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王子镐  傅举孚 《化工学报》1989,40(4):395-401
提出渗透溶胀的溶解-扩散机理,由球体扩散微分方程导出了渗透溶胀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的突出优点是不含任何可调参数且能得到较准确的结果.对数种表面活性剂和载体的加溶水率进行了实验测定.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载体对乳液溶胀的影响。发现膜相中存在载体时使界面张力降低,说明载体能吸附于界面。表面活性剂和载体在界面的竞争吸附是影响乳液溶胀的关键因素。本研究表明,液膜的夹带溶胀随膜相中载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而渗透溶胀则随之而加剧。提出了估算溶胀率的修正方程,用修正方程对膜相存在载体时的乳液夹带溶胀率进行了估算,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王子镐  傅举孚 《化工学报》1995,46(3):261-267
研究了载体对乳液溶胀的影响。发现膜相中存在载体时使界面张力降低,说明载体能吸附于界面。表面活性剂和载体在界面的竞争吸附是影响乳液溶胀的关键因素。本研究表明,液膜的夹带溶胀随膜相中载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而渗透溶胀则随之而加剧。提出了估算溶胀率的修正方程,用修正方程对膜相存在载体时的乳液夹带溶胀率进行了估算,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王子镐  傅兴孚 《化工学报》1995,46(3):268-273
探讨了抑制乳液溶胀的途径。着重研究了迄今尚未充分讨论的外水溶质对乳液溶胀的影响。结果证实,外水相中的电解质或葡萄糖能抑制夹带溶胀,并使渗透溶胀率降低。研究了溶剂和温度对溶胀的影响。提出了计算渗透溶胀的修正数学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相符。  相似文献   

5.
王子镐  傅举孚 《化工学报》1989,40(4):387-394
本文提出了表面活性剂在液膜膜相中有效浓度的概念并推导了其计算公式.通过大量实验和理论分析,探讨了乳化溶胀的产生机理,提出了界面湍动-乳化的机理模型,并据此导出了估算乳化溶胀率的数学模型.模型预测值和实验数据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6.
氯化钠对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表面活性剂对聚丙烯酸溶液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α-磺基十二酸甲酯钠(LMS)和LM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混合胶束体系对聚丙烯酸(钠)水溶液粘度的影响。发现,在达到LMS的临界缔合浓度之前,LMS的作用与简单电解质相似,在超过cac后,LMS对非离子状态存在的聚丙烯酸的作用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聚氧化乙烯(PEO),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非离子聚合物的作用相似,混合LMS/AEO,体系与PA80-N体系粘度的影响在AE  相似文献   

8.
陈正萍 《贵州化工》1998,23(2):39-40,43
定量研究了多组多表面活性中无机盐对粘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机盐能提高多组分表面活性剂的粘度,但体系中极性活性的组分比例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陈晓明 《化学工程师》2012,26(3):14-16,32
测定了聚乙二醇(PEG)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琥珀酸双-2-乙己酯磺酸钠(AOT)水溶液中的粘度,讨论了SDS和AOT在水溶液中聚集形态的差异对PEG与SDS和AOT相互作用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PEG-SDS与PEG-AOT体系粘度均明显增加,而PEG-SDS与PEG-AOT体系粘度变化机制不同,根本原因是表面活性剂在高分子溶液中聚集行为不同,SDS分子在PEG链上聚集,形成类胶束,使高分子链带电,表现出聚电解质的粘度行为;PEG链吸附于AOT囊泡,不同PEG链对囊泡的吸附可能造成高分子链更加伸展,PEG特性粘数增大,使溶液粘度上升。  相似文献   

