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当代的建筑创作实践一直受到“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的困扰,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建筑市场化使建筑的地域价值逐渐衰落,大量国外设计机构的介入又使建筑创作逐渐走向“全球化”,在这种背景下,保护、发展和创新地域建筑文化更加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师的使命。本文简述了中国地域建筑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的地域建筑思潮不是现在才有的,其自中国近代建筑学科诞生以来就一直伴随着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的发展,并将随着时代与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代新加坡建筑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3个阶段对新加坡当代建筑的发展作了简要的回顾:1960-1975年,现代主义所追求的理想主义与新共和国的理想不谋而合,多元文化,多元种族使新加坡成为多种要素,记忆、传统并置的场所。1975~1985年,外国建筑师通入新加坡建筑市场。提高了本地设计事务所的生产效率和设计水准,同时本土建筑师也在探索一条能反映地域牲2的创作都大幅度提升,新加坡建筑正在形成自己的风格,一种有别于西方的热带现代建筑正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五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炳坚 《建筑创作》2007,93(3):135-137
建筑是人类为居住和相关社会活动而创造的一种特殊器物。建筑是从本土生长出来的,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世界文化的交融给建筑刻上了外来文化的痕迹,但这种痕迹不能替代建筑的本土特征。建筑是多元的,这种多元化主要表现为建筑的民族化和地域化。中华民族是历史文化非常悠久、建筑传统文化非常丰厚的民族,继承、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师和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者光荣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4.
地域建筑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地域建筑文化是由该地域特定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民族习俗、社会生活方式来决定的,是在建筑长期发展历史过程中不断融合、发展、创造、积累而形成的。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它具有明显的时空和地域特性。《北京宪章》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总序(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康 《华中建筑》2002,20(6):6-9
该文对中华民族深厚广博的文化作了扼要的提示;对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体系的形成,技艺,形制及其重要人伦的思想以及地域建筑文化的差异作了详尽的阐述。文章又对近代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建筑形态所具有的五大特征进行了分析以及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的十大问题作了综述。文章认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建筑文化的研究文库”的编纂出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对于全社会 建筑意识的提高。培养大众的建筑鉴赏兴趣,提高大众的建筑素养,以及对于古代建筑历史和传统建筑文化 整体研究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景樑 《建筑创作》2006,(9):166-167
翻开《圣殿记》.一座气势磅礴、恢弘神圣、古朴沉稳的黄帝陵轩辕庙祭祀大殿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座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建造起来的、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纪念性建筑。它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浓郁的时代气息.极具震撼力。它体现了民族精神与地域风貌.彰显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品质.也是华夏建筑文化尤其是汉唐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域辽阔,有56个民族。 本文限于资料不全,很难从地域、民族等方面来探究建筑色彩的发展历史。 故通过对出土文物、现存器物和文献资料的整理,总结出中国从原始社会到民国各个历史阶段建筑色彩的使用和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未来公共交通建筑发展与室内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室内设计不仅仅是表达某个专业或体会某种简化,全球化时代已使室内设计步入多样化、地域化、人性化和可持续性发展时期,它将与城市的综合发展同步。公共交通建筑室内设计与信息高度发展更能体现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刘昌忠 《四川建筑》2004,24(Z1):50-52
文章结合建筑的功能、艺术,各个时期、各个地方建筑的发展,就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问题提出看法.认为古代建筑有地域文化特色,现代建筑缺少地域文化特色.努力创造中国优秀的现代化城市,创造中国优秀的"时代建筑"和"世界建筑".  相似文献   

10.
全球经济正朝着一体化发展的同时文化也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通过对地域文化与建筑空间设计的关系的研究,给建筑空间设计提出新的创作方法理念;同时又是对地域文化传承发展的方法研究,通过建筑空间设计使得地域文化更好的应用于建筑环境设计与建筑空间设计,增加当地居民实际的生活感受和精神需求,创造出更人性化的建筑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1.
李晓莉  赵青 《山西建筑》2007,33(7):72-73
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现状及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我国传统建筑的发展趋势及方向,指出对现代建筑的传统继承应从把握地域特色、结合所处环境着手,从而设计出既符合传统文脉、地域特色,又合乎时代要求的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2.
杨嵩林 《四川建筑》1995,15(1):7-10
一、中国近代建筑发展概况什么是“近代建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似乎西方古典建筑加上中国古典建筑,就是中国的近代建筑了.以科学的美学观来讨论,应认为近代建筑是在近代,即机械工业时代,按机械工业时代的美学观点与生产原则建造的建筑,就是近代建筑.与古代建筑比较.其特点是:标准化、集约化、工业化。同步化和大量性生产.近代建筑,是近代生产力发展条件下的产物.机械工业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以1640年英国长期国会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社会,其早期是商业资本控制的家庭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经历了一百多年,1771年才出现了水…  相似文献   

