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滨水公园建设是城市自然生态恢复与人文景观重塑的重要手段。该文以渭南市西海滨水公园景观设计为例,基于自然与人文共融的理念,营造一个自然适宜、生态涵养、砥砺文化、功能完善的城市滨水空间,旨在为同类型公园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韦新宇 《规划师》2022,(S1):94-98
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深挖公园景观生态内在和外在价值,构建稳定、协调、可持续的公园景观,对缓解城市过度建设带来的人居环境、生态、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凸显人、城市、自然“人—城—园”和谐关系,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分析生态与景观的共同特征,探索生态元素与景观功能、生态过程与景观空间的内在联动关系,提出“景观特征—景观功能—空间格局”的景观生态设计策略,构建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共融的空间格局。同时,以广西独秀峰公园为例,通过打造“独秀峰—秀湖”山水生态基底,制定针对各类景观的生态设计策略和措施,实施“两核六大生态”项目,进一步促进公园景观的生态价值和生态效益产生,以期为公园景观生态设计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城市公园景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社区公园作为与居民毗邻的开放空间,不仅影响着城市的面貌、文化及居民的生活,承担着多种城市功能,更为居民构筑了与自然对话的桥梁,满足了市民回归自然的渴望和需求,实现了市民在自然优美的环境中进行休闲、健身、娱乐、交往等游憩活动的美好愿望。该文通过剖析石家庄槐北公园的设计理念与空间布局,提出了树立健康成熟的自然价值观,强调景观生态美学,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为设计指导原则的社区公园设计理念,以期对今后社区公园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首个海绵城市公园杉板桥公园,在项目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引人海绵城市理念,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通过人工和自然的结合、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结合、地上和地下的结合,使公园成为城市海绵体,帮助雨水下渗,恢复地下水位,重现大自然的水循环系统,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各个建筑细节得到了彰显,实现了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的转型. 项目定位:集生态、休闲、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社区公园.旨在提供一处从景到人,从公园到都市的生态空间,为游客提供一段“向久违自然的回溯之旅,邂逅记忆深处的绿色锦城,重拾光影之中的自然故事,诠释响动绿色脉搏的海绵都市生态”的新体验.既承载都市人的温柔回忆,又展现出成都公共绿地的新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4,(11)
本文将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指导原则由设计自然提升到生态自然的层面,从湿地公园的主要构成因子出发,分析了如何还湿地以本色,提出了"生态自然"要高于设计自然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黄蕾 《居业》2022,(2):107-109
全域公园城市理念为城市生态河道的景观建设提供了先进理论保障,也为克服城市生态空间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提供技术支撑。为进一步探究全域公园城市理念下生态河道景观建设的内涵,拓展新时代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新思路。本文基于淄博市南部排洪沟设计工程,就全域公园理念下生态河道景观设计总体理念和具体实施方案与技术成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期望能够给同领域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湿地公园的建设效果,本文通过介绍大泽湖近自然湿地公园设计情况,分析公园内水系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想要提高水系建设效果,应首先完善河流生态体系的观点,研究表明:水体设计中应注意整体加强水系规划布局、重视水量调节、加强污染治理、提升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公园应运而生。本文浅析了山地型生态公园的内涵,总结了其特征,并概括了依托自然山体建设生态公园这一类型公园的规划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9.
公园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使城市中的自然由各要素独 立运行转变成为城市自然系统整体联动,传统生态修复中以单 项要素和单一问题为对象的保护修复方式已不再适用于公园城 市中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要求。基于既往生态修复 方法和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思路,探讨耦合公园城市理念的 城市自然系统整体修复方法,提出由对象层级确定、生态问题 识别、策略路径构建、项目实施引导组成的修复框架,并以成 都市东进区域为例,从资源状态、生态过程、服务功能三方面 对公园城市自然系统进行整体修复,以期为公园城市建设及山 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提供经验启示与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0.
