加拉梁的数量对该类结构影响不大,但会改变其破坏模式;上接地侧倒塌模式下,上接地一层是上接地侧最薄弱的楼层;掉层侧倒塌模式下,上接地二层是掉层侧最薄弱的楼层。  相似文献   

8.
按照7度设防标准设计一20层平面钢框架,采用层刚度比方法布置防屈曲支撑,通过计算分析选出合理的刚度比例。采用Wael三撑杆模型、改进的Atkinson和Yan本构关系曲线模拟填充墙,并建立含填充墙的20层防屈曲支撑-钢框架模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并结合ATC委员会的提出的倒塌储备系数(CMR)评价方法,对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和含有填充墙的防屈曲支撑-钢框架进行了抗震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填充墙可以显著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并能增强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抗倒塌能力,通过合理的布置防屈曲支撑可使7度设防钢框架基本实现8度"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同时表明CMR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在长周期结构中的应用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钢结构》2013,(11):81-89
1填充钢板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承载力评估填充钢板对提高抗弯框架抗连续倒塌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一个针对填充钢板的简单设计方法,从而提高抗弯钢框架的抗连续倒塌承载力。移动任一中心的柱,并根据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的非线性静力Pushdown来评估连续倒塌的可能性。对局部填充板和穿孔的填充板的结构性能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Min Liu 《钢结构》2011,(3):77-78
采用结构优化方法设计钢框架,提高其对临界柱突然拆除而引起的连续倒塌的抵抗性能。利用美国UFC规范抗连续倒塌设计中建议的线性静力、非线性静力或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采用构件拆除法获得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以某9层3跨规则钢框架平面模型为例,优化构件尺寸使总用钢量最小,并满足AISC抗震规范和UFC规范抗连续倒塌的要求。结果表明:无论采用哪种分析方法,最小用钢量抗震设计都不能明确考虑连续倒塌且不能满足构件拆除法的要求。采用线性静力方法进行抗连续倒塌设计最保守,效果最差。相比而言,若以UFC抗连续倒塌允许值为标准,只要模型和计算过程正确,非线性静力和动力分析能使设计更经济。  相似文献   

11.
对目前结构连续倒塌分析与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比较,指出了现有分析设计方法的不足,并对今后研究工作做了展望,从而为今后学者开展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结构的坚固性及钢筋混凝土房屋防连续倒塌设计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虑意外事件不致引发房屋非比例破坏,结构不仅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延性,还应有一定的坚固性。对结构的破坏形式和结构的坚固性表现形式作了介绍,对其要求进行了探讨,并从结构体系、构件的受力性能等方面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房屋防连续倒塌的若干设计概念。  相似文献   

13.
申国锋 《山西建筑》2007,33(11):289-290
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隧道塌方的处理原则,并从洞内塌方的处理和洞外坍塌体的处理两方面阐述了隧道塌方的处理技术,论述了其安全保证措施,为类似事故的处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规划展览馆辅楼因建筑功能需要,具有大跨度、大悬挑、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楼板局部不连续等结构特点。作为城市重要的大型公共建筑,需要评估其地震作用下的抗连续倒塌能力。首先,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en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基于改进的IK骨架模型,模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行为;其次,根据结构所在场地类型,选取20条地震动记录,并采用增量动力分析的方法对结构进行三向地震激励下的弹塑性动力分析,在此基础上,定义基于性能的结构倒塌判别准则,分别以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梁端转角为结构损伤指标,根据增量动力分析结果对结构进行易损性分析;最后,根据结构整体的倒塌安全储备能力,评估结构的抗倒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发生侧向增量倒塌的概率为0.14%,发生竖向连续倒塌的概率为10.82%;在7度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发生侧向增量倒塌和竖向连续倒塌的概率基本为0。同时,该结构的水平破坏倒塌安全储备系数为2.708,竖向破坏的倒塌安全储备系数为1.469。评估结果表明: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好的抗连续倒塌性能。  相似文献   

15.
张剑 《山西建筑》2011,37(17):170-171
对大虎峪隧道拱项竖向塌方事故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因地制宜、快速安全、经济耐久”的处治原则,提出了此次塌方快速经济的处理方法,为此类塌方处治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覆盖型岩溶塌陷注浆治理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覆盖型岩溶地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地面塌陷,地面塌陷的成因很多,往往是多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某工程岩溶发育特征与规律,对其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进行注浆加固处理,论述了钻孔注浆加固的设计要求、注浆量计算方法、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经多种手段检验,表明注浆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规范>中对自重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量△s计算公式中修正系数β0 的取值以及饱和湿陷黄土地基湿陷量的计算方法提出了问题,指出参数的不确定性,提出在工程实践中,应尽量采用现场实测数据参数,以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8.
既存RC框架结构房屋,14开间,设有2部板式楼梯,原设计遵循GBJ11-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但结构整体计算未带楼梯.以此结构为原型,缩略若干标准开间,形成了14开间、10开间和7开间的3组模型.整体计算考虑带楼梯和不带楼梯两种情形,采用MSC.MARC有限元软件建立了6个算例,进行逐步增量时程分析,研究不同比例楼梯对RC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楼梯计算相对于不带楼梯计算,结构整体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计算值增大,且楼梯比例越大,计算值增大越多;带楼梯计算时,楼梯将首先发生局部破坏甚至倒塌,早于结构整体倒塌,而楼梯间的框架柱亦成为结构中的薄弱部位.  相似文献   

19.
奚进  焦苍  王全胜 《山西建筑》2007,33(7):263-264
介绍了某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过程和状况,分析了塌方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塌方处理施工技术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处理效果,以保证隧道工程的正常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规律,对自重湿陷土层36.5m的场地,进行直径40m的浸水试验。通过试验发现:浸水试验昼夜耗水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上呈现先大、后缓、再稳定的趋势;场地中的地表沉降观测点的总湿陷量及沉降速率变化规律与深层沉降观测点的总湿陷量及沉降速率规律几近相同;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变形规律呈现浸水期四个变化阶段和停水期两个变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