13.
卢峰 《云南建筑》2014,(1):37-39
当前我国的建筑专业教学体系,为了尽快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与设计技能,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大量采用假设性课题,并以特定的建筑类型作为课题设置的出发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剥离了建筑本身所应具备的社会、时代与地域属性,  相似文献   

14.
海外建筑师与中国建筑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建筑师在中国从事建筑设计是中国现代建筑文化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建筑文化自身的发展和转型具有特殊意义。理性地思考和审慎地面对海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建筑实践,规范有序地将其纳入中国新建筑文化的创造体系是推动建筑文化成功转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唐西娅  尹锷 《中外建筑》2007,(11):38-41
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建筑色彩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缤纷绚丽的色彩世界,而且通过漫长的时代变迁不断深化着对建筑色彩的认识和运用。  相似文献   

16.
建筑,人之筑建,与各个时期折射时代伦理精神,其核心是开显人居住的本质。原始社会体现在遮风避雨,中国古代社会的精神呈现则是天人合一。而在当下呢,似乎大规模的雷同化的城市建筑又重回了原始时期生理功能的满足,其间个性化的后现代建筑的泛滥、又在很大程度上会将人引向相对主义甚至虚无主义。中国在经历了百年变革中西文化碰撞之后,传统价值体系遭到质疑,新的伦理精神尚未真正建立。在价值多元的今天,寻求异质同构,普爱也许是实现伦理精神重塑的一个重要方式。建筑,作为多数人终生之处所,人类视觉系统的庞大景观,也许应介入社会引领其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以普爱作为建筑批评的内核之一,亦可充分体现本民族特色且具有当下性和国际性的视域。  相似文献   

17.
50年之路——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默 《世界建筑》1999,(9):24-28
当代中国建筑艺术50年发展道路,可分为4个阶段;即以仿古为主的“民族形式”时期,简约化时期,“文化大革命”庸谷艺术时期以及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健康的多元建筑论时期,多元建筑论时期又有几种流派:即古风主义,新古典主义,新乡土主义新民族主义和本土现代主义,作者认为,中国的现代生活是中国建筑艺术的唯一源朱,坚持创造具有时代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新建筑文化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唯一”与“多元”并存,“唯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中国地域建筑与文化研究院开展地域建筑文化专题研究的过程,对研究坚持的原则、主题,内容框架等进行了阐述。与此同时,通过对策划过程的总结与分享,为项目自身完善以及有志于此项研究的机构和个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侯幼彬 《华中建筑》2004,22(5):19-19
在世界建筑之林中,中国建筑占有重要的一席。它是世界六支古老的、原生的建筑体系之一,而且是原生建筑中唯一的一支在本土不间断地、完整地走完古代的全过程。清王朝终止后,传统乡土建筑仍然是近代中国广大村镇的主要建筑方式,它以“活化石”的姿态一直延续到近、现代,显现出超长的持久力。它是达到高度成熟的古代建筑体系,曾经跻身世界建筑的先进行列;它也是在近代沦为弱势文化的建筑体系,经历过来自西方的强势建筑文化的激烈碰撞。时至今日,当代中国建筑正迎来吴良镛院士所说的“城市黄金时代”,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市场最热门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影响下的中国城市与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对中国的城市规期和建筑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按照通常的概念,全球化是一个以西方世界的价值观为主体的“话语”领域,在建筑领域表现为建筑文化的国际化以及城市空间的趋同现象。全球化不是一元化,而是多元化和地域化的共存,全球化与地域化、多中心化是一种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全球化对中国的城市与建筑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城市规划以及建筑设计领域内国际建筑师的参与,在城市化过程中中小城市逐渐失去了特色。在城市规期和建筑领域,一方面应当继续学习国际经验,另一方面也必须应对建筑文化的国际式冲击,保护并发展中国的城市与建筑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