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吐哈油气》2007,12(3):293-293
6月28日,经过13小时精心施工,由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工程技术研究院技术人员自主开发的特色技术“唤醒”玉门油田青2—44井,获得工业油气流。青2—44井是玉门油田部署在酒泉盆地酒西坳陷窟窿山构造上的一口开发井,井深4767m。  相似文献   

2.
一、固井专业化管理模式产生的背景 青西油田是玉门油田分公司在2001年开始开发的一个新区块。由于历史原因,玉门油田没有自己的钻井队伍,参与青西油田勘探开发的钻井队伍都是外部的,有吐哈、大港、江苏、四川、华北、中原等油田的钻井公司,参与固井服务的有吐哈、大港、四川等几家固井公司。在青西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实行甲乙方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新疆石油地质》2007,28(1):56-56
经过7年多的不懈努力,玉门油田年产50万吨的现代化整装油田——“青西油田”在祁连山深处的窟窿山麓建成,并成为玉门油田产能上台阶的新增长点和全省能源建设新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回顾总结了玉门油田近几年在酒西盆地油气勘探的实践,阐述了玉门油田在老盆地油气勘探中,应用新思路下凹找油,以地质认识的突破带动勘探突破,针对湖相深层裂缝性油气藏,探索出四项配套勘探技术,并成功应用于酒西盆地勘探实践,收到显著的勘探效果。研究了复杂油气藏油气控制因素和油气富集规律,连续三年在该地区钻探成功率达到100%,钻探出一批日产100m~3以上高产油流井,基本探明了储量近亿吨的大油田——青西油田,使玉门油田焕发了青春。  相似文献   

5.
青西油田空气钻井井眼稳定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窿15井、Q2-33和Q2-17井的空气钻井试验证明,空气钻井能大幅度地提高青西油田机械钻速,但在试验中出现井眼不稳定的问题.文中主要对青西油田地层特性和空气钻井井壁不稳定因素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分析了青西油田Q2-33井空气钻井遇到的井眼不稳定问题,提高了对空气钻井井眼不稳定的问题的认识,对今后空气钻井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青科1 井是玉门油田酒西盆地青西凹陷青西I号构造上1 口科学探索井, 设计井型为直井, 设计井深5 30 0m, 完钻井深4 525 m, 开钻日期2 000 年3月28日, 完钻日期2 000 年8 月25 日, 最后因故提前完钻。  相似文献   

7.
生产经营     
《中国石油企业》2005,(3):18-18
玉门建成年产50万吨整装油田;中石化油气生产建设开局良好;塔里木轮南2—24—3井获高产油气流;油港新春形势喜人。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北缘逆掩推覆带构造及成藏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青西油田位于祁连山北缘窟窿山逆掩推覆带的中部,其山前强烈褶皱并伴随一系列大型的逆掩断层,构造表现为断层向地表的前展式叠瓦状逆掩断裂带及其相关褶皱。为了搞清青西油田的构造特征和油气富集规律,以断裂构造剖析为主线,通过精细解释各级控油断层、构造细节、进行裂缝预测及控油作用研究,剖析了其油气分布的独特规律,指出在逆冲断层前缘形成的北东向撕裂断裂控制着有效裂缝发育带,是青西油田的高产区块。  相似文献   

9.
玉门油田青西地区深井取心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玉门油田青西地区勘探开发的深入,钻探深度不断增加,相继出现了多口井深超过5000 m的井,这就需要研究相应的深井取心技术。结合近几年青西地区深井取心技术的现场应用情况,主要从取心钻头和取心工具的选型、取心参数的匹配、钻具结构的优选、取心过程复杂和事故的预防以及如何提高取心收获率5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现场应用表明,应用该技术可提高取心收获率,减少取心过程的复杂和事故,3年来该区块5000 m以上井段取心过程复杂、事故损失为0,除去套管摩阻和地层破碎等特殊原因影响,平均取心收获率达到98.44%。  相似文献   

10.
《新疆石油地质》2012,33(5):510-511
彩南油田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沙漠覆盖区,进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80 km,是我国第一个百万吨级沙漠整装油田、也是我国第一个沙漠自动化油田。1991年5月,彩参2井喜获高产工业油气流,1992年8月,油田全面投入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玉门油田青西地区地质情况复杂、地层倾角大、容易发生井斜,长期以来一直是提高钻井速度的一个瓶颈。为攻克这一难题,有效控制井斜和提高机械钻速,在青西油田试验应用偏轴钻具组合。试验过程中,通过在不同地层、不同井眼尺寸的条件下应用不同的偏轴钻具组合方式,来研究偏轴钻具的防斜能力。到目前为止,共应用8口井,大多数井收到了降斜的效果。现场应用表明,偏轴钻具能有效控制井斜、提高机械钻速,适合在容易发生井斜的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12.
《新疆石油地质》2012,33(4):394-395
彩南油田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沙漠覆盖区,进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80 km,是我国第一个百万吨级沙漠整装油田、也是我国第一个沙漠自动化油田。1991年5月,彩参2井喜获高产工业油气流,1992年8月,油田全面投入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3.
2008年8月14日,新疆红山嘴油田红019井在石炭系喜获高产油气流。这口井采用5mm油嘴试产,日产原油110m^3,日产天然气2.517×10^4m^3,综合含水仅为1%.红019井是新疆油田今年部署的一口评价井,位于新疆油田采油一厂红山嘴油田精细三维区红60井东断裂带。这口井于7月20日完钻,完钻井深2809m.  相似文献   