10.
以可生物降解的改性多糖羧甲基羟丙基瓜尔胶、敏感功能性单体丙烯酸为主要原料、在性能增强剂粘土存在下,合成一类具有pH敏感性质的新型杂化水凝胶,同时探索所得杂化水凝胶在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胀行为。结果表明,凝胶的溶胀比随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随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乳化液膜萃取乳酸稀溶液过程中的渗透溶胀及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元力  王子镐 《化工学报》1998,49(2):208-216
根据膜相中载体萃取的机理,指出载体在萃取溶质后形成的络合物具有一定的亲水性.采用气相色谱法,分别对含有表面活性剂和载体的膜相在与乳酸溶液接触后的溶水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其溶水率远高于与无溶质的外相水接触后的膜相溶水率.所以渗透溶胀进人内相的水除表面活性剂分子结合的迁移外还有载体-溶质络合物结合水.从而提出了实际萃取过程中乳化液膜渗透溶胀的反应-溶解-扩散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经与实验数据比较,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液膜夹带溶的发生机理与消除方法,证明在界面上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速度的大小是液膜夹带深胀大小的原因,吸附速度与所采用的表面活性剂有关,并提出了液膜夹带溶胀的常用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13.
乳化液膜提取柠檬酸及其溶胀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立  金美芳 《水处理技术》1995,21(6):331-336
本文研究了采用W/O型乳化液膜提取水溶液中的柠檬酸,同时研究了柠檬酸提取过程中水的传质行为(乳液溶胀)。考察了表面活性剂、载体、反萃剂Na2CO3、柠檬酸浓度对柠檬酸传质和乳液溶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萃取率随载体和内相试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载体和初始柠檬酸浓度较高时,乳液更易于溶胀,由此得出了除渗透压造成的乳液溶胀外,溶质与载体形成的络合物也能促成乳液的溶胀。提出了分离浓缩柠檬酸的最佳乳液配方  相似文献   

14.
采用W/O型乳状液膜提取模拟发酵液中的青霉素,考察膜相添加剂、表面活性剂、载体、解析剂Na2CO3浓度、搅拌速度对青霉素传质和液膜溶胀的影响。以span80为表面活性剂、三辛胺为流动载体、液体石蜡为膜相添加剂、煤油为膜溶剂组成的乳状液膜体系。结果表明:青霉素提取率随表面活性剂和载体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但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使液膜易产生再乳化,而再乳化和搅拌是夹带溶胀产生的主要原因;水的渗透(渗透溶胀)随载体和内相NaCO3浓度升高而增加。液膜溶胀是影响液膜技术工业化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适宜的液膜配方和操作条件,有利于控制液膜溶胀,增加青霉素的提取率。在本研究中,青霉素的提取率最高可达91.5%,液膜溶胀率为16%。  相似文献   

15.
乳状液膜法处理含锌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综述了乳状液膜分离技术处理含锌度水中流动载体、表面活性剂、破乳以及工业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用该技术处理工业含锌废水在我国及奥地利工业规模应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乳状液膜法处理磷酸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7.
乳化液膜分离技术及其在烃类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存悦  米杰 《煤炭转化》1997,20(3):40-48
乳化液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在许多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乳化液膜分离技术的过程,原理,数学模型,影响乳化液膜分离的各种因素及其在液体烃类分离中的应用,总结了这种分离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其在煤焦油产品的分离和精制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溶剂对膜的溶胀,使膜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对膜萃取传质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30%TBP(煤油)-醋酸-水,正丁醇-醋酸-水和20%7301(煤油)-醋酸-水为实验体系在聚砜和聚四氟乙烯微孔平板膜器中系统地了溶胀地膜萃取总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膜发生溶胀后孔隙率发生明显的变化,其总传质系数有较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乳状液膜法提取苯丙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采用以P204为载体,Span80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为溶剂,HCl为内 解析剂,氨基酸料液为外水相的液膜体系,在适宜的酸度下,以H^+浓度差的推动力,对苯丙氨酸在液膜体系中的迁移行为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其迁移机理,确定了提取苯丙氨酸的适宜条件,撮率可达805以上,并探讨了工业应用液膜法从氨基酸发酵液中提取氨基酸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乳状液膜法提取半胱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三辛胺为迁移载体 ,Span80为表面活性剂 ,液体石蜡为膜相添加剂 ,氨基酸料液做外水相建立液膜体系 ,研究不同实验条件下半胱氨酸的迁移情况 ,确定了提取半胱氨酸的适宜条件 ,提取率可达 80 %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