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医患分离理念的综合医院门诊空间体系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以患者为中心,同时重视对医护人员的关怀"的设计原则,以创建安全、高效、舒适、友好的医疗环境为目标,针对综合医院门诊空间设计提出"医患分离"的设计理念,并从其流线架构和空间复合两方面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通过与援鄂抗疫医疗工作者的沟通和交流,以思辨的方式创新发热门诊设计。以福建省立医院金山医院发热门诊设计为例,从建筑功能布局入手,通过将医患通道整合、设置一站式门诊空间、留观病房布局更新、体验式流线等设计手法,打破传统格局,为病患、医护工作者打造安全、集约、高效的新概念医疗空间。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冠疫情期间我国综合医院门诊部面临的问题,总结国内外医疗防疫体系在医院建筑空间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疫情下门诊部设计需求分析,重点从门诊空间感染防控组织、高效性设计、弹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等方面切入,结合国内外设计案例,提出防疫常态化背景下综合医院门诊部优化设计策略。以期为医患双方提供一个安全、高效、人性化的门诊诊疗环境,并使综合医院在保证正常运营的同时增强风险应对能力,建设更具韧性的智慧型医院。  相似文献   

4.
《城市环境设计》2012,(11):259-259
医科大学总医院在总体规划上,纵向以外科大楼为主轴线,神经病学中心和即将建设的科研中心呈东西对称式组合,共同形成环抱式布局。横向以鞍山道为副轴线,结合南院门诊治疗及教学区,形成一个大型的“医疗城”。医学中心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和“为医患营造一系列人性化的空间”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  相似文献   

5.
将智慧城市理念运用到旧工业厂区开放空间的有机更新中,提出智慧厂区开放空间的更新设计策略。以南昌市核工业260厂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厂区中文化传播欠缺、空间活力低下、行为活动单一等问题,以人群的行为需求作为先导原则,结合智慧技术进行空间重构,在顺应当地历史文脉、人居习惯的前提下,对厂区内的开放空间进行微更新,通过建设“智慧交通”、营造“智慧生活”、塑造“智慧文化”等,激活厂区整体活力,打造“智慧”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6.
(4)卷扬机构设计计算:卷扬机构设计计算包括提升功率计算、卷筒设计计算(卷简直径、卷筒长度、卷筒壁厚)、钢丝绳的选择和卷扬减速机设计计算等内容。这些计算都是常规计算方法,在有关设计手册中均可以找到计算的方法和步骤。提升功率是卷扬机构计算中关键项目,可以通过类比法,也可以用计算法。其计算方法以JS50O型混凝土搅拌机为示例,简要予以说明,其它如卷筒设计计算等从略。图13科斗受力分析图已知搅拌机额定出料容量为500L,又需有Ic%的超载余量,则料斗所载料重应为55OL。混凝土比重一般为2.45,所以料重应为:55OX2.…  相似文献   

7.
岑岭  张帆 《南方建筑》1998,(2):52-53
欧洲的建筑空间在解决功能的同时,非常讲究空间的情趣和适度,就象在医院这种功能性极强的建筑中,也可充分体现浓郁的人情味。尤其是公共空间的设计,无论是平面功能划分、空间的体量、尺度和序列组织,还是细部材质的设计,都体现出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医院的公共空间主要有门诊大厅,一些规模不大的医院中用以组织门诊、医技、病房等各部分的核心空间,或者一些规模较大医院的候诊大厅,等等。医院的门诊大厅是各种人流的主要集散区,具有接待、问询、预约挂号、会客休息等多种功能。在比利时和荷兰的医院甚至还能见到教堂、花店和…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已建人行天桥的逐渐增多,利用立体绿化的设计手法改造提升已建天桥已成为新的突破口。下面就以笔者参与的厦门海沧区人行天桥景观提升设计为例,从功能新增、空间重构、材料运用、环境营造及植物配置5个方面来探讨立体绿化在城市已建人行天桥改造中的运用可能。  相似文献   

9.
室内陈设设计是深化空间功能、提升空间艺术感的再创造过程。室内陈设品种类、样式繁多,在进行陈设品选用与设计时要结合空间及视觉特点进行合理组织与布局才能营造良好的室内空间场所。基于视觉的选择性,以及室内空间的四维属性,对陈设设计的视觉层次构成关系展开研究,通过对"分离"与"聚合"的视觉关系及设计手法进行探究,梳理出不同等级序列的"视景"关系,为室内陈设设计的视觉构景提供可借鉴的设计方法及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自1997年以来,以能力为导向成为新加坡基础教育的基本方针,政府的一系列教育改革催生了中小学设计理念的更新。本文在梳理新加坡教育体系和改革背景的基础上,对直接由新型教育实践引发的若干类型的校园空间更新进行分析,具体包括单班制改革下的校园容量扩充、"少教多学"引导的教学空间重构、信息和通信技术计划推动下的设计创新,其后在空间组合和空间设计两条脉络上,结合实例阐述新加坡中小学校的设计理念更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临沂东城门地区衰败现状进行城市设计研究,在认真分析东城门地区历史、发展现状及周边环境的基础上,本设计通过对该地段城市功能与原有生活形态的重构,力图实现城市文脉的延承,促使城市活力的再生。  相似文献   

