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靖  郭晨峰 《移动通信》2006,30(10):54-57
据Informa Telecoms统计,截至2005年8月底,全球GSM网用户已达到15亿,再过3年半的时间,全球GSM用户可增长到20亿。3G网用户也在快速增长,到2005年底为止,全球用户已达2.2亿。对传统2G移动网运营商来说,3G/2G系统间的互操作规划将对今后2G网用户规模的保持及3G网用户的增长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陶志强 《移动通信》2005,29(5):53-55
2G/3G的系统间的互操作是现有GSM运营商建设3G网络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详细论述了2G用户迁移和2G/3G切换漫游的策略,并分析了不同策略的优劣。  相似文献   

3.
针对TD—SCDMA、GSM融合网络因参数设置不合理造成的影响用户感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2G/3G互操作参数优化方法:系统间切换等待定时器优化、切换失败惩罚最大次数和切换失败惩罚时间优化、PS域切换门限优化、3G-2G切换/重选参数与2G-3G重选参数联合优化等方法,通过以上方法的应用提升了2G/3G互操作性能,实现了2G/3G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了用户感知。  相似文献   

4.
胡煜华 《中国新通信》2009,11(11):34-38
文章介绍了中国联通2G网元进行2G/3G互操作的功能需求描述,使现有的GSM/GPRS网设备具备2G/3G互操作功能,从而保证3G用户在GSM/GPRS网和WCDMA网中的业务使用连续性。  相似文献   

5.
分别从互操作策略选择、有效的无线网络移动性管理功能和优化经验与合理的参数设置等3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定位2G/3G网络相互关系,协调互操作,完善用户的移动性,提高设备网络利用率,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并简要介绍了上海贝尔在2G/3G互操作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以及产品功能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移动3G网络建设逐步完成,基于TD-SCDMA网络新业务的普及,用户对3G网络的体验成为运营商竞争的关键要素。目前,由于移动TD-SCDMA网络仍然处于逐步建设阶段,3G网络还没有达到2G网络的覆盖面积以及部分深度覆盖区域,当3G网络覆盖不能满足业务要求时,为保证用户业务使用情况需要利用已有的2G网络进行服务补充。因此,优化网络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需要通过优化2G/3G网络优化结合,针对2G/3G互操作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解决实际工作一些具体的问题。珠海世纪鼎利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胡中亮所撰《2G/3G互操作日常优化》一文通过介绍日常2G/3G互操作优化案例来说明日常的2G/3G互操作优化是拥有2种网络制式运营商网络优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运营商整体网络感知和提升网络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中国移动3G网络建设完成,语音以及非语音业务在3G网络上承载,在日常2G/3G互操作优化方面的工作将越来越重要,需要网优工作的进一步深化,综合多种技术手段采集数据,多角度数据分析,实现全网范围的整体感知提升。  相似文献   

7.
2G网络向3G平滑演进的若干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3G网络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期间2G网络和3G网络将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由此探讨了2G网络向3G平滑演进过程中的若干关键技术,以及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如何在2G网络的基础上对3G网络进行协同规划与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网络中的相关设施,降低网络改造成本的问题.为了实现2G和3G网络的无缝接入,研究了2G和3G网络的互操作问题,提出了异类系统切换策略与互操作参数优化方法,最终使得用户可以在3G覆盖区域享受到丰富多彩且快速的高质量服务,而在3G网络覆盖区域之外也能获得比较满意的2G网络服务.  相似文献   

