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梁颂衍 《福建建筑》1995,(2):17-19,29
中国建筑文化具有四千多年灿烂的历史,在世界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席位。直至清末,中国建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激。在现代风格、材料与技术的影响下,中国建筑在形式上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但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传统建筑文化与西方现代建筑仍未很好地融合于一体,探索出一条属于现代中国建筑发展之路,使中国优秀建筑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是本世纪末摆在中国建筑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正>建筑奖能够直观反映出获奖作品所彰显的价值立场,中国建筑长久以来在国际建筑奖中处于缺席地位,直至新世纪之后,中国建筑师才开始在国际建筑界崭露头角。WA中国建筑奖关注于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成立10余年间见证了中国第四代建筑师群体的崛起。2014年中国建筑奖的扩容则折射出中国当代建筑发展多元化与复杂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海外建筑师与中国建筑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建筑师在中国从事建筑设计是中国现代建筑文化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建筑文化自身的发展和转型具有特殊意义。理性地思考和审慎地面对海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建筑实践,规范有序地将其纳入中国新建筑文化的创造体系是推动建筑文化成功转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海佳  尹南 《南方建筑》2006,(12):152-154
海外建筑师在中国从事建筑设计是中国现代建筑文化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建筑文化自身的发展和转型具有特殊意义.理性地思考和审慎地面对海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建筑实践,规范有序地将其纳入中国新建筑文化的创造体系是推动建筑文化成功转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蒙小英 《工业建筑》2005,35(5):41-44
在现代建筑和当代建筑中,工业建筑始终都占有一席重要之地,它的叙述性设计理念与结构美学特征给现代建筑和建筑师以重要影响。以工业建筑发展中有影响的阶段为主,探讨西方工业建筑对现代建筑、建筑师、环境景观以及文化艺术的影响和表达方式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倡导适宜技术寻找发展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书斌 《新建筑》2003,(1):59-61
在当前中国建筑技术发展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发挥建筑师的主观创造力对于中国建筑走向世界是十分必要的,建筑师应该从盲目追随高新技术潮流转到对建筑适宜的关注上来,摈弃浮躁的建筑创作心态,从建筑本体的各个部分寻求中国建筑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对台湾的建筑发展而言,1949年来台的大陆建筑师不但弥补了光复后台湾建筑师的不足,更带来了较成熟的现代建筑观念,摆脱了日本五十年来的影响。除此之外,大陆来台建筑师更引进了一种自1895年以来即未曾正式出现在台湾的建筑样式——“中国复古式建筑”,对此后台湾建筑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同与西方现代建筑成为40年来台湾建筑发展的两大特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中国早期的仿古建筑、国外建筑师莫拉的设计理念、以及中国建筑师王澍的设计作品的分析,探讨了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发展之路不应是非此即彼的,而是在保持中国独特、悠久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满足建筑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郭茜 《城市建筑》2014,(30):206-206
本文通过对中国早期的仿古建筑、国外建筑师莫拉的设计理念、以及中国建筑师王澍的设计作品的分析,探讨了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发展之路不应是非此即彼的,而是在保持中国独特、悠久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满足建筑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正(一)近四十年来,国内建筑师通过高强度的实践探索,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城市化进程,而国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工程项目则最直接地影响了中国建筑实践和理论的走向。国内外建筑师在此进程中直接或者间接的交流、交锋与碰撞,国内建筑师更多的是在不断学习、借鉴、转化和吸收,然而文化背景与时空的差异、实践手段的  相似文献   

11.
台湾当代建筑文化主体性的建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17世纪以来就一直是不同文化与政权交会之地,从荷西殖民政府、明清政权、日本殖民政府、“国民政府”、“民进党政府”一再次轮替回“国民党执政”,建筑的发展也随之起起伏伏。1945年台湾在被日本殖民政府统治50年之后,重回中国的怀抱,重大的改变不仅见之于政治及文化层面,也明显的反应在建筑方面。虽然现代建筑;在日本殖民台湾期间就被引进台湾,台湾的建筑师真正掌握到文化主体性却始于战后中国大陆来台的建筑师。从那时候起,文化如何成为建筑外在表现或建筑内在意涵一直是台湾建筑师不可回避的任务。文章将分战后至1970年代、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及1990年代中至今3个阶段来介绍。台湾建筑师如何尝试或努力的在建筑上建立他们认知的文化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袁鹏  解旭东 《华中建筑》2008,26(11):199-202
梁思成先生作为中国近代时期第一代建筑师及建筑教育家的代表,对中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学术思想中的相关部分对当代建筑师和规划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该文通过介绍并分析梁思成先生关于北京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所做的相关工作,试图揭示出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建筑师和建筑思想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琦  庄凯强  季秋 《建筑师》2008,(4):102-107
中国的近代建筑历史研究经过5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20多年的深入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和理论成果,具备了向理论化和系统化发展的条件。近代建筑师和近代建筑思想是这种研究的重要的线索和切入点。近代建筑师是对于近代建筑发挥最大主观能动作用的人群,近代建筑思想则是近代建筑背后所有主客观的影响因素的总和。该研究通过对典型建筑师和建筑师群体及其相应建筑文化遗产的深入、细致、全面的研究,试图为同类型的研究建立范式。社会意识、体制与制度、工艺与技术等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及其互动,形成了社会建筑思想。该研究将通过对社会建筑思想和建筑师思想的对比与分析,了解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原因并揭示其发展规律,为中国现在及未来的建筑发展提供史学参考。该研究将通过综合运用实证调查,社会史观、中西比较等科学的史学研究方法,对以上命题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的建筑创作实践一直受到“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的困扰,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建筑市场化使建筑的地域价值逐渐衰落,大量国外设计机构的介入又使建筑创作逐渐走向“全球化”,在这种背景下,保护、发展和创新地域建筑文化更加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师的使命。本文简述了中国地域建筑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的地域建筑思潮不是现在才有的,其自中国近代建筑学科诞生以来就一直伴随着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的发展,并将随着时代与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1977年至今的中国建筑教育作为分析对象,以专业教育对建筑师在代际变化中的影响为切入点,重点考察了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出生的建筑师在校所受教育与从业表现之间的关系,借助关键词,分析了中国当代建筑教育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其中的缺失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国建筑文化与诗词歌赋--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彼此之间共生、共创.它们之间的比邻关系,正是当今建筑师们所倡导的历史文脉的重要体现之一,它对现代建筑与环境的构思设计具有很大的启迪和引导作用.该文试图从此角度进行探讨,目的是要使处在今天这个多元文化发展时代的建筑师们,在建筑设计构思中,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根,展现中国文化的源,突出建筑设计中的诗意化创作.  相似文献   

17.
姜涌 《世界建筑》2004,(12):96-98
本文通过分析中外建筑设计体制和建筑师的职能的区别,从建筑设计方法.建筑师职业范围及程序.建筑开发与管理制度.建筑投资体系.建筑理论和教育等几个角度提出中国建筑的精品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章指出,70后中国建筑师站在计算机带来的新技术变迁的时代前沿从电脑普及化到电脑计算化,首当其冲受到技术革命带来的设计方法和过程改变的洗礼,从而对数字设计具有敏锐触觉。70后受到的教育延续布扎体系,深悉建筑本质:几何形态、空间、质感,光线和建构。"建房子"的迫切需求让70后的数字时代的建筑观具有强烈实用主义的特征,这样的特征给在中国建筑实践和教育中崛起的70后带来了产生新建筑形态语言和思潮可能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