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当今中国时代精神和共产党人的实践创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层面对其内涵进行了质的规定。其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分别对应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表现,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内涵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具有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社会、公民的基本价值规范,高校作为文化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是培育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和根据地.在指出当前国内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缺陷的基础上,指出构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长效机制,如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加强制度建设注重平台建设,运用新兴媒体等.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存在理论内涵上的相关性和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在推进依法治国和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在价值层面使人们对宪法、法律的尊重成为可能和必要;同时,要以法治方式构建价值观建设长效机制,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法治实践引领核心价值观建设.  相似文献   

4.
“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单靠德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无法实现的。为此,以依法治国为导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分析。该分析分为三个环节,首先分析了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逻辑关系,然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出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学校、个人和社会国家等三个方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三条路径。通过本研究以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扬和实现提供参考和借鉴,以便构建社会主义文明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多元价值观的存在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基于文化与价值观的关系,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要以文化认同为目标,以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为指向培育校园文化;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利用自媒体受众广、传播快的优势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国家发展的新面貌和时代使命,找到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结合点,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核心价值观两者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一致性,决定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充分发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渠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价值引领和思想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核心价值观提供制度支持。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深入探索二者融合的有效路径,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高校肩负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苏北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高度契合。充分运用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将这些资源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环节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能够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鲜活的内容,增强生命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时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对象化与具体展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既是价值又是价值观念的两重性。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重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是党在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重要任务。最大限度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需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影响下,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等要素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中展开。主体在向对象外化(人的外化)及对象向其外化(人的内化)的过程中,对象化世界与主体的类能力相互碰撞、磨合,使世界中的对象打上属人的烙印并生成和丰富人的类特性,使其在追求自身类特性并伴随其向对象化世界主体化的双向互化、互生运动过程中按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国家倡导性价值规范之要求逐渐地认识、构建和生成另一个自我。可从认识论和价值论方面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社会共识及其信仰的确立。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期和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化出现碰撞、交锋、融合的现象,这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必须在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推动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要素,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力量的体现.目前我国文化软实力相对薄弱,其重要因素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滞后.因此,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从组织、制度、传播等方面确保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战略任务。高校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基地,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构建以"理论教育、实践引导、社会传播"为"三维互动"主渠道,以"第二课堂、新媒体、实践基地"为"三维互动"主平台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模式,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得到高度认同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我国社会价值走向的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形成具体的法治制度规范,指导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用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并呈现出社会实践性、人民内部性、批判斗争性等鲜明理论特质。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启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中,必须强化党的领导,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5.
《南昌水专学报》2016,(5):66-70
法院法治文化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它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属性,不断夯实公民价值共识的达成和社会信仰的建构。我国法院法治文化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法院符号系统缺少中心意义的表达、法治精神文化认同度不高、西方普世价值观渗透、新媒体舆论导向不足等现实困境。法院法治文化建设应遵循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彰显其司法特性,提高其精神认同,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平台作用,理直气壮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众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6.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厘清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至关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重要舞台,同时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大学生丰富自我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学培养人才的逻辑目的,更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必然选择。两者结合教育过程的展开既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同时也需要发挥新媒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基础,正确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高度重视正确价值取向的培育。培育正确价值取向,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必须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必须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必须强化体制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8.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如下方面下工夫:加强教育,营造氛围,注意实践养成,发挥榜样作用,建设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成功实践的价值精髓,也是引领中国与世界未来实践的价值观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需要,是营造中国和平发展良好外部环境、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必然选择,是抢占国际话语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体现,是丰富人类价值理念、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落脚点在于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从思想领域构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人生价值观。作为软性的价值思想,在大学生的行为导向上往往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同时需要注重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创新创强"着眼于大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理论预期上产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从本质上来看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两者的结合要从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入手,从理论的逻辑衔接上切入,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通过行为诠释社会核心价值观内涵,做到知行合一,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中国梦的实现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