8.
TD-SCDMA网络2G、3G互操作优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D-SCDMA网络正处在逐步完善的阶段,存在一些覆盖空洞和覆盖边缘弱场强情况,这就必须引进2G、3G互操作的技术。若在TD网络覆盖空洞和覆盖边缘区域中现有的GSM网络覆盖良好,则可选择一些2G、3G互操作机制,使用户在TD覆盖边缘和掉话的前期尽早进入GSM网络系统中,从而避免出现通话质量差、掉话等现象,保障用户各项业务的正常进行,提高用户感知度和满意度,从而使GSM网络成为TD-SCDMA网络的有效补充和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当前运营商建设3G网络中网络建设模式以及解决好3G与2G网络融合等有关技术问题,阐述了2G与3G间互操作的方式及其实施,提出了如何进行两个网络的选择和切换、用户业务连续性VCC(voice call continuity)的架构参考模型及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陈崴嵬 《移动通信》2007,31(10):56-56
在“2007年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研讨会”上,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无线处总工程师陈崴嵬介绍72G/3G网络互操作的策略和要求,探索了2G/3G网络互操作的组网及优化,提出72G/3G网络互操作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4G中的新技术及其与3G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娟  颜彪  陈万培 《信息技术》2004,28(6):98-101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是多种无线技术的综合系统,它融合了现有第三代移动系统(3G)的增强型技术,集3G网络技术和无线LAN系统为一体。首先简述了4G的特点,然后将4G与3G系统进行了比较,并详细讨论了4G中采用的新技术,最后介绍了国内外对4G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了HSDPA的技术情况,并着重阐述了HSDPA的关键技术,最后介绍了HSDPA的商业化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3G及后3G时代     
JohnLipp 《移动通信》2003,27(8):105-107
1 引言 目前,3G标准已制定完备,频谱也可用,牌照已授予,基础设施也准备就绪。当日本和英国等市场的首批运营商推出3G网络时,全世界都在期待着3G之后的新技术。亚洲在决定这一新领域的过程中起着领导作用。这是因为:首先,亚洲运营商获得3G许可证的成本相对较少,因此他们的资产负债表仍处于良好状态。其次,亚洲融合了不同标准,亚洲市场有很多竞争的3G技术,不  相似文献   

14.
余勇昌  张典  丁明玲 《电信科学》2021,37(4):140-150
4G建设时期,存在站点天面资源紧缺、无法新增抱杆、物业协调困难等问题,因此,5G时代在现有站点上新增抱杆的需求较难实现,如何实现4G/5G天线共天馈面及快速部署异常紧迫。探讨了4G/5G共天馈面的解决方案,提出一种适合中国电信单抱杆场景网络建设的天馈面解决方案,可以解决5G网络建设中无法新增抱杆、物业协调困难的问题。由于不增加天面资源,可减少铁塔租金,降低网络运营成本,同时可实现5G网络部署简化、便捷、高效。  相似文献   

15.
移动通信2G向3G演进分析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信忠 《世界电信》2000,13(9):29-32
本文在描述GSM和窄带CDMA向3G演进过程之后,从电信制造和移动运营两个市场层面上对3G国际市场演进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我国巨大的移动市场上,作者认为目前网络情况出发,向WCDMA演进在网络覆盖、保护投资、国内支持等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了GSM,WCDMA三个过渡阶段;并提出向3G过渡的三种策略主。介绍了爱立信的3G过渡方案;以及无缝GSM/WCDMAM网络和节省和运行支出方面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3G,全称3rd Generation,中文称第三代数字通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至少支持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4G,简称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下载速度达100Mbps,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速度达20Mbps,可以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无线服务的要求。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本文从3G和4G的基础设施、多地址接入技术、性能、安全规定、提供服务、面临问题、性能上存在的问题、安全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进行对比和比较。  相似文献   

18.
3G     
"3G未来的终端形态还主要为手机,而数据卡与上网本的推广是为了让用户更加了解3G,从而推动3G手机的销售。"——7月16日,在谈及今年终端市场的新兴热点上网本时,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总裁王建宙如是说,并表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还不能在短期内取代3G。  相似文献   

19.
100G     
《通信世界》2012,(48):56
全球通信业正在向以100G为主的下一代网络快速转型,中国通信业也不甘落后。2012年,对于处于产业链核心的运营商来说,进行100G部署的势头强劲。调查显示,目前多家服务供应商、运营商在光纤网络中部署了100G试点网络/商用网络,或者制定了到2013年完成这类部署的计划,而在国内,中国移动已经开启了100G的集采部署,引领国内100G网络的现网应用。因此对于中国通信市场来说,100G商用在即,目前正是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时候,各大厂商如中兴、烽火、华为、上海贝尔等纷纷亮相,此外还有产业链上下游的光器件厂商、测试认证单位等也在为这场即将进行的大赛加油助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