12.
门诊空间是现代综合医院的前沿阵地,它作为其他空间的中介领域,应该受到设计师的关注。目前的门诊空间环境设计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环境设计只起到装饰作用,冰冷而没有生命,空间环境不够人性化;环境设计没有考虑人的最基本需求——安全,单纯地借鉴一些国内外的室内设计实践而没有考虑医院建筑的特殊性;环境设计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特别是在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背景下,如何处理好门诊空间的环境设计问题是值得商榷的。基于此,本文以综合医院门诊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为研究对象,依托环境心理学、景观生态学及建筑设计相关理论,希望为综合医院门诊空间环境提供一种新的理论及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13.
梁思成“中而新”设计观是对设计理想状态的一种追求,为当代中国建筑设计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以梁思成“中而新”设计观作为指导,以金沅瑞府建筑设计方案为例,通过对空间组合、景观营造与传统元素的详细解析体现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在空间重构、材料更新与科技创新方面对新时代进行探索,解读建筑创作过程中的“中而新”思想,试图找出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住区需求。  相似文献   

14.
兰波  李梅 《规划师》2009,25(11):35-39
自建城以来,梧州市的交通格局和交通方式变化主要经历了步行一马车时代、水路时代、公路时代三个时期的变迁,对应的城市空间形态也经历了点状拓展期、沿江线状拓展期、沿公路线状拓展期三个时期。如今梧州正迈向全新的综合交通时代,新交通格局将促进城市新区的形成,推动产业空间的重构,引导城市空间跨江南拓西进,促使空间增长方式由外延扩展转向“廊道”发展,带动空间结构由单中心组团向多中心组团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在役建(构)筑物差异沉降调整新技术牛清山陈凤英在役建(构)筑物差异沉降调整新技术,是对已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如出现差异沉降,如何利用在规划阶段、设计及施工阶段就已深思熟虑的技术及预先设置的千斤顶顶升设备(或预留的调整空间),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动乡村产业和文化复兴,需要合理规划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空间载体,笔者通过解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村落文化空间载体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将其运用到村落空间载体的设计中。笔者将蓝染这种非物质文化与其空间载体进行充分融合,从文化重构、空间尺度、时间尺度、生活方式及新功能5个角度切入,形成文化和空间的良性发展。笔者试图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提升村落文化内涵和特色的同时,探索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门诊部作为医院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室繁多,人流量巨大,做好门诊方位的布局十分重要。基于此,着重介绍了四川省某大型综合医院门诊楼方案,从布局形式、公共区域布局、科室分布、急诊布局、诊疗单体设计等方面探索大型综合医院门诊布局时及其应注意的问题。首先,在规划设计阶段,要选择适合用地发展的门诊布局形式;其次,应针对不同科室及使用功能科学布局,在设计中对院方工作流程深入了解,针对不同功能和组成部分的要求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最后,注意诊室单体基本单元及设计细节,提升医患环境。  相似文献   

18.
杜雪梅  张雪飞 《山西建筑》2012,38(13):30-31
通过分析转型背景下烟台空间发展存在的核心问题,包括空间发展轴线的单一、空间布局离散、增长边界固化、城市交通体系不协调等,提出烟台城市空间整合与重构的策略及实施保障,即通过空间重构、建设优化与引导等手段,建设"一心三极"的城市空间结构,实现空间整合与定位转型。  相似文献   

19.
在存量时代背景下,城市更新成为当下城市建设主旋律。在此围绕城市微更新视角,对宁波效实共富风貌驿站设计进行总结与探讨。设计采用“嵌入式”的微更新策略,从空间重构、场所激活、无界共育三个方面对场地现状问题和社区居民需求作出回应。在尊重景观风貌和在地集体记忆的前提下,有机植入多元场景空间模块,营造具有全时性、全民参与的共享公园驿站。同时,对城市微更新策略和方法展开讨论,提出将关注重点从空间营造转向社区营造的创新性探索,进而全方位地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20.
选址于平原中的山坡,结合传统陵墓的礼制的场地竖向设计,体现中国传统之“起,承,转,接,升,联”空间序列,同时运用青砖,红砂岩,黄砂岩等本土建材构作建筑物和硬质景观,塑造纪念地之高山仰止情怀。培育箭竹,桉树,黄角树等本土植物,形成川西葱郁茂密的林盘缔造静谧安详的陵园景象。建材和植物的本土化构作是成都战役烈士陵园的设计与营造的本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