14.
深度酸化技术在玉门油田青西探区窿4井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玉门油田青西探区窿 4井裂缝性凝灰质砾岩油藏岩性特殊、井深 45 5 2m、油层压力高达 5 6.6 4MPa以及储层堵塞严重、表皮系数高达 10 7.73的特点,研究成功稠化盐酸 +油基稠化液 +稠化土酸的多级注入深度酸化技术。该技术在青西探区窿 4井实施后,油井产油量由 5 8m3/d上升至 2 5 6m3/d。该井深度酸化技术的试验成功,对于青西探区裂缝性特殊油藏的油层改造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空气钻井井斜控制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玉门青西油田地县岩性不均,岩性变化频繁,地层极硬、研磨性极强,可钻性差,机械钻速较低,造成全井钻井速度较慢。为了提高机械钻速,在窿9井等4口井试验了空气钻井,大幅度地提高机械钻速,但出现空气钻井井斜不易控制的问题。文中阐述和分析了影响空气钻井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对井斜影响的机理;阐述了空气锤防斜技术,分析了空气锤在窿15井试验未起到防斜的原因,对今后空气钻井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风 《复杂油气藏》2012,5(1):66-66
玉门油田公司青西油田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油层压力系数由原始的1.39下降至1.17,原来采用的常规钻井方式由于泥浆密度高,在钻至裂缝性储层段时因钻井液大量漏失而造成油层污染。受此影响,该油田2009年至2010年完钻的探井和开发井均未成功  相似文献   

17.
青西油田开发初期,参与固井作业的乙方服务公司数量较多,甲方管理对象庞杂、管理效率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青西油田固井专业化服务的管理模式及组建专业化服务机构的构想。结合青西地区固井作业的实际情况,组建固井项目部,理顺了关系,简化了环节,强化甲方的管理监督。实践证明,青西油田推行固井专业化服务管理模式是成功的,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对保证固井质量,提高固井效率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近三年来,玉门油田基本探明了近5000万吨级储量规模的青西油田,扭转了长期夫储量接替的被动局面。玉门油田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已有64年的勘探开发历史。近几年来,玉门油田运用勘探新思路、新技术在老油田获得了新发现,实现了油田储量和产量的稳步增长,使老油田焕发了新青春。玉门油田所在的酒泉盆地位于河西走廊西段,东到榆木山,西止红柳峡,北达北山,南抵祁连山北麓,盆地总面积2.2万平方千米,以嘉峪关隆起为界,分为酒东坳陷和酒西坳陷。  相似文献   

19.
在玉门油田青西地区的钻井过程中发现,白垩系地层漂移,同时自然造斜也很严重,井身质量控制难度很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对青西地区完钻井井底闭合方位的研究,发现白垩系地层漂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并将这一地层漂移规律用来部署井位,即通过确定一个方位角提前量和水平位移,由此来确定井口的位置。这种方法在两口井上得到应用,实践表明,这两口井的机械钻速比没有应用这一规律的直井和定向井都有所提高,钻井周期相应缩短。利用这种方式确定井位,既可以减少直井在易斜地层防斜打直的工作,同时还可以降低定向井轨迹控制的难度,提高了机械钻速,缩短了钻井时间,为解决地层漂移和自然造斜严重地区井身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玉门油田青西地区上部志留系、白垩系推覆体老地层的机械钻速一直影响着青西地区钻井速度的提高。从破岩理论上讲,冲击旋转钻井技术是解决硬地层钻进难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利用液动冲击器进行旋转钻井是常规旋转钻井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钻井新方法,它可以大幅度提高钻进效率、降低钻井成本、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应用在岩石可钻性差的地层中,可明显提高机械钻速。文章介绍了玉门青西地区地层特点及地质分层、所使用的DGSC—203冲击器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以及在青西地区L114井的应用情况,得出的结论是DGSC—203液力冲击器在L114井上部推覆体老地层的钻进井段的使用中,使机械钻速得以明显提高。但由于本井所使用的冲击器尺寸偏小,井斜未能得到较好控制。文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液动冲击器的建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泵压比设计值明显偏大现象,应研究进一步降低冲击器的工作压降,提高射流元件的使用寿命。液力冲击器的直径应由小到大并形成系列化产品,可全面解决石油钻井硬岩钻进难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