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生态设施,既为动植物提供了栖息之地,更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肩负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任。论述了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显湖透水、基塘养水、环通秀水、复合乐水的生态策略,并通过道路系统、慢行系统、湿地水系和水体净化措施,形成构建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生态、休闲的街旁公园作为公园绿地的一部分是最为便利且最受人们喜爱的公园绿地。通过对街旁公园相关概念的认知,以福清市石竹街道西侧街旁公园景观设计项目为例,从现状概况、总体设计、专项设计3个方面对街旁公园的建设进行了阐述与分析。以求为今后生态、休闲的街旁公园发展与建设提供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公园城市建设为背景,结合对美英城市公园运动时期公园建设思想和成果的回溯,从表征与本质两个方面讨论了城市公园的3个原初属性,包括:风景化的自然——基于健康的自然性、城市中的乡野——基于公平的休闲性以及工作之外的日常生活——基于民主的社会性。在此基础上,对照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3个“回归”的建议,即从宏大叙事回归日常生活、从人工化回归自然与乡野以及从城市设计、生态设计回归风景设计,为公园城市研究提供关于“公园与城市”关系的一种“前提假设”认知。  相似文献   

13.
林鹏飞 《福建建材》2023,(11):46-48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肺,不仅是市民日常锻炼、休闲的公共空间,更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底。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认知,以福州地区大学城新校区旗山湖公园为例,从项目背景、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认知、项目建设要点、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工程措施4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城市公园的设计重点及景观设计手法。旨在为今后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化建设提供实例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城市山地公园建设应以遵循自然、因地制宜为原则,充分挖掘基址特征、地域文化、人文需求,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营造富有自然野趣、山地肌理特色的公园景观。基于海沧大屏山郊野公园小山坳景观建设实践,探索公园空间建设与原有地形地貌的契合,降低公园建设成本,将山地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市生态公园缺乏特色、建设和维护成本过高的现状,以打造独一无二的低成本的生态公园为目标,运用实地调研法和文献分析法,以台中市秋红谷生态公园为研究对象,从因地制宜的生态布局、水环境的生态营造、乡土植物的生态配置、低成本材料的生态利用等方面来探讨其生态设计策略,以期为其他低成本的城市生态公园的营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郁岚 《江西建材》2016,(4):231+234
因地设景的进行山体公园设计,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植被、水体,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通过植物的合理配置,打造"生态、自然、节约"的森林式公园。本文分析了山体公园设计现状,并探讨了因地设景的进行山体公园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方针,当今城市化浪潮下,景观生态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方向,山地步道作为绿道系统的重要环节,应满足人们日益上升的对城市山水休闲游憩活动的需求。基此文章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鼓楼区福山生态郊野公园为例,对福州城市西北片区最具原生态的自然山地型公园,同时也是登山漫步揽城临江和亲近自然、沁人心脾的郊野公园的生态保护理念为依托,秉承保护山地景观肌理和自然本底的生态公园,通过主游步道建设串联起沿线景观资源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研究,归纳总结了山地步道在建设过程的技术要素和相应的景观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8.
郊野公园以生态保育、自然保护、休闲游乐、健身康体等为主导功能,其服务设施的类型、规模、布局既要与其主导功能相匹配,体现郊野的特色,又要充分尊重上海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的特点,体现转型发展的时代特征。结合上海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和思考,阐述了上海郊野公园在功能、资源、建设方式等方面的特色,依据服务设旌的基本功能以及与游客的紧密度,提出郊野公园以基础服务设施、游憩活动设旋、地区服务设旋、临时活动设施为主要类型的服务设旋分类,综合考虑使用合理、生态保护、景观塑造等要求,明确生态、特色、协调等设彪布局原则,以及设施容量、建筠体量和设计风格等方面的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9.
《砖瓦》2020,(6)
基于常州市高铁生态公园项目的海绵城市改造建设,分析已建成的公园进行海绵城市改造的可实施性以及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思考在未来的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公园的建设模式,得出以下结论:①顺应自然的改造方式是海绵公园建设的原则;②海绵公园改造应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思路;③海绵公园的建设应该尽可能多的宣传海绵城市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上海郊野公园近自然植被构建途径与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自然植被是郊野公园最具自然野趣特色的植被类型,但近自然植被营造在我国尚在起步阶段,缺乏理论体系、设计茸造技术以及生态景观内涵丰富的实例。根据上海郊野公园的规划理念和功能定位,探讨了近自然植被的特点与葺造原则,结合上海先行启动的5个郊野单元植被现状调查和分析,从发挥人工植物群落自然潜力与生态演替作用角度出发,重点研究现有植被的近自然化改造和近自然植被茸造的途径与设计要点,探索郊野公园近自然植被茸造的植物配置理论与技术,为郊野公园规划设计